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快遞“春節模式”廣受詬病 監管自律需并行

2013-2-26 9:16:00 來源:通信信息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目前各大快遞公司已經陸續恢復正常工作,但在春節黃金周期間,快遞企業基本處于半歇業狀態,配送時間延長,價格大幅上漲。受此拖累,消費者的網購熱情不高,投訴量大增,電商企業的業績也大受影響,尤其今年的情人節剛好在初五,相關訂單少了許多。根據相關網購平臺的成交數據顯示,今年情人節周邊產品的銷售業績與去年同比下降87.4%。  實際上,快遞業備受詬病由來已久,而不只是在春節。近年來,隨著國內網購市場日趨火爆,投訴量也水漲船高,其中快遞亂象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行業監管勢在必行。而一個好消息是,新《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將于3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進一步明確了對于快件損毀、丟失賠償問題的相關規定,將有助于消費者維權。
  快遞“春節模式”拖后腿:期間網購業績大幅下降
  每年一到春節,快遞業都自動進入半歇業狀態,很多人將之稱為“春節模式”。剛剛結束的蛇年春節也不例外。據了解,長假期間,有八成快遞都歇業了,這可憋壞了網購一族。即便部分快遞公司宣稱春節期間不停業,但實際上采取值班制度,不寄送異地快件。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多數民營快遞公司采取的是加盟制,總部對各加盟點的管理比較松散,因此春節也很可能出現快遞公司總部有人值班,直營點有人收派件,但加盟網點無人送件的尷尬狀況。
  除了因“春節模式”導致的快件配送時間延長之外,在春節期間,一些收件正常的快遞企業開出的派送價格也比平常高出不少。有媒體報道稱,2月9日至15日期間,順豐快件每單要在原有價格基礎上再加10元服務費,即1公斤以內最低32元;而申通也由平常首重15元的價格,在春節期間漲到了30元……對于漲價的原因,順豐客服回答:“春節期間,快遞公司人手緊張,且要給予一定的加班補償,所以成本要比平時高出一些。”
  配送時間拉長,且價格又上漲,這些都大大降低了蛇年春節長假期間消費者的網購熱情,從而使得電商企業的業績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情人節剛好是正月初五,這本是很多鮮花、巧克力等禮品賣家“撈一把”的好時機,但正是因為快遞“不給力”,反而導致情人節網購業績嚴重下滑。有網購平臺的成交數據顯示,今年情人節當天,周邊產品的銷售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4%。
  并且,雖然目前大部分快遞公司已經陸續正常營業,很多網店也開業了,但由于從業人員未到崗、有些快遞公司派取件時段縮水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快遞要恢復到年前的運力及時效,至少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而這勢必對網購造成不小的影響。
  飽受詬病:快遞行業亂象不止
  近幾年來,國內網購市場規模一路狂奔。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網購用戶規模達2.47億人,相比2011年的2.03億人增長21.7%;預計2013年年底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將達到3.1億人。然而,在規模高速增長的背后,網購市場豈一個“亂”字了得:貨不對板、遭遇網購詐騙、網購商品退換貨難、虛假促銷等問題頻發,讓消費者防不勝防。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電子商務企業誠信調查報告顯示,七成消費者對國內電子商務企業誠信度總體狀況表示滿意,而售后環節滿意度最低僅達到五成。
  作為網購售后服務中的重要一環,物流快遞在用戶投訴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長期以來飽受用戶詬病,其中又以大面積送貨延遲、快遞物品不翼而飛、快遞人員代簽快件、巧設名目多收費、物品丟失理賠難等問題最為突出,困擾消費者。盡管多次遭遇媒體曝光,也有不少消費者多次反映,但這些亂象依舊屢禁不止。
  此外,由于人員調配、天氣、運輸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等,快遞公司在節假日期間頻頻出現“爆倉”,去年又以“雙十一”、圣誕節尤甚。業務量越多,虧損越多,于是漲價成為了民營快遞企業的一個必然選擇。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快遞行業陷入服務態度差、速度慢、快遞費用卻不降反增的怪圈。
  頑疾治理還需加大監管力度
  誠然,要解決快遞行業的種種“頑疾”并不容易,既需要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又要快遞行業和企業自律。
  快遞行業監管勢在必行。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了1月11日修訂后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據悉,該《辦法》將規范快件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其中重點整治泄露信息——3月1日起,快遞從業人員不得扣留、倒賣、盜竊快件和違法提供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若違反規定的依法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責任人員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時,《辦法》還明確了快遞企業的相關責任。根據規定,快件發生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依法予以賠償,未保價的快件按照郵政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賠償,而業內目前普遍仍是按照3至7倍的運費標準賠償。
  當然,在監管之外,還需要快遞公司加強自身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快遞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服務行業,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是最基本的經營之道。其實,快遞行業的諸多消費糾紛“傷”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會“傷”到整個快遞行業的信譽。另外,對于消費者來說,面對快遞業的種種問題,網購時應做好準備,切勿出現問題時既影響了心情,又耽誤了事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