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東北地區打造東部經濟增長帶 串起14座城市

2012-8-23 8:1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日前,第四屆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圓桌會議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舉行,而2012年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也在中俄邊境黑瞎子島召開。《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這兩次會議上獲悉,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東北地區區域發展的重點將集中在東北經濟帶、無障礙旅游區、物流建設、海關合作和擴大對俄開放水平五個方面,著手打造東部經濟增長帶。

  以振興東部經濟帶促進興邊富民

  從每天迎來中國第一縷陽光的黑龍江佳木斯,到航運繁忙的港口城市遼寧大連,東北地區東部地處白山黑水、茂密森林中的14座城市,如今正緊鑼密鼓地打破地區封閉,通過加強區域聯合和對外開放,打造出東北地區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

  在第四屆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圓桌會議上,來自東北東部北起伊春,南至大連的14市州主要黨政領導齊聚一堂。作為這屆會議的重要內容,14市州決定啟動《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框架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規劃》將在打造經濟一體化上作出整體部署,意味著東北東部區域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遼寧省丹東市人大副主任、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秘書處秘書長于懷樂說。

  據了解,《規劃》將在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戰略、東北亞國際合作核心區建設等方面,對東北東部進行整體規劃和分工,形成區域內錯位競爭,協同發展的格局。主持《規劃》編制的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王健說,在這些大板塊內還將細分了對外通道和口岸建設、優勢特色產業打造、物流、旅游、生態合作等重點內容。

  “東北東部城市同處共和國邊境,冬季白雪皚皚,夏季郁郁蔥蔥。而它們共同面臨的問題是,交通運輸被大江大河割斷,被大山大岳阻隔,”于懷樂說,這讓同處一隅的兄弟近在咫尺,卻又很難在人流、物流上相互融通。“技術、人才、產業、資本等資源要素條塊分割,導致這一區域絕大多數城市給人保守、封閉的印象,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成為東北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瓶頸"。”

  “我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丹東港由于缺乏腹地的貨物支撐,常常"吃不飽";而東北東部的煤炭、糧食、木材、鋼鐵等大宗貨物由于遠離港口,銷售不暢,”遼寧丹東是東北東部城市合作的首個發起市,市委書記戴玉林這樣解釋合作的初衷。他沒想到的是,這項原本是為丹東港拉生意的項目,卻得到越來越多市州的青睞。丹東港集團如今已在佳木斯、同江、黑河、鶴崗等地投建和籌建了20多個陸港,貨物在這些城市就能包裝、檢驗檢疫、完成報關手續,運到丹東直接下海。

  出席會議的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說,長期以來,東北經濟的重心一直處于中部和沿海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中部城市群、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哈大齊工業走廊成為東北振興的帶動因素。而在全面振興中,東北急需解決相對落后地區的協調發展問題。因此,東北東部以合作促發展,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補齊“短板”的必然選擇,更是邊境地區興邊富民、發展睦鄰友好的雙贏之路。

  東北東部區域合作最初由12個城市發起,包括遼寧省丹東市、本溪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林市,以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鶴崗市、佳木斯市、雞西市。這12市州占東北三省省轄市總數的三分之一,面積占東北三省區域總面積的31.2%,人口占東北三省總數的22.8%;地區生產總值占東北三省的近20%。2009年和2011年,大連市和伊春市先后加入,從而形成了12+2區域合作的新格局。

  以統一無障礙服務發展生態旅游

  作為中國最大的單體旅游投資項目,總投資230億元的長白山國際度假區已于今年7月末建成運營。以此為契機,在本屆圓桌會議上,吉林省白山市副市長裘會文向東北東部城市發出了共同開發鴨綠江、松花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環長白山旅游區的號召,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響應,東北無障礙旅游區的概念正在逐步成型。

  在第四屆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圓桌會議上,14市州決定將共同建設東北東部森林生態屏障,整合丹東、集安、臨江、長白以及朝鮮等旅游資源,共同打造風光旅游帶,將丹東鴨綠江國際旅游節拓升為長白山—鴨綠江國際旅游節。在會議上簽訂的9個合作項目中,也包括了伊春市帶嶺區政府與大連敦豪集團建設敦豪度假村、鶴崗市政府與通化市政府旅游區域合作、通化市政府與丹東市政府旅游區域合作這三個旅游合作項目。

