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保護:高新產業成重災區
2013-1-22 10:47:00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2年歐美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在數量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在涉案金額上卻增長迅猛。與此同時,反規避、行政復審、日落復審等措施層出不窮。光伏產業更成為歐美對華貿易保護關注點,新能源和高科技產業成貿易保護打擊重點。對此,中國積極采取應對和反制措施,利用貿易救濟和世貿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和國家利益。
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風景這邊獨好。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歐債危機影響持續蔓延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在逆境中平穩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成績。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達28424.7億美元,同比增長6.2%,貿易順差1483.1億美元,增長39.1%。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也越來越頻繁地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的伏擊。商務部《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全球貿易預警組織稱,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崛起中的中國已然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歐美反傾銷反補貼勢頭未減
歐盟與美國,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亦是對中國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同往年一樣,2012年歐美對華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依然來勢洶洶。早在年初,美國商務部就決定對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不久,歐委會也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陶瓷餐具及廚房用具發起反傾銷調查。自此,歐美針對中國產品不斷采取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廣泛涉及冶金、化工、食品、能源等行業。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案件統計,截至2012年12月19日,美國對華新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共計3起,其中“雙反”調查兩起,較之2011年略有下降。作出反傾銷反補貼裁決的有9起,其中終裁的有4起。對中國繼續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的有3起,較之2011年有所下降。然而,受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歐盟2012年對華新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8起,相比2011年的7起增加了15%,裁決采取反傾銷措施的有5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的有2起。綜合可見,2012年歐美對華“雙反”措施雖未及往年頻繁,但勢頭并未減弱。
貿易保護措施層出不窮
2012年歐美對華貿易保護除了慣用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之外,反規避、“日落復審”和行政復審等措施也頻頻出現,反映出歐美對華貿易保護體系錯綜復雜,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案件統計,2012年歐美分別對中國提起1起反規避調查。由于目前在反規避問題上沒有統一規范的國際規則,歐美對華反規避措施事實上成為歐美對華貿易新壁壘。
與此同時,復雜且頗具爭議的“日落復審”依然受到歐盟和美國的普遍青睞,導致貿易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和擴大。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案件統計,2012年歐盟共發起3起反傾銷日落復審。美國共發起5起日落復審,占復審案件的71%,其中4起為快速日落復審,占日落復審案件的80%。
根據美國反傾銷法,在“快速日落復審”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僅僅基于一些可獲得的事實對日落復審作出損害裁決,而不啟動聽證程序或進行深入調查。這種“快速”程序極大地增加被調查案件獲得肯定性終裁的可能性,成為反傾銷措施進一步延續的工具。在美國2012年進行的日落復審案件中,有6起案件獲得終裁,且無一例外地被認定損害成立并繼續征收5年的反傾銷稅。例如,據此我輸美的圓錐滾子軸承將被采取長達30年的反傾銷措施。
涉案金額激增高新產業遭重擊
2012年貿易摩擦在數量上并未有太大變化,但是涉案金額卻呈幾何級數增長。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涉案金額為243億美元,相比2011年全年貿易摩擦涉及的貿易額,增長約8倍。僅歐盟對華光伏電池反傾銷案一個案件,涉案金額就超過200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歐盟對華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
2012年,歐盟和美國不約而同地向中國的高科技和新能源產業揮舞“貿易保護”的大棒。去年3月2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決定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產品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又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決定對從無錫尚德、天合光能等中國太陽能公司進口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傾銷稅。
無獨有偶。9月6日,歐盟正式宣布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等發起反補貼調查,涉及產品范疇超過此前美國的光伏“雙反”案。一時間,中國企業遭遇重創,光伏產業發展形勢嚴峻。繼向中國光伏產業發難后,美商務部在12月18日又對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產品案作出終裁,決定征收44.99%至70.63%的反傾銷稅和21.86%至34.81%的反補貼稅。
除新能源產業外,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也未能在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下幸免。8月21日,美國宣布對包括中國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和華為在內的13家企業生產的無線電子設備發起“337調查”。作為貿易保護的措施之一,“337調查”比反傾銷制裁的威力更大,一旦受調查企業被認定違反《1930年美國關稅法》的規定,將被禁止進口美國,失去在美國市場的銷售資格。而另有報道稱,歐盟也將以中興和華為獲得政府補貼為由,對兩家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一旦裁定存在傾銷,歐盟可能對中國企業開征懲罰性關稅。
中國積極強力“回應”
2012年,中國面對歐美輪番進行的貿易保護重擊,一改以往被動接招、溫和應對的做法,而是有效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積極主動地采取反制措施,在貿易摩擦和貿易救濟拉鋸戰中逐漸掌握主動權。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公告統計,2012年我國共發起6起反傾銷反補貼立案調查,其中5起直接針對歐美產業。相比2011年發起的3起反傾銷調查案件,不僅在數量上翻了近一番,而且在方式上也采取了歐美的慣常做法將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合并,加大了貿易救濟的力度。
除此之外,中國還積極運用世貿爭端解決機制捍衛國家和產業權益。截至目前,2012年中國共向世貿組織提起3起爭端解決案件。其中有2起涉及美國,分別是我訴美22類產品反補貼措施世貿爭端案(DS437)和我訴美關稅法修訂法案(DS449),兩案均已進入專家組程序階段,且涉案金額高達145.13億美元。另外1起針對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光伏補貼措施,啟動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