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招整治快遞痼疾 徹底治愈還需多管齊下
2013-1-16 9: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杜峰
網購火暴催熱了快遞業,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各種亂象也飽受詬病。日前,面對快遞企業倒賣快件、暴力分揀、霸王條款等一系列問題,相關部門開始了治亂“風暴”。國家郵政局官網近日發布公告稱,2012年國家郵政局和各地方郵政管理局共注銷116家快遞企業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同時,郵政局下發通知,要求地方郵政管理局對近期被曝光存在內件丟失、野蠻分揀、霸王條款等違規行為的快遞企業,進行約談和依法嚴肅處理。
新年伊始,相關部門就打響了快遞監管的第一槍,表明了監管力度的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對快遞服務質量的擔憂,改善快遞的服務已經成為民生的第一訴求。國家郵政局出招整治快遞痼疾
最近5年年均增長率高達27%,市場規模已經排名世界第三位……但快遞讓人頭疼的老問題依舊如故。2012年歲末,國內多家媒體連續報道了快遞亂象,尤其央視曝光了快遞業野蠻裝卸、人為破壞、集體哄搶甚至變賣無著包裹的情況,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對此,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近日主持召開部務會,審議通過了《快遞市場管理辦法(送審修改稿)》。辦法明確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對快遞市場實施監督管理的職責,還針對當前社會反映強烈的野蠻分揀、隨意處理無著郵件等行為明確了行為規范和法律責任。同時,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切實加強對快遞服務的監督管理,提高快遞服務質量。對不能持續符合許可條件、快遞服務質量低劣、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快遞企業,依法予以處理。
據悉,2012年,國家郵政局和各地方郵政管理局注銷116家快遞企業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這些快遞企業分布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眾多地區,主要是區域性的快遞公司,但也不乏掛著“圓通”、“申通”、“中通”、“天天快遞”等牌子的地方快遞企業。在此之前,國家郵政局在2010年開展過快遞業整治風暴,其中17家未經許可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中,大部分是知名民營快遞企業于市縣一級的分支機構。
實際上,據業內人士反映,申通、順豐、韻達等多家公司的快遞工作人員存在違規行為,暴力分揀、私賣郵件等行為已經成為了快遞行業的潛規則。一些快遞企業在處理郵件之時的“野蠻分揀”現象,近年來早被公眾詬病。面對國家郵政局的這次重拳出擊,消費者普遍表示歡迎。網購達人吳小姐前不久在淘寶買了一套玩具,從江蘇寄到廈門居然用了8天時間,而且里邊的零件給摔壞了,投訴電話還老打不通。對此,吳小姐表示:“快遞真的該治治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次的監管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們普遍認為,違規的快遞企業由郵政管理部門進行約談和依法嚴肅處理,這些約束手段有限,不足以達到懲處的作用。
根治快遞業頑疾需落腳服務,多管齊下
改善快遞業服務已經成為民生第一訴求。日前,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聲稱要對相關涉事企業進行約談或依法處理,這表現了一個對“問題”的不姑息態度,也是未來快遞業痼疾得以糾正的前提。但要想真正發揮出效力,法律法規的真正實施執行才是根本。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應該從多個層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是,要對快遞企業的文明分揀服務作出量化,并對暴力分揀明確相關處罰標準。二是,對主要的快遞分揀中心,主管部門可采用視頻監管等方式強化監管,保證服務質量。三是,要推廣快遞企業誠信建設,建立企業服務標準,推動快遞企業的“承諾制”。
亂象治理,也需要快遞企業自身的行動。中國民營快遞自1992年起誕生,由于受到當時的法律、經營環境和資金的限制,不得不以加盟制為主。但加盟商往往顧及自身的利益,在快遞服務方面大打折扣,這樣混亂的加盟制管理也就成了快遞亂象的根源。在此背景下,快遞企業的內部改革勢在必行。在這一方面,順豐無疑走在了前面。據悉,順豐較早完成了直營改革,不僅成了國內快遞第一品牌,2012年順豐還依靠直營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開始發展國際快遞業務。目前,中通、圓通等一些加盟制企業也開始加大直營比例,逐步轉型。此外,從目前來看,快遞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大部分快遞企業自身的培訓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快遞企業的教育培訓資金支出明顯不足。因此,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健全培訓制度也亟須提上日程。
要促使快遞行業健康發展,不僅相關機構需要加強監管,快遞企業以身作則,消費者個人也應該參與進來,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快遞行業沿著健康的方向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