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韓國中小企業最重要海外市場
2013-10-31 8:58: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許多城市,來自韓國的商品隨處可見,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鍋碗瓢盆,實用美觀的商品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在韓國商品“大行其道”的背后,是兩國經貿往來不斷升溫的事實。韓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研究委員曹利鉉表示,對中國的投資已經占到韓國中小企業在全球投資的22%左右,中國已經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市場。
坐落在吉林延邊的康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韓方合作,引進對方開發的棋牌類游戲與運營理念,盈利頗豐。類似的兩國中小企業合作項目不斷涌現。
曹利鉉分析稱,中國政府不斷激活內需,今后韓國中小企業將逐步加大對華投資,娛樂產業、軟件服務產業的投資將會大幅增長。
近年來,中韓兩國企業合作意愿強烈。即便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拖累,韓國中小企業對中國出口仍保持穩步上升。2008年到2011年,韓國中小企業對中國出口額占對全球出口額的比重從21.3%上升至23.5%。
雖然兩國中小企業經貿熱度不斷提升,由于投資結構不均,市場環境差異等原因,合作的道路有時并不那么通暢。
“中國企業對韓國的投資稍顯不足,但是中國政府最近也推出了很多政策不斷推動中國的企業‘走出去’”,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中國區域市場研究組組長楊平燮說,“不均衡的情況應該會逐步改善”。
楊平燮認為,大企業的雄厚經濟實力可以讓他們很快適應目標市場,但中小企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摸清兩國之間的不同規則,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貿往來。
阿斯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元鐘鵬深有感觸。這家來自韓國的公司擁有強大的網頁設計團隊,但由于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不熟悉,設計出的產品時常被其他網站盜用。
“經過摸索,我們與相關執法部門建立起良好溝通渠道,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元鐘鵬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富景筠看來,兩國在東北亞區域生產網絡分工不同導致的貿易結構差異,也是兩國中小企業投資難以逾越的難題。
“中國尚處于分工鏈條的低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具有比較優勢,”富景筠說,“韓國處于中端,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具有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認為,中韓之間的產業結構重組在一定時期內會給兩國投資帶來困難,產業升級會對投資尤其是跨國投資的收益帶來不確定性。
中國繼續實施深化改革、擴大內需的戰略已經“板上釘釘”。在此基礎上,專家建議兩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將產品領域逐步拓展,將服務投資、金融合作作為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方向。
曹利鉉認為,韓國中小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由促進出口和利用低廉薪資逐步向進入當地市場轉移,這種趨勢值得中國企業借鑒。“單純的加工產業和服務外包已經不適應逐步發展的經貿往來局面。”
在張蘊嶺看來,中國新的消費需求很可能成為中韓現代產業重組的最大動力,產品不斷的升級改進會給兩國企業帶來很多發展機遇。”
曹利鉉還建議兩國中小企業可以在網上營銷這一領域加強合作,力求用最少的費用創造最大的市場,同時合作加大對新興市場的網上營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