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鑄造精品路——訪山東省青臨高速公路項目辦副主任李英勇
2012-8-27 9:57:00 來源:中國公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只有突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實現理論創新,我們才能在新的理論的指導下,實現其他方面的創新。
青臨高速就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鋪筑了一條精品路。
青臨高速位于京津冀與長三角的中間位置,起點歷史名郡青州,北接東三省,南接蘇浙滬,穿越民風淳厚的沂蒙老區,是構筑山東中部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不僅是山東省也是全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運輸樞紐,更承擔了老區人們期盼致富的希望之路。如何打造這條重載使命的交通大通道,山東省青臨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李英勇給出了明確而有力的答案:用創新來打造精品路。創新在整個青臨高速的建設過程中無處不在,李英勇介紹,青臨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們對創新的理解,不僅僅是科技,更是理念性的創新,制度性的創新,方法方面的創新。創新在項目進展順利的時候,可以推陳出新、勇于突破、追求卓越;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自信淡定、勇于擔當、化解危局。
理念創新保安全
理念創新是其他一切創新的基礎,只有在理念指導下才能制定正確的策略,才能審視整個項目思路的對與錯。 如何體現理念創新的重要意義,青臨高速公路首先在施工安全上實現了理念創新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青臨高速公路提出了"抓安全甚于抓質量,比質量還嚴控制安全"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原則下再去進行重大危險源的建檔、風險辨識、監控預警制度,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教育,進行安全技術交流,制定系統的設備安全檢查、各種人員持證上崗等安全細則,在實施的過程中堅守"比質量還要嚴格控制安全,抓安全同時是對質量、進度的促進",并將保障質量的各種制度方法優先應用于安全,也同時與質量控制形成了相輔相成的壁壘和保障。 專項安全生產費的使用方法落實到工程項目的每一個細節中,就是在這個理念指導下形成了青臨高速施工管理中比較獨特的一個制度。李英勇介紹,青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橋隧工程比重較大,施工風險高,安全生產工作壓力大。根據青臨高速工程施工特點,青臨高速項目辦率先制定了《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辦法》制度,明確規定了工程合同額的1.2%的安全生產費的具體使用方式和支付途徑。在全線159座連續梁,425次跨越道路施工,213次12萬方現澆混凝土澆筑,吊裝27000多片預制梁板的施工,沒有出現一次人員傷亡事故。青臨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辦公室把卓越的安全記錄歸結為理念創新的作用。
在這樣的理念產生的工作制度下,各種隱患得到了有效預防,安全優先,質量也得到了保障,正是這種理念創新的指導,三年之久的工程創下了"平安工地零傷亡"的安全業績,青臨高速公路也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平安工地"示范項目。
作為具有十五年工地一線主管工程經驗、擁有管理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的資深項目管理人員李英勇,深諳工程管理中的每個細節問題。在總體工作管理上,李英勇提出"善于成事,見于未萌"的平衡理念,認為所有事情都有其發展規律,只要抓住其內在規律,進行重點控制和預防,既能節約預防成本,也可及時解決出現的隱患苗頭,獲得一種最佳效益優化決策方法。再如通過"建立業主、監理動態制衡組織機構"的組織建設理念創新、"規范之內監理管、高于規范業主管"的質量管控理念創新,對實際項目管理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效果。
制度創新保品質
如果說青臨高速公路的理念創新是做好工程的基石,制度創新則是青臨高速工程品質強有力的保障。
青臨高速項目進行了系列制度創新,伴隨工程順利推進,關鍵材料一次性入庫盲檢制度、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質量責任鏈制度和首件工程和標準工程綜合確認制等形成了工程質量管控最具特色和成效的管理準則。
關鍵外購材料一次性入庫盲樣抽檢查制--杜絕次品蒙混過關
對于工程材料和半成品,常規的管理方法是逐批購置逐批由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工程師抽檢。但這種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滿足現代市場經濟形勢下質量控制的要求。李英勇介紹,在施工外購產品及材料生產廠家質量保證能力和技術水平良莠不齊,產品性能與質量差異性和波動性較大,可能對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的現實情況下,需要研究對不良廠商起到震懾作用和避免檢測環節干擾的質量監控手段。青臨高速項目辦則采用了打破常規的方法,把工程所用的重要材料,如混凝土添加劑、橋梁支座等產品,施工單位在自檢合格、監理工程師抽檢合格的基礎上,實行一次性或大批量入庫,青臨高速項目辦派員抽樣后進行編號并去掉廠商標簽,采用盲樣送檢制度。經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材料實行全部退貨。這種方法加大了不良廠商的違規成本,對其具有嚴厲處理和震懾的效應,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材料質量穩定性。
