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快遞企業已近700家 日均收發22萬件
2013-12-9 11:13:00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多日均收發92萬件,一個人最多一天派送300件——
他能準確地喊出你的大名甚至各種昵稱;不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寒風凜冽,他都會堅定地說“我等你”;即使你不是 “高富帥”“白富美”,他也會執著地索要你的簽名。他們永遠是一路小跑、腳步匆匆,或在寫字樓里上下穿梭,或在小區里來回奔忙。他,就是快遞員。一句“您好,您的快件到了”,遞送到客戶手中的,要么是網購者們日思夜想的新鞋子、新衣服;要么是商務人士期待的最新樣品、重要信函……
快遞員,這個近年來異軍突起的職業,用自己的勞動見證和推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
兩小時內所有快件分揀掃描,一天最多要送300件——
快遞,日常生活已不可或缺
“早上六點多起床去上班,晚上六七點不一定能回來。”
小劉說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工作時間。這基本能代表像他一樣的普通快遞員。
小劉是太原圓通快遞公司的一名快遞員,工作將近兩年。紅灰相間的工裝、黑色大挎包,一副標準的快遞員裝束。每天奔波穿梭在省城太原這個300多萬人的大城市當中,但他臉上,卻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
11月27日早上7點左右,記者來到小劉所在的圓通快遞分公司。大廳內堆放了好多包裹,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忙碌,他們要將所有的快件根據收貨地址分組掃描。經過十個工作人員近兩個小時的努力,當天1000多個快件終于分揀完成,快遞員們開始把自己負責區域的快件整齊地裝入麻袋,綁在電動車后座上,后座放不下的放在座兒前面。
9點左右,電動自行車一輛輛駛離公司,分散到市區各處送件。快遞員小劉告訴記者,今天他要送的快件比昨天少多了,一共79件,早上9點多出門,估計到下午7點能送完。像在雙“十一”后的那一周,一天就得送200件到300件快遞,常常送到晚上10點。
快遞員緊張忙碌的背后,折射的是——快遞業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均收發22萬件,最多日均收發92萬件——
快遞,我省企業已近700家
隨著人們對網購的依賴與日俱增,近幾年,我省的快遞行業也呈迅猛發展趨勢。現在我省擁有許可和備案的快遞企業共678家。據省郵政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平常日均發往外省的快件是4萬件,進入我省的是18萬件。當出現小高峰的時候,發出去的是6萬件,運進來的是30萬件。而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日均發往外省的快遞達到了12萬件,運入省內的快遞達到了80萬件。
如此多的快遞,正是靠著快遞行業的每位工作人員辛勤勞動,才將大大小小的包裹送到客戶手中。快遞員,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一員。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在小劉的身上,有著最實在的體會!“每天分揀完快件才能去派件,對快遞員們來說時間非常緊張,一分鐘都不能耽誤。所以派件之前,必須要在腦子里統籌安排好派件路線,找到最省時省力的路線,否則會跑很多冤枉路。派件要‘先大后小,先上后下’,這是基本原則。”小劉說:“有經驗的快遞員一眼就能看出來哪個是來取快遞的人,而且他們自己都有一套節省時間的方法。送到單位的快件容易送,一般放在單位門衛那里就可以,比較節省時間。送到家里的,得等到中午12點到下午2點之間去,這時候大家都在家里吃飯,或者是下午6點下班后去。”
