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投訴無門 快遞業亟待行業標準

2013-1-11 10: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焦點訪談》曝光了某快遞公司的暴力分揀視頻。視頻中,快遞包裹從卸車到流水線分揀,再到掃描出廠,快遞員都是采用“扔”的方法,無論包裝上是否有易碎標志。 
  隨著網購族群的興起,快遞行業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快速膨脹。然而,發展雖快卻問題不少。暴力分揀、監守自盜、私賣信息……支付了快遞費,遇到快件損壞或丟失,卻要由消費者自己買單。快遞業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桿”的矛盾日益凸顯,使消費者在維權時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消費者找店家,店家找快遞公司,快遞公司找各種理由表示此事與己無關”的踢皮球式循環,讓一次愉快的購物體驗隨之化為泡影。 
  片面求效率引發暴力分揀 
  據了解,由于民營快遞企業多采取加盟形式,總部對于各加盟公司難以進行有效監管,而暴力分揀則成為造成快件損壞的重要因素。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部分快遞公司之所以如此“暴力”地對待快件,只為追求“效率”。據了解,一個60人左右的班次需要處理5-10萬套快件。快件分揀時,快遞員會嫻熟地將分揀傳送帶上的快件扔到指定位置,無論大小輕重。有的快遞員甚至為了將快件裝進麻袋,反復幾次直至將快遞包裹踩扁。有的包裹被踩破了,他們就用透明膠帶等封上。年輕的分揀工人有時會搞扔快件比賽。 
    “有多大力氣就扔多遠,扔壞了就‘兩推’,首先是推給公司,如果運輸過程中貨件損壞或者不小心對破損貨件掃了碼,就往收件人身上推,只要收件人簽了字,就沒有快遞員的責任了。”一位快遞員這樣說。暴力分揀給快件運送的質量和安全帶來很大隱患,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申訴情況2012年每月同比前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主要問題便是快件丟失或損壞。 
  與部分小型快遞公司通過暴力分揀等粗放的方式提升效率不同,規模較大的快遞公司通過機械化來提升分揀效率。記者從順豐速運公司獲悉,順豐目前已在全國建立起華北、華東、東南等多個分揀中心,均配備了半自動或全自動分揀系統,全部實現了流水線分揀,大幅提高了分揀效率。 
  違法成本低成為亂象根源 
  “違法成本低是導致郵件丟失、物品受損嚴重的最根本原因。”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說。 
  根據郵政法第47條規定,對于未保價的郵件,丟失、損毀或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3倍。也就是說,假如消費者郵寄一件貴重物品在途中丟失,且并未保價,他僅能得到郵資3倍的賠償,這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巨大損失。 
  過低的賠償成本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有些瀕臨倒閉的小快遞公司卷著運送的郵件不見了蹤影,有些準備轉行或掙不到錢的快遞員則往往想著歪門邪道從快件里揩油,一些破損的包裹甚至是封裝好的郵包都可能被他們盯上。“箱子壞了,東西少了,就像搶銀行一樣。有的是在一箱鞋子里拿出來一雙,有的則是把包裹里的食物拿出來吃掉。”某公司一位快遞員說。對此,其公司一位負責人卻稱:“雖然有攝像頭,但是人太多,很難監管。” 
  業內人士稱,若想有效杜絕快遞行業監守自盜事件的發生,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是必由之路。不少快遞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缺乏人才是目前快遞行業面臨的嚴重問題。大學里雖然有物流專業,但沒有快遞專業。物流和快遞有明顯區別,物流送貨量大且時效不強,而快遞業貨件散且時間緊,如果按照做物流的方法做快遞是不可行的。一家快遞企業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稱,快遞行業的發展沒有跟上業務增長的速度,低價競爭擠占了企業的正常利潤空間,影響了服務水平的提高。“我也希望能夠招一些大學生來做快遞,但目前的工資水平限制了我們招收高素質人員。” 
  為了保證春節期間快遞的正常投遞,很多企業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搜羅人才。順豐速運濟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招聘快遞員對于道德品質有較高要求,一般每年7、8月份就會完成人才儲備,以應對年底業務高峰期,而7、8月份也是快遞市場人才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有時也很難找到合適人選。 