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把好最后一道質量關
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是對針對項目中的隱蔽工序和易出事故工序最后一次全面檢查。例如在現澆連續梁混凝土之澆筑之前,支架搭設、模板安裝、鋼筋綁扎等工序已經完成并經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單位抽檢合格。為把好關鍵工序關,青臨高速項目辦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對地基承載力、支架計算書、支架搭設及預壓監測、模板安裝質量及接縫要求、預應力波紋管定位、鋼筋綁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現場足尺試驗段質量進行一次全面綜合檢查,檢查情況由各方共同簽認。如果關鍵工序合格在現場掛上合格標牌,可以開展下一步工作;若發現問題,根據相關規定對施工、監理單位嚴肅處理。
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在實施過程中還有一步重要環節,就是在工程項目全面實施前,會同總監辦明確需青臨高速項目辦組織綜合檢查簽認的關鍵工序。如在現澆連續梁混凝土澆筑前、邊坡爆破施工前、橋面防水層施工前、底基層施工前、上面層施工前等均進行針對性地綜合檢查。李英勇介紹,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也就是依據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中,推倒第一張骨牌,其余發生連鎖反應依次倒下,每張牌倒下的時候,具有的能量都比前一塊牌大。因此要防止管理中偶然的"一張牌"倒下,而不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一種方法是在關鍵一張牌之前設定檢查預防體系,如制定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另一種方法就是在多米諾骨牌中設定若干個經得起前一張骨牌撞擊而不傾倒的骨牌。后一種方法在青臨高速公路現澆梁支架搭建中,也得到了充分應用。
關鍵工序綜合檢查簽認制的建立,有效防止了層層檢查可能流于形式的弊端,杜絕了部分人員的僥幸心理,促使所有參建設單位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工藝過程控制。
質量責任鏈制―-工程質量人人有責
質量責任鏈制就是通過責任這條鏈條將所有參建單位和參建人鏈接起來共承擔工程質量的職責。目前較常用的工程質量管理方法有建立質量責任卡,實行質量終身制,青臨高速項目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全面推行質量責任鏈制度。利用質量責任將監理單位的駐地監理工程師、分管副駐地監理工程師、項目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理員和施工單位項目分管副經理、項目總工、技術負責人、生產隊長、現場技術員兩條線予以串聯并橫向對應,建立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工程質量問題連帶處罰機制。如現場技術人員質量控制出現問題,那么對應現場監理人員也要連帶承擔相應責任,解決以往出現質量問題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的問題,強化了技術人員和監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首件工程和標準工程綜合確認制-大小項目各有特色管法
根據工程項目的大小和工藝簡易程度,青臨高速項目辦分別對主要分項工程和小型附屬工程實行了首件工程確認制和駐地工程師標準工程確認制。首件工程確認制在青臨高速項目中主要用于主要分項工程管理。對于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審批后和正式開工前須先實施首件工程,實施時由施工單位、駐地辦、總監辦三方共同參加,共同研究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確定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人,明確檢測方法、檢測頻率以及重點、難點部位的控制措施。在首件工程待各方認可后,將相關標準、工藝等采用書面方式予以固定,作為后續同類工程的作業指導書和管理控制依據。通過首件工程,施工單位按照成型的施工工藝、技術參數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操作,并對施工管理、施工方案、工藝要點等進行動態總結與完善,促進工程建設質量穩步提升。
