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首秀”沒解決問題
2013-11-24 12: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商務鏈條中的“最后一公里”在巨頭狂歡的雙十一放慢了腳步。
不管是阿里的菜鳥網絡、京東的211限時達,還是易迅的“一日三送”,在雙十一的“沙場練兵”后,物流迎來大考,一騎疲憊之師怨聲載道,“朝六晚八”、“再干下去會死人”、物流“離職潮”等網上言論異常醒目。
據國家郵政局監(jiān)測,“雙十一”當天,以淘寶網為代表的主要電商全天共產生訂單快遞物流量約1.8億件,其中80%由“淘寶系”產生,較去年同期增長85%。全天各快遞企業(yè)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11”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
五年狂歡購物節(jié)后,有了多次物流集中爆發(fā)的經歷,從當初的眾聲抱怨到現(xiàn)在“有了心理準備”,網民的心態(tài)在成熟,但交易額的增加與物流體系成熟之間的矛盾仍沒有緩解。
面對龐大的流量高峰,中國現(xiàn)有物流系統(tǒng)能否應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電子商務在我國的飛速發(fā)展,物流行業(yè)能否順時應勢加緊升級?
業(yè)內人士表示,經濟增長、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都對物流行業(y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中國的物流系統(tǒng)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需求,能力有限、不平衡性比較明顯,迎接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必然的挑戰(zhàn)。
顯然,電商行業(yè)急速發(fā)展的同時,物流已經成為一個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菜鳥首秀”沒解決問題
今年“雙十一”,這也是菜鳥網絡的物流數(shù)據平臺首次全面接入其物流體系。不過,菜鳥的“首秀”舞臺并不完美。
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jié)全天交易額達350.19億,1.67億個訂單也帶來了1.52億個包裹,平均每分鐘產生10萬個包裹。較之去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的191億,包裹的峰值是7800萬件而言,今年雙十一帶來的物流壓力可想而知。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天貓的大數(shù)據應用主要來自天貓和菜鳥網絡的合作,雖然對物流有一定緩解作用,但仍然不能達到預期狀態(tài),用戶“快遞太慢”的抱怨不絕于耳。
北京的張先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雙十一當天在天貓買的東西,已經四天了,還沒到,查詢的時候顯示已經到了,卻遲遲未見送來。”顯然,在這期間,用戶體驗并不好。
此前曾有消息稱,今年“雙十一”的退貨率已達25%,部分商家更高達40%。針對“天貓‘雙十一’退貨率高達25%”的說法,天貓官方回應稱,該數(shù)據既無出處,也無任何事實,純屬造謠。同時,“物流高峰已平穩(wěn)度過,物流快遞公司未出現(xiàn)爆倉”。
對此,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集中爆發(fā),快件量將比去年大得多,快遞公司的提升并不足以應對龐大的包裹數(shù)量。投資50億的菜鳥網絡在今年雙十一的首秀也并未有實質性的改善。
京東“物流牌”叫板淘寶
為了與阿里系的物流競爭,京東此次直接打出“物流牌”,“雙十一,怎能用慢遞”的調侃直擊天貓軟肋。相較于天貓的社會化物流,京東的自建物流已形成龐大的網絡。京東針對“雙十一”提出京滬廣漢3小時“極速達”、“211限時達”、夜間配送等服務。
京東今年雙十一的銷售額為100億元,當日成交訂單在680萬單左右,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而開放平臺的交易額更是去年同期的6倍多。雖然在訂單量和交易額方面,都獲得了爆發(fā)式的增長。但據時代周報記者調查,京東的物流、配送和技術體系相對淘寶而言經受住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