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快遞”折射野蠻生長之痛
2013-12-25 10:38:00 來源:科學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湖北某公司通過快遞寄送有毒危險化學品并致人中毒身亡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網絡購物已成公眾所依賴的一種消費方式,快遞服務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毋庸置疑,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方便了消費者。但不可忽視的是,其在公共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隱患也日漸凸顯。事實上,有不少犯罪分子試圖通過快遞寄送毒品、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據統計,2012年廣州白云機場(600004,股吧)截獲物流渠道寄往全國的毒品230余件。
快遞行業緣何屢屢發生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其實,國家對于危險品的寄遞早有明文規定。例如,《禁寄物品指導目錄及處理辦法(試行)》明確指出,各類易腐蝕性物品(如有機溶劑)不得寄遞。《郵政法》也明確規定,郵政企業應當依法建立并執行郵件收寄驗視制度。用戶拒絕驗視的,郵政企業不予收寄。毫無疑問,快遞員對于寄件方所寄出的物品不按規定驗視,以及物流及寄遞渠道存在的明顯漏洞才是“奪命快遞”的根源。
驗視制度遭快遞員及快遞公司的無視,或者有名無實,折射出近年來快遞行業的野蠻生長之痛。在一味強調送件效率、送件數量的當下,快遞公司的管理者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肆無忌憚地壓縮驗視、安全檢查等原本必要的程序,招收員工時也疏于職業培訓;快遞員每天為了完成送件任務疲于奔命,只在乎每天送出的快件數量,根本無暇關注手中的快件是否安全;快遞行業的管理部門習慣于發布計劃經濟時代的各種行政式命令,行業監管乏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個快遞行業的管理混亂可想而知。因此,類似“奪命快遞”事件的發生,其實只是遲早的事情。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之配套的快遞行業還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但對于涉及公共安全、影響國民消費的行業來說,規范與安全才是最大的發展保障。快遞行業理應以此為契機,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督促、加強對加盟公司的管理,加快快遞驗視制度的落實,加大對快遞員的安全意識培訓;郵政管理部門則應對快遞行業設置更高的準入門檻,清退在安全方面存在重大問題的企業。唯有如此,快遞行業才能告別野蠻生長的“叢林時代”,真正走向現代化、規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