在對路基、混凝土工程、基層、面層等主要分項工程實行首件工程確認制的基礎上,青臨高速項目辦首創性的提出了駐地工程師標準工程確認制。對橋梁預制構件鑿毛處理、拉桿孔處理、沉降縫施工、橋面鋪裝層浮漿清除,路基擋墻、急流槽、邊坡防護工程、現澆防撞護欄等小型現澆、預制安裝工程實行駐地工程師標準工程確認制。由駐地工程師對已完成的初期工程進行標準工程選擇和確認,在現場留存工程實物原件和影像資料,以此作為進行后續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比對依據,對驗收達不到駐地工程師確認的標準工程水平的,采用明顯標志注明返工或報廢,以確保線長面廣的小型構件工程施工質量。
通過首件工程和標準工程綜合確認制的實施,形成了現場質量控制手段的有機整體,取得顯著的實際效果。青臨高速公路也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公路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動"示范項目。
科技創新樹豐碑
筆直寬闊的青臨高速公路在青山綠水間穿越,在紅色旅游勝地中舒展,在它壯闊和美麗的背后,還體現出青臨高速公路建設者獨具匠心的研究成果。 青臨高速公路所有科研項目都遵循科研先于施工圖設計開展原則,充分發揮科技研究對工程項目的技術引導和支撐作用。通過自主研發和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八個方面的創新科技項目,全面覆蓋了路基、路面、橋梁、交通安全設施、綠化工程等工程范疇。
抵抗大交通重載--力求用技術解決運營難題
根據對工可資料中交通量數據分析和現有平行省道交通量組成觀察,預計青臨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不但交通量大,而且超載車輛占總交通量的比例較高。為全面提高重載交通作用下路面工程服役能力,省青臨項目辦在成功開展"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保證運營期間重載作用下瀝青路面合理服役壽命的預防性建設管理措施。除制定下發《青臨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指導意見》,從原材料、配合比設計、拌和、運輸及現場施工控制等方面具體要求,對路面接縫、橋面瀝青鋪裝層、防污染等方面進行重點控制外,組織開展交通運輸部聯合攻關課題"典型路面結構路用性能和壽命周期費用研究"。
"典型路面結構路用性能和壽命周期費用研究"以重交通道路路面典型結構為研究對象,在省內已建永久性路面典型結構的基礎上,采用法國常用設計方法對高模量瀝青混合料路面結構進行優化設計、對含粒料基層段路面結構借鑒美國NCHRP1-37進行設計選擇、對CRCP路面結構采用美國設計方法進行優化設計等。省青臨項目辦與同濟大學、山東省交通科研所等單位聯合攻關,邀請原國際瀝青路面協會主席、現任國際瀝青路面協會副主席及國內外路面專家進行授課,在典型路面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檢測儀器設備埋設、數據采集期間邀請美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以上工作保證了保證了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資源節約、抗震防災--盡顯人本情懷
李英勇介紹說,根據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努力減少公路建設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的節約和保護土地資源是時代賦予公路建設者的歷史職責。青臨高速項目辦從民眾關心的節約用地、抗震預防方面進行了"高速公路用地集約技術及與工程相互影響研究"和"近斷層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的抗震性能與震災防御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如新型擋土墻、風化料與河砂混填路基、近斷層地震動參數、水平及豎向抗震構造措施等已用于施工圖設計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高速公路用地集約技術及與工程相互影響研究"包括"節約公路用地支持技術研究"、"極淺埋大跨度隧道穩定性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等三個子課題。通過課題研究采用低路堤、以橋代路、以及擋墻替代邊坡等方式等措施把土地節省下來,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保護生態資源。在河砂及風化料資源豐富的地區,創造性地研發了風化料與河砂分層填筑的混合填砂路基施工技術,此技術既可疏通河道,又能少占耕地,有效地保護土地資源,降低工程造價。根據沿線風化料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和水泥穩定風化料廣泛應用但缺乏系統研究的情況,開展了水泥穩定風化料底基層研究,以填補相關技術規范空白。青臨高速公路在通過國家保護文物古跡齊長城遺址的地方,通過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動和變形所造成的對地表建筑物的的不良影響,對可能發生的地表移動和變形做出正確的估計,選擇確定了最佳的施工技術,保護了古跡的完好無損。
