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剛:我國將成物流業規模最大的國家
2013-11-15 10:5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吳曼琳
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現代服務業。2012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77.3萬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8%,占服務業比重達15.3%。中國未來二十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由此將成為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
魏繼剛介紹,面對未來全球化、區域化、城市化的國內外市場機遇,我國物流業會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發展。
第一,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帶來物流市場的廣闊前景。中國工業將有較大發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規模運輸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將旺盛。同時,產業結構的逐步升級以及生產方式的變化,帶來小批量、多頻次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
第二,城市化和區域增長新格局對物流空間分布、效率、獲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全球化縱深和開放新格局推動物流市場深刻調整。短期內,受歐美經濟疲弱的影響,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會有所放緩,與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會成為新的亮點,貿易格局的變化帶動國際物流活動此消彼漲。中長期看,中國國際貿易仍將有相對較高增長,帶動中國國際物流繼續高速發展。
第四,新技術突破和廣泛應用促進物流業升級。交通運輸、物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在孕育新的技術突破,高速鐵路、大型高速船舶、綠色航空、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倉儲、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物聯網、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科學和技術等將在物流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將與物流業深度融合,這些都對物流業升級帶來重大促進作用。
第五,可持續發展和要素成本上升等驅動物流發展轉型。未來一、二十年,中國物流能源消耗仍處于快速增長期,對液體燃料需求將大幅增加。由于物流企業運營所需的能源、勞動力、土地價格持續上漲,加之服務價格偏低、融資環境不佳影響,,物流業面臨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要求。
第六,應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各類突發性事故發生機率將會加大,加之全社會安全意識不斷提高,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十分迫切。三農問題、醫藥衛生、社會救助、生活用品服務、郵政普遍服務、可追溯食品供應鏈管理等要求加快發展服務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民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