小劉來到了第一站,這是個二十多層的寫字樓。一下車,小劉把這座樓上的所有快遞放進一個袋子里,扛在肩上,跑步進入樓內的電梯,直接按了頂樓28樓。每送完一樓層的包裹,小劉就打開消防通道的門,背著一麻袋的包裹,快速走樓梯到下一層。他說,這樣比等電梯要節省好多時間,能快點把東西送到客戶手中。
最長要等40分鐘,好多小區禁止入內——
快遞,最后100米成瓶頸
在雙東東口,小劉打電話通知收貨人取貨,可是等了近10分鐘也不見人影。他說:“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給客戶打完電話讓取快遞,有的客戶卻遲遲不來,我最長等過20分鐘,我的一個同事曾經等過40分鐘。夏天天黑得晚,等一會兒不要緊,可是冬天不一樣,尤其下了雪之后天冷路滑,根本等不起。如果收貨人能在五分鐘內過來取貨,對于我們來說是最高興的事……”
這時他接到另一個收件人打來的電話,問他快遞為什么還不到、什么時候能到之類的問題。他很理解顧客,但是也很無奈。“我們也想每個快件都準時到,當天的快件都能當天派完,可是派件量實在太大了,總有一些快件沒辦法準時到達。希望您能理解。”他皺了皺眉頭,耐著性子解釋說。
終于等來了收貨人,顧客簽完字后,他顧不得多說一句話就急忙騎著電動自行車趕赴下一個目的地。
當小劉來到了一座相對高檔的居民小區時,被保安攔了下來。他向保安說明,客戶要求把快遞送到家里,但還是被拒之門外。他只好撥通電話向客戶解釋,并希望客戶可以親自下樓來取。他苦笑道:“沒辦法啊,眼瞅著剩最后幾百米就可以把貨送完,但還得遇到一些困難,真希望在類似的小區,特別是像大學城,可以設立相關的網點,我們來把快遞送到點上,不用在寒風中長時間等候了!”
據悉,我省各市郵政管理局正在積極協調小區、學校等單位,已在部分小區或學校探索建立了快遞投送點,幫助快遞企業解決最后一百米投送問題。
電動三輪車被限,電動自行車怕丟快件——
快遞,奔波路上太多艱辛
記者發現,每次小劉送完包裹回來,都要仔細檢查一遍快遞,數一數是否有短缺。小劉說:“以前都騎的是電動三輪車,后面有個鐵皮做的箱子,把所有的包裹放進去鎖住,不怕丟很安全。但最近,太原市正嚴厲整治電動三輪車,不允許上路,如果被交警發現會扣車罰錢的,所以我們都換了電動自行車。可是電動自行車不安全,每次去樓上送快遞,就怕車子上包裹被人拿走。包裹一旦丟失,后果就很嚴重。我們必須保護好每件快遞,做到一件也不能丟。”
當記者就此問題咨詢省郵政管理局和太原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科的負責人時,他們給出的答案是一致的: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他們也和交管部門協商過,但至今無果。他們表示,為了更好地服務老百姓,讓快遞員有一個得力的交通工具,他們將不遺余力地盡快繼續解決這個問題。
眼見快到中午了,記者詢問小劉午飯怎么解決。“一般中午在送快遞的路上隨便找個面館,吃碗兒熱騰騰的面,是很滿足了。可有時候要趕時間,就沒空吃午飯,餓了就忍著,等晚上下班了再吃。我們大伙兒都自嘲說,‘要減肥,送快遞’。”記者了解到,做快遞這一行飲食很不規律,經常為了趕時間暴飲暴食,或者干脆一天不吃飯,很多人都因此得了胃病。
對于大家關心的快遞員收入,小劉不肯透露,他只是笑著告訴記者,快遞員實行計件制,多勞多得。談及未來,小劉說,只要在這個崗位一天,就要收好送好每一個包裹。
快遞員,不只是“送快遞的”。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不僅傳遞著我們買來的、寄走的包裹,更傳遞著親朋好友間的縷縷溫情,還見證和推動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當您在抱怨網購的東西還沒及時送達時,請您少許冷靜一下,您的快遞,說不定正在快遞員風雨兼程、騎著電動車奔波的路上。當我們下一次再接起他的電話,請放下手頭不太忙碌的事情,趕幾步下樓取回快件,為他們節省幾分鐘時間。當我們下一次和他們在路上不期而遇,別忘了給一個微笑,向他們送上一句:“謝謝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