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美國“重返亞太” 經濟介入日增

2013-2-19 10:22:0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2年8月,菲律賓航空公司舍棄了美國波音公司,以70億美元訂購了歐洲空中客車54架客機。路透社“奚落”道,雖然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支持菲律賓,但菲律賓似乎并不買賬。一些東南亞媒體的分析認為,這足以顯示出美國“重返亞太”的緊迫性與嚴峻性。 
     人民視覺
     東盟演奏著世界上最跳躍的經濟樂章之一,高調“重返亞太”的美國肯定也想踏上這個節奏——要經濟復蘇,就必須更多依靠與亞洲的互動。過去十年,美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存在下降,東盟各國對美國的依賴減少。近一兩年來,美國積極謀求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系。本版今日推出駐美國和東南亞地區記者對美國—東盟經濟關系的觀察與思考。
     昔日領跑今已落后
     新的安全框架不應該是基于美國單方面的領導,而是基于一種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地區所有重要力量都在其中享有平等地位
     美國國務院去年發布的資料顯示,東盟和美國互為第四大貿易伙伴。
     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公共關系部主任安東尼·尼爾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東盟是美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而且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投資目的地。2002年以來,美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60%。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上說,東盟對美國極其重要。他認為,東盟是美國企業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向全球市場的十字路口,東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的自由貿易區涵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但是,近年來,美國在東盟的市場份額在下滑。美國政府和商界都感受到了加強與東盟經貿聯系的緊迫感。數據顯示,1993年,美國在東盟對外貿易額中占比接近20%,而今天已經降到10%以下。尼爾森說,這部分是由于歐盟、中國和日本等加大了開拓東盟市場的力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東盟區內貿易占比有了提升。“作為美國企業在東盟的代表機構,我們需要持續地增加對這一地區的關注”。
     尼爾森說,美國企業對東盟各行各業的投資都很感興趣,從能源、消費商品,到信息與通信行業等。美國企業十分關注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東盟成員國推進經濟一體化。
     尼爾森說,美國企業關注東盟成員國產品本地化的法律規定和其他保護主義措施。建立一套協同的地區綜合監管體系也是美國企業的一個關切。“我們強烈支持東盟單一窗口等類似努力,東盟單一窗口將實質性地推動地區海關管理體系的現代化”。
     去年美國放寬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記者注意到,美國商界對緬甸市場投入極大關注,最近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舉辦的一個內部會議就是討論緬甸的能源和礦業投資環境。尼爾森說,緬甸是美國企業有著巨大興趣的市場,許多會員企業非常關注那里的機會,但是,不應忘記,緬甸還處在重新融入全球市場的早期,相關監管框架正在發展中。美國公司目前在緬甸做的事情主要還是停留在收集信息階段。
     尼爾森說,當前正在談判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對美國經濟的成功非常重要,但目前談判只包括4個東盟國家。另外,根據TPP成員必須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規定,有3個東盟國家沒有資格加入TPP。去年11月,美國和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起的“美國—東盟擴大經濟合作”倡議是朝著加強雙方經貿機制安排發展的第一步。該倡議旨在擴大美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并提供新型經濟合作框架。
     美國學者認為,美國在推進與東盟的貿易開放方面落在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后面。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歐內斯特·鮑爾撰文指出:“我們與東盟至今沒有一個可行的、充滿活力的貿易開放框架。”
     鮑爾說,東盟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中心。東盟已經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他說,事實上,東盟已經是美國的一個大市場,美國在東盟的投資額是在中國投資額的3倍、印度投資額的9倍。但是,近年來,美國在東盟的市場份額相對下降。
     他說,美國要做的,不光是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而是要投資于未來,將其與東盟以及整個亞太地區的交往與合作機制化。
     一種說法是,東盟國家“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鮑爾認為,就安全方面,美國在亞洲的根基牢固得多。但是,他強調,美國的亞洲戰略,應該是包容性的。未來美國與東盟的關系,必須基于一種更深入、廣泛的經濟合作,這種合作應包括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大型經濟體,而且這種經濟關系需要一套新的安全模式的支持。這種新的安全框架不應該是基于美國單方面的領導,而是基于一種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地區所有重要力量都在其中享有平等地位,并為地區安全和公共產品的提供承擔共同責任。
     對東盟投資,很著急
     美國對越南、老撾、印尼的投資增長幅度比較大,而直接投資受政府推動的影響比貿易更大
     美國政府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后,東南亞國家普遍希望,在世界經濟低迷之時,美國能致力于提升本國經濟,更有力地發揮其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作用,并能更積極地參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為拉動東南亞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美國既是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出口市場,也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外資來源國。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盟正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2015年,東盟將建成擁有6億消費者的東盟經濟共同體,消費潛力巨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美國“重返亞太”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利益服務。美國認為,過去十年來,美國沒有跟上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這不利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希望加強同這個地區的聯系。
