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7名國家級專家赴哈爾濱鑒定塌橋原因

2012-8-27 9:54:00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昨天下午,哈爾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哈爾濱市建委和安監局等單位的負責人,通報陽明灘大橋垮塌事故相關情況。通報內容主要涉及事故發生地點情況、事故原因鑒定情況、事故中傾覆車輛情況、事故發生后排查與治理情況、事故發生后傷者救治情況、事故涉及單位等。 
  7名國家級專家趕赴哈爾濱 
  對于公眾關心的事故原因和鑒定情況,黃玉生說,事故發生后,市政府立即組織省市有關專家,對橋梁設計、施工等相關情況進行分析確認,并由省住建廳出面,住建部有關人員幫助推薦國家級橋梁設計知名專家7人,組成專家鑒定組來哈爾濱進行鑒定。 
  黃玉生表示,昨天下午,已有4名國家級專家抵達哈爾濱,并在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進行初步查勘。昨天上午,專家又進一步踏查現場,進行強度測試,查看設計圖和竣工圖等技術資料,進行設計核算。國家專家組將盡快出具鑒定結論。 
  墜落車輛貨箱體積有改動 
  黃玉生說,哈爾濱市安監、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門在調查事故中,將傾覆的車輛按位置由前至后(由北至南排序)分別編為1至4號車。1號車為2軸貨車,由吉林榆樹駛入事發地點,車輛拉運為白色編織袋包裝的飼料。2至4號車均為6軸重型半掛車,由長春經102國道、江南中環路駛入事發地點,車輛拉運散裝白色石灰石。據測,1號車車貨重為22噸,2至4號車車貨總重400噸以上;2至4號車貨箱體積均有改動,為非標車輛。 
  事故涉及單位名單將公布 
  黃玉生說,此外,日前網上出現市建委有人說大橋建設指揮部解散了,找不到施工單位的情況。經了解核查,此事并不存在。哈爾濱市建委已按照事故處理的有關程序,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相關資料提交事故調查組。待事故調查結果確定后,將以上單位名單一并向社會公布。 
  稱斷裂部分不是陽明灘大橋 
  在新聞發布會上,哈爾濱市政府認為,“8·24事故”橋梁斷裂部分屬三環路群力高架橋工程,而不是陽明灘大橋。 
  黃玉生說,三環路群力高架橋工程是由黑龍江省發改委立項,依法審批的項目。三環路群力高架橋位于松花江南岸。“事故發生地點位于橋梁整體的中部偏南,為上跨洪湖路的上行匝橋,長121米,距陽明灘大橋南端3.5公里。該項目屬于獨立建設項目,與陽明灘大橋分屬兩個工程建設項目。目前,陽明灘大橋暢通無阻。”黃玉生說。 
  24日夜間,哈爾濱市建委發布事故現場區位及平面示意圖,該圖說明了24日早晨發生的三環洪湖路上橋匝道鋼混疊合梁側滑事故路段的準確位置,及該路段與陽明灘大橋的關系。 
  該路段位于洪湖路上,屬于三環路群力高架匝道橋。根據早先發布的報道,該工程連接陽明灘大橋與三環。起止點分別位于群力大堤和哈雙南路。包含事故上橋匝道在內,全程共有五對上下橋匝道。 
  斷裂橋梁體內有編織袋 
  記者在現場看到,垮塌橋梁的箱梁體西面中間部位,已經開膛破肚,一些混凝土塊離開了該箱梁體掉落地面,露出里邊的鋼筋和混凝土構造。記者通過現場拍攝照片放大,看到在已經垮塌的箱梁體上,建造的材料比較豐富,其混凝土里含有鵝卵石、木頭等的混合物,一條編織袋還若隱若現地被凝固在箱梁體里。 
  記者放大垮塌的箱梁體的兩端照片,發現箱梁體的內部鋼筋沒有綁扎,無論是橫向放置的鋼筋,還是縱向放置的鋼筋,都沒有被綁扎。在現場圍觀的建筑工人看了記者拍攝的照片后抱怨說,該箱梁上的鋼筋直徑屬于12毫米的規格,一般橋梁上應當使用直徑18毫米規格的麻花筋。 
  不過,受制于現場的警察和武警進行了戒嚴,記者無法前往驗證鋼筋的粗細。故而橋梁是否真的存在建造質量方面的問題,尚待具有相關檢測資質的機構做出鑒定。 
  記者還在現場看到,陽明灘大橋引橋上,多個橋墩上的承重支撐臂和箱梁的結合處,有的結合得十分緊密,縫隙很小,也有的地方結合得較為粗放,目測部分箱梁與支撐臂中心位置的縫隙就達到一個拳頭左右,尤其是事故橋面往北第二塊箱梁,其與撐臂中心位置的水平距離,都有不到一個拳頭的縫隙,但橋下看得十分清晰。 
  新華時評 
  大橋已坍塌 
  “心橋”不能再塌 
  24日早晨,哈爾濱市一座通車不到一年的大型跨江橋的引橋坍塌,造成3人死亡,5人重傷。市民和網民對工程質量質疑聲不絕于耳,政府新聞發布會卻在聲稱“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的同時,強調是四輛超載貨車同時行駛造成連續鋼混疊合梁側滑,四輛重載貨車側翻。 
  當地政府發言和網上輿論關于是“車太重”還是“橋太脆”的對立狀態,已經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大橋已經坍塌,信息發布這個連接政府與百姓的“心橋”不能再塌了。 距離事故發生5個多小時,哈爾濱市就及時向社會通報有關情況,但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通報就傾向性明顯地表示是重型貨車超載行駛造成橋梁側滑,并在隨后采訪中表示“可能涉及嚴重超載”,引起網上一片嘩然。網民提出,車輛可能嚴重超載,但只能是事故誘因,一座竣工通車時高調宣布的百年大橋,一座可滿足高峰期每小時9800輛機動車通行的特大橋梁,其引橋卻在四輛超載大貨車的車輪下倒下,不能不讓人質疑其脆弱性。 
   
  人們的目光投向事件主體的雙方,一是貨車,另一個是大橋。國家有關部門認為大橋“發生了斷裂,肯定有問題”;地方政府發言時卻指向超載的貨車,難以服眾。更有意思的是,重型貨車超載造成橋梁側滑的信息發布之前,公眾已經“猜到”這個結果。因為此前其他地方多個橋梁和道路事故的原因都首先指向車輛超載,但都沒有從技術上說服百姓,而是落下政府部門推脫責任、轉移輿論焦點的嫌疑。 
  一項造福大眾的工程出現事故,信息發布應給公眾一些合情合理的解釋,讓逝者、傷者和家屬獲得安撫,建立起連接政府與公眾的一座“心橋”。大橋已經坍塌,這座“心橋”不能再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