歐美自由貿易協定弊大于利
2013-2-26 10:23:00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圍繞歐盟-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問題一直存在著大量的炒作,特別是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上周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之后。支持者指出了此協定可能給兩個經濟體帶來的好處。然而,要為協定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大于它帶來的好處。最重要的是,跨大西洋協定可能會危及多邊主義的基礎,特別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多哈(Doha)回合談判。另外,此協定會減弱世貿組織(WTO)等多邊機構的影響力。
自由貿易協定能加強貿易聯系,當然會給歐盟和美國帶來一些好處。根據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估算,消除貿易壁壘可能會令歐盟(EU)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1900億歐元,令美國的GDP增加1000億歐元。
盡管1900億歐元和1000億歐元并不是小數字,但實際的意義相當有限——它們相對于歐盟和美國GDP的比例分別僅為1.5%和0.9%。歐盟-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隨著這兩個地區結成一個更大的共同市場,市場中企業間的競爭將會加劇。不過,這種好處很難進行量化。
即便這有限的好處也是基于一個假定,即真的可以全面撤銷貿易壁壘。這種假定能否實現非常令人懷疑,特別是考慮到歐盟建立的最大的貿易壁壘中有一些是針對農產品的,而美國正是一個農產品出口大國。
單是在不久前達成的歐盟預算協議中,今后7年的共同農業政策支出達3700億歐元。我們能相信歐盟會改變其對農業的立場,令自由貿易協定取得更實在的進展嗎?
不過,歐盟-美國自由貿易協定最大的問題在于,它可能會令達成真正的多邊貿易協定的最后一絲希望化為泡影。2001年啟動的WTO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決,如今已陷入了僵局。
歐盟不愿在農業貿易自由化方面做出讓步,而美國不愿接受新興市場較低的關稅削減額度,都對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起了不小的作用。歐盟和美國就貿易協定開展談判,不僅會吸引大西洋兩岸官方貿易機構的注意力,還會令兩岸政策制定者把已擱淺的全球貿易議程拋諸腦后。
更重要的是,雙邊主義還會削弱幾家正在發揮作用的全球政策機構的影響力。目前,作為解決貿易爭端的中立、公平而又相當有效的裁判機構,WTO已成為一個成功范例。然而,如果雙邊協定占據了世界的主導地位,多邊規則將會失去其影響力。
為什么多邊主義對貿易如此重要?首先,它為所有國家提供了在全球化中受益的平等機遇。此外,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戰的風險也是多邊主義模式受到支持的一個理由。獨立學術機構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發現,貿易保護主義并非歷史中的幽靈,此現象在2008-09年金融危機之后突然加劇。在未來大量雙邊貿易協定同時發揮作用的世界里,誰能保證貿易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的競爭環境?當彼此沖突的雙邊協定引發國家間爭端時,誰又有資格擔當中立的仲裁者?
不管怎樣,新興市場都已成為歐盟和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歐美雙邊貿易額卻一直在萎縮。以德國為例,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只占其總出口額的7%,對亞洲的出口額卻占25%。對于歐美間貿易相對下滑的趨勢,最好的應對辦法是推進多邊貿易,而不是進行排他性貿易。
沒錯,美國和歐盟都在尋求與多個貿易伙伴簽訂其他雙邊貿易協定。不過,推進歐盟-美國雙邊貿易協定,是在錯誤的時間傳遞錯誤的信號。
工業化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增長率的差距正在擴大。因此,歐美的正確對策應該是加大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系,使后者成為更負責任的全球貿易伙伴。
未來幾年,世界經濟需要推進多邊貿易進程。這需要美國和歐洲恢復行使強有力的全球領導權。歐盟-美國貿易協定則會削弱歐美的增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