  標準缺失讓快遞公司鉆空子 
  2008年頒布實施的《快遞服務》郵政服務標準里有這樣一句話:“驗收無異議后,驗收人應確認簽收。拒絕簽收的,驗收人應在快遞運單等有效單據上注明拒收的原因和時間,并簽名。”然而,對于如何驗收,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卻有著不同的理解。消費者認為只有打開快件,確認內件完好無損后,才能簽字,所以應該“先驗后簽”;快遞企業認為企業只負責寄遞,只要外包裝完好,至于內件是不是用戶想要的,應該是用戶與商家的問題,與企業無關,所以應該“先簽后驗”。雙方觀點不一致,從而導致很多投訴和申訴的事件發生。 
  今年5月1日,我國首部《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對快遞收寄、內部處理、投遞、查詢、投訴和申訴、賠償等焦點問題作了詳細規定,多年來“收件時究竟是先驗還是先簽”的問題終于塵埃落定。然而,有些問題在新規定中仍舊懸而未決。例如,在律師看來,賠償不超過郵資3倍,而不按實際價格賠償已成了快遞企業的保護傘,屬于霸王條款。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良一也表示,如果消費者在寄送快遞時遇到貨品破損或者丟失的情況,郵政局方面只能去督促快遞公司做一些整改工作,但是在處罰方面,目前沒有法律依據。 
  市民楊小姐告訴記者,如果寄送貴重物品,她會選擇保價。然而,在快遞業務中,對于一些特殊貨物卻無法進行保價。諸如,人事檔案、學歷證書、資格證書、稅務發票、訴訟證據材料等,不能通過客觀的標準來評估和衡量其價值。上述物品一旦丟失,將給所有人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如果快遞公司以寄件人未保價為由拒絕賠償損失,便有失公平。楊先生就曾遇到過類此情況,他畢業時將畢業證、學位證、身份證等物品打包寄回家中,卻不料在運送途中全部丟失,導致其又耗費很長時間補辦這些證件,最后他只獲得快遞公司30元的賠償。 
  制止“野蠻快遞”差個監控器 
  “很多人現在習慣于網上購物,網購就離不開物流、快遞。如果你買了一臺電腦,但快遞送給你的只是一堆電腦零件;如果你買了一雙皮鞋,收到的東西只有兩根鞋帶,你肯定很憤怒。你會找店家講理。店家也會很憤怒,會找快遞投訴。快遞又會以各種理由表明此事與己無關。”近日,《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多家快遞公司在分裝和運輸過程中的“野蠻行為”,使很多消費者都開始擔心郵包的安全。 
  其實,央視爆出的這次所謂的“隱情”,在之前就已經被很多媒體關注和報道過。但是當暗訪的鏡頭再次將真實再現的時候,還是讓人觸目驚心。當然,也不能一味地怪罪于這些工作人員的“野蠻”,當快遞行業作為一個新事物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時,還沒等相關行業條例自我完善便迎來了一次快速發展,公司規模、職工素質、法律條例等跟不上是必然的,而且杜絕這些因素也需要一個漫長的改變過程。 
  面對“野蠻快遞”還在進行,面對消費者利益受到侵害,面對快遞問題已漸漸觸及社會民生,整個快遞行業需要一個最直接最徹底的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而不是用3—5年的時間去等待行業整合,職工素質的逐年提高和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制定和健全,倒不如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增強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 
  筆者認為,每個快遞公司內的監控設備應該充分利用起來,如果將監控的圖像并入相關部門的后臺信息存儲和監控系統,就可以達到全時間圖像滾動監管,平時的視頻資料也可隨時調取。若查出各種“野蠻”行為,可以立即查處,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進行相應處理。誠然,快遞行業和之前很多服務行業相同,如公交車、出租車等,曾經也出現過大量糾紛和違規的現象,而近幾年問題逐年減少,這與信息化的監控手段是分不開的,快遞行業也可復制。 
  再者,目前的快遞行業檢查還停留在抽查的形式,并且存在很多人為因素,這些都意味著監管工作存在局限性、主觀性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延遲性。如果一切都依據監控視頻資料來判定,則更加主觀更加及時,同時也省去相關監管人員的不少麻煩。誠然,與人相比,機器在工作的問題上將更加“盡職”,而且如果一臺24小時運行、隨時將信息傳入相關部門數據庫的監控設備就懸掛在工作人員頭頂,試問還有哪個會隨意地去扔快遞包裹,甚至用腳或屁股去壓在上面?當然,行業、法律等相關措施也要盡快跟進,這樣才能軟硬兼施,最終徹底解決快遞行業的隱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