     東盟的數據顯示,美國在2000年是東盟第二大直接投資國,總投資額達到72.93億美元。但到了2009年,美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下降為40.87億美元。這一數據在2010年迅速上升為85.78億美元。
     陳剛表示,過去十年美國在東南亞經濟存在在下降,2009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泰國曼谷首次提出“重返亞太”的構想,就是希望扭轉這樣的局面。近一兩年來,美國在投資、貿易領域確實開始重返亞洲,增加了對東南亞的投資,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經貿聯系,這是非常明顯的。例如美國對越南、老撾、印尼的投資增長幅度比較大,而直接投資受政府推動的影響比貿易更大。據越通社近日報道,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主席亞歷山大·費爾德曼在與東盟秘書長黎良明會談時表示,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有計劃于今年6月率領美國多家公司執行經理代表團對東盟和東盟秘書處進行訪問,同時承諾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將繼續促進美國和東盟的經濟合作關系。
     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的后期,已經將增加出口、增加就業以應對金融危機作為“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內容。美國推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就是例證。TPP雖有平衡東盟—中日韓(10+3)的意圖,但更重要的是在亞太地區推行美國的貿易規則,在實現增加美國出口和就業的基礎上,構建由美國主導的貿易體系。
     美國商會《2011年東盟商業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來,美國在東盟74%的企業都進行了擴張,未來兩年85%的企業計劃進行擴張,尤其是在制造業領域。對美國企業來說,東南亞的重要性繼續增加。同時,大多數美國企業認為東盟自貿協定以及東盟一體化將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許多美國公司考慮投資東南亞。例如,泰國企業和美國谷歌、萬事達、可口可樂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美國政府近期取消了對緬甸的部分限制,允許更多美國企業到緬甸投資。
     有分析認為,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亞太地區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美國經濟要復蘇就必須更多地依靠與亞洲的互動。另一方面,東盟國家也急欲吸引美國跨國公司的投資,并借助美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柬埔寨首相洪森曾在2012年7月舉辦的美國—東盟商業論壇上表示,東盟國家希望美國可以在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作出投資。
     陳剛認為,美國和東盟存在著很強的經濟互補性。美國是發達經濟體,而東南亞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在制造業產業鏈上,一個是勞動密集型,一個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而且,東南亞有資源,東南亞的熱帶農作物在美國有很大需求,而美國玉米、小麥在東南亞市場也有需求。東南亞國家也有增加與美國貿易的迫切需求,因為美國市場很大,出口訂單來自發達經濟體能夠最大程度保證需求。
     對美國標準,很不滿 
     作為東盟大國,印尼除國家利益之外還需考慮地區利益,目前印尼并不愿意看到東盟內部因TPP而產生裂痕
     2013年1月10日,美國正式就印尼對園藝產品、動物及動物制品的進口限制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稱印尼進口許可制度不透明且復雜,對進口有明顯的限制作用,違反世貿組織條例。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在一份聲明中稱,進口許可證的辦理步驟存在冗雜的行政負擔,印尼官方缺乏透明度并且拖延或拒絕簽發必要的公文。
     為保護本國企業競爭力,印尼于2012年頒布一系列法令,對進口貿易予以收緊,許可證制度即是其中之一。這一政策引起一些國家的不滿,美國就此向世貿組織投訴,引起印尼國內廣泛關注。
     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哈達2月7日稱,印尼政府維護本國農民利益的舉動無可厚非,將對進口許可制度做出澄清和辯護。貿易部部長吉塔表示,此舉是出于維護本國農作物安全標準的考慮,同時希望在本國企業和外國貿易伙伴的利益間保持平衡。
     此次爭端在兩國貿易關系中并非孤例:2013年1月,美國針對印尼等7個國家的蝦產品開展反補貼調查;2012年1月,美國環境保護署稱印尼棕櫚油生產業不符合碳排放安全標準,禁止印尼棕櫚油入境;2010年4月,印尼就美國丁香煙禁令訴諸世貿組織。
     吉塔日前對《雅加達郵報》表示,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指責其他國家貿易政策,自身卻加強進口限制。
     印尼外交部美國和歐洲事務總干事瑞娜表示,雙方在貿易中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應當通過協商解決。
     美國近幾年將外交重心轉向亞太地區,重視發展同東南亞各國的關系。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其經濟快速穩定發展、連續3年增幅超過6%,更是具有2.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對于經濟復蘇乏力的美國而言,是不容忽視的經貿合作伙伴。
     近年來,美國與印尼經貿關系不斷發展。印尼貿易部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10月雙邊貿易額達244.6億美元,美國已是印尼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桑切斯2012年11月訪問印尼時表示,一個穩定發展的印尼能給美國帶來更多機遇,目前兩國貿易規模相對較小,希望未來5年兩國貿易額升至600億美元。
     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統計,2012年美國對印尼投資97個項目,總額12.38億美元,為印尼第四大投資來源國。目前美國對印尼投資主要集中在礦業領域,印尼總統蘇西洛曾表示,歡迎更多美國企業對印尼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投資。2012年9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訪問印尼時表示,將通過國務院下屬的援外機構世紀挑戰集團在印尼投資6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開發、母嬰營養計劃、現代化建設等項目。
     作為美國“重返亞太”的經濟載體,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一直都是美國在該地區高調推進的議程,但印尼明確表示“暫不考慮加入”。印尼貿易部國際貿易合作司司長伊曼表示,在多邊合作層面,印尼目前的重點是東盟經濟一體化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
     印尼眾多政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對此也并不看好。東盟東亞研究中心經濟學家施訓鵬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東盟大國,印尼除國家利益之外還需考慮地區利益,目前印尼并不愿意看到東盟內部因TPP而產生裂痕。
     印尼前駐美國大使阿里芬則認為,印尼目前基礎設施落后、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自身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加入該協定,對本國影響弊大于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