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航運市場“外”降“內”升
2012-8-24 7: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集裝箱運價旺季中回落 歐美線運價現分化
8月3日,上海航交所發布的7月份上海港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報收1370點,較上月下降6.2%。其中,日本關東線343USD/TEU,下降1.4%;歐洲線1710 USD/TEU,下降9.4%;美西線2671USD/FEU,上漲3.9%;美東線3990USD/FEU,上漲6.3%。
7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速度遠 低于預期。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2.7%,增速有所回落。其中出口增長僅為1%,進口增長4.7%,貿易順差收窄。受此影響,集裝箱運輸旺季不旺,運價出現回落,我國主要集裝箱港口運輸也出現了滯漲,為近幾年罕見。
即使在如此背景下,班輪公司憑借其集中度仍不忘進一步上調運價,但提價效果并不理想,除北美線運載率上升到90%-95%,其他航線運載率均維持在八成以下,7月底量價齊升的出口潮并未顯現,揭示市場反映較為平淡。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撐,上海港出發的15條主要航線運價僅4條航線上漲,其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價。
7月份中國經濟先行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微幅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該指數50%為榮枯標準線,預示今年我國外貿保“十”的任務十分艱巨,未來幾個月集裝箱運價能否保持高位仍存變數。
超靈便船領跌國際干散貨運價再降一成
7月份,國際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先揚后抑,月初在超靈便型船持續領漲下,7月9日BDI曾達到1162點,為今年5月初以來的高點,但隨之一路下滑,至7月底已跌破900點,跌幅為10.6%,為近一個半月來最低水平,再度陷入衰退之中。
三大主流船型運價“一平二降”,尤其是前期恢復較快的超靈便型運價指數,上旬還成功站上1300點,隨后又一路下跌,跌幅擴大,成了本月最大利空者,其4條航線的平均日租金月底幾乎觸及1000美元,跌幅接近二成,為6月中旬以來最低水平。巴拿馬型船運價低位振蕩,上半月走勢還相對穩定,但受大環境影響,下旬運價也開始掉頭向下,最終重新回到一個月前的水平,其平均日租金為7837美元,表現依舊疲軟。而海岬型船市場繼續低位振蕩,該指數自今年4月底達到1738點的年度峰值后,一路下滑,再也沒有出現像樣的反彈,其4條航線的月底日租金為4550美元,繼續與其他兩大船型租金嚴重倒掛,表現極度低迷。
7月上旬以來,國際干散貨運價指數單邊下滑,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貨物的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特別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煤炭和糧食進口國——中國需求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再加上受干旱所引發的減產影響,美灣地區的貨盤平淡,而南美東岸海岸谷物貨運減少,全球干散貨海上貿易量下滑。
由于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對大宗貨物需求減少,直接影響到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而7月份的經濟數據表明,我國經濟依然處于下滑通道,短期內對大宗貨物的需求不太可能出現逆轉,再加上新增運力仍在不斷涌出,國際干散貨運輸將繼續低迷。
7月31日,與中國相關航線的運價繼續低位運行。其中,巴西、澳大利亞至中國的鐵礦石運價分別為17.9美元/噸,6.4美元/噸,分別較上月下降增加了1.8%和下降了4.6%;與中國煤炭相關度最大的印尼到中國航線日租金僅5125美元,下降了15%。
旺季需求回升沿海運價超跌反彈
8月3日,上交所發布的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報收1072點,較上月上漲3.9%,同比下降19%。
盡管7月份國內經濟數據低于預期,但由于南方天氣進入盛夏,居民用電量快速上升,帶動火力發電量有所回暖,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全國重點電廠煤耗量日均為357萬噸,較上月的332萬噸,上升7.5%。同時,嚴重影響內貿市場的進口煤開始降溫,6月份環比下降了15%。需求緩慢上升和進口煤有所放緩,讓一度大幅萎縮的沿海煤炭市場緩了一口氣。我國最大的煤炭中轉港——秦皇島港,7月份內貿煤炭發運量較上個月增加了62萬噸。
沿海運價結束了長達三個多月的持續下滑,開始觸底回穩,7月底,上海運價公司航運金融衍生品標的的兩條主流航線——秦皇島到上海、秦皇島到廣州煤炭運價分別為29噸/元、37噸/元。盡管運價恢復性上升、燃油價格也處于相對低位,但由于需求增長依舊乏力,再加上新增運力仍在擴大,運價回升速度比較緩慢,運價尚未回到成本線之上,船公司依舊處于虧損之中。(本文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