橋梁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的關鍵節點,在地震作用下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震后救援。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8.0級汶川地震使6140座橋梁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的損失歷歷在目。作為四大地震斷裂帶之一的郯廬深大斷裂縱貫青臨高速公路經過的莒縣、莒南縣、河東區、臨沭縣境內,郯廬斷裂帶之中段主干沂沭斷裂帶是目前我國最活躍的斷裂帶,它深達地幔,且有多條次一級構造與之交匯。自1990年以來,貫穿青臨高速公路所經過的魯蘇交界至南黃海地區,已連續19年被列入全國重點監視防御區或值得注意地區。為此,青臨高速公路項目辦開展了"近斷層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的抗震性能與震災防御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工作。通過研究表明,青臨高速公路橋梁結構的延性構件在小震下滿足強度的要求,在大震下能夠滿足延性的要求。即小震不破壞,大震能使用。
管理信息化-實現質量全程監控
為適應交通運輸部提出的"五化管理"的要求和省廳推行的"公路信息年"的工作需要,李英勇通過歷時一年半主持研發了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的質量安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瀝青混合料的運輸全程、拌和、溫度動態監控和數據存儲功能,確保了瀝青混合料性能的穩定性。
青臨項目辦總工薛志超介紹,質量安全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全天候不間斷監測和傳輸數據,利用GPS對瀝青運輸車定位,在行駛軌跡、運行時間出現異常時會自動向信息臺報警;運輸瀝青車輛進入瀝青拌和站時,系統能自動進行車牌識別、車輛稱重;在瀝青混合料拌和環節中,瀝青拌和料的配合比數據預先設置好,在拌和作業同時,工控機上的無線發射裝置把拌和料配合比、拌和時間、拌和溫度傳輸到信息平臺。一旦出現瀝青料拌和不符合配合比設定范圍,系統將會出現報警和自動關閉,致使整臺拌和設備不能運行;在瀝青拌和后出料時、現場攤鋪時,均有紅外線監測和無線發射裝置對瀝青混合料溫度進行自動監控。
從瀝青混合料運輸到施工現場攤鋪的全過程視頻監控等數據可轉化為數字化模式進行永久存檔,保證了各項工作的可追溯性。
維護生態、低碳建設――構筑和諧交通大道
和諧交通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和諧交通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自然諧調"的兩個方面。強烈的自然生態觀在青臨高速工程綠化工程中得到充分體現。青臨高速項目辦以"人工促進,自我恢復"為綠化理念,研發綠色高速公路關鍵技術研究。
青臨高速項目辦采用的生態植被恢復措施,盡量減少人工干擾恢復綠化做法,最大限度恢復當地自然生態平衡。對于青臨高速公路邊破和開挖的山體,通過研究分析有代表性區域土壤里的各類植被種子的種類、含量,而后根據種子庫數據采用本地區的植被種子和苗木種植,初期進行人工防護引導,等植被物種成長一段時間完全與周邊植被環境相融合,達到最自然、最穩定的綠化植物群落效果。
如果說恢復原地植被是生態保護方法之一,那么低碳排放則是保護生態重要舉措。青臨高速項目辦不但把恢復生態、保護生態技術落實在綠化工程上, 而且對碳排放量和低碳材料的使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成果―"高速公路綠色施工模式及標準化研究"。
高速公路綠色施工模式及標準化研究采取流程再造和精益生產理論和方法,把施工過程進一步拉長、細分,在這個過程中算出每一部分能量消和碳排放的數值。青臨高速項目已初步形成一套碳排放的計算方法,如以工程中用量最大的混凝土為基礎,以一立方混凝土為單位,計算一立方混凝土的電耗、油耗以及相關材料生產所需能量所排放的碳能量,而后推算整個工程全部混凝土生產的碳排放量。再綜合其他各種主要材料的碳排放量,從而推算整個項目的碳排放總量。根據降低碳排放量的關鍵控制環節,確定綠色施工標準化管理流程,進一步編制標準化管理指南。青臨高速公路的每個細節都充斥著建設者的智慧和激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盲點防治技術、工序延展循環法、紅外光譜SBS改性劑摻量和X射線預應力定位及張拉效果等多項檢測創新手段、矩陣式項目管理模式等等不勝枚舉的創新技術和方法構筑著這條承載重任和使命的大道。
如今,這條嵌入青臨建設人智慧和汗水的大道,已在巍峨翠黛的沂蒙山水間盤旋舒展,將為這片老區熱土、為淳厚的老區人們帶來無限的期盼和遐想。
鏈接:青臨高速公路北起東青高速公路終點青州市牛家莊,經臨朐、沂水、莒縣、沂南、莒南、河東,在臨沭東塘子與臨沂至連云港高速公路相接,跨三個地級市、8個縣(市、區),主線全長228.33公里,初步設計批復概算124.3億元。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全寬34.5米,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全線設特大橋1座,大中橋70座,隧道2座,互通立交16處(其中已建成1處),分離立交34處,路基土石方3782萬立方,底基層822萬平方,基層1576萬平方,柔性基層638萬平方,瀝青面層2356萬平方,服務區5處,停車區5處,設臨朐、沂水東、沂南、沂南北、臨沂北臨沭東6條連接線共56.5公里,分別按一、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全線設2個總監辦,轄9個主線監理駐地辦和7個房建監理駐地辦,1個機電工程駐地辦,26個路橋施工標段(主線24個)、24個綠化施工標段、22個房建施工及裝修標段、54個交通安全設施標段、17個設備設施標段、10個收費雨棚標段、6個機電工程施工標段,全線施工、監理單位共計178個。另有第三方檢測、勘查設計、工程保險、招標代理、材料供應、科研合作、征地勘測、文物保護、設計咨詢審查、防洪評價等96個工程合同關系單位。。青臨高速將于2012年底前通車。 (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