  “開辟綠色通道、統一旅游標識”是東北東部生態區對無障礙旅游的設想之一,于懷樂對記者說,打造無障礙旅游區,我們還計劃在各個城市選取資質合格的旅行社、酒店、景點等形成聯盟,跨省旅游的游客可以在聯盟單位之間享受最優惠的價格和最有保障的服務。

  在今年發布的《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中,“塑造東北生態休閑旅游品牌”成為合作重點。東北地區要整合開發旅游資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建設國內一流的冰雪、森林、草原、濕地、溫泉、海濱、民族、邊境、文化旅游勝地,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線路。

  根據2011年東北三省行政首長簽署的《加快建設東北東部經濟帶合作協議》,東北東部城市將以東北東部鐵路為軸線,將沿線特色旅游產品和精品旅游景區有效連接,延伸區域旅游產業鏈,形成縱跨三省的東北東部黃金旅游線路,推動旅游業由單純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

  吉林省大正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珂從事旅游行業十余載,她認為發展無障礙旅游會吸引南方游客及外賓到東北進行游覽。“跨省一體化的項目,外賓和南方地區的內賓需求量比較大。在聯盟單位間開展合作,好處是可以提供一手的價格,還可以隨時關注客人動向。目前東北的生態游越來越熱,大家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發展無障礙旅游區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地區發展首先要有人流、物流,這之后才能帶動資金流、項目流。”于懷樂說。據了解,東北東部地區還計劃聯合編排、印制東線旅游帶宣傳手冊;在主要交通要道設立旅游服務接待和咨詢點,形成綜合的旅客服務中心。

  我國東北地區有著廣袤的森林、草場和濕地,生態優勢明顯。以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為主體的東北林區森林資源居全國首位,松遼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草場繁茂,松花江、黑龍江、牡丹江、烏蘇里江等河流更是滋養著東北人民。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東北各省還將采取措施推動東北東部經濟帶向生態經濟整體轉型,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共同建設東北東部森林生態屏障。

  以通邊達海大通道破除物流瓶頸

  當前,破除物流瓶頸已成東北區域經濟合作的突破口,一批“通邊達海”大通道正在加緊建設。未來兩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將進一步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打通多條腹地與港口連通、內陸與口岸互通的物流大通道。在促進資源要素在這一區域快速流通的同時,也能整體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使東北真正成為中國對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

  東北東部對大物流的渴望由來已久。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常務副市長劉文波說,七臺河每年鐵路運輸需求3600多萬噸,但鐵路部門只能保證2000多萬噸運力,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吉林省延邊州副州長洪慶介紹,過去,東北東部地區的煤炭、鋼鐵、糧食、木材等大宗商品都要先運往位于各省中部城市,經哈大沿線的鐵路、公路運往港口,不僅距離遙遠,而且由于大連、營口等中部港口貨物集中,常常造成壓港。

  為解決這些問題,四條對外開放大通道正在謀劃中,包括由丹東港直接出海,由琿春經俄羅斯扎魯比諾港和經朝鮮羅先港,由綏芬河經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出海。于懷樂認為,隨著東北東部鐵路和高速公路即將開通,丹東將成為東北東部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以圖們江為例,經延吉直接到丹東港下海,比繞道長大線至大連港出海,運距拉近了五分之二;以通化為起點,直接到丹東港的距離,比繞道梅集線至大連港節省運距三分之二。“物流大通道建設,將使東北東部徹底打破封閉狀態。”于懷樂說。

  丹東港集團陸港建設辦公室主任周玻介紹,丹東港加強與東北內陸城市的合作,目前已在20個城市建設和籌建陸港,貨物在陸港就能包裝、檢驗檢疫和報關,運到丹東可直接下海,效率大大提高。“去年丹東港貨運量達7600萬噸,增長40%,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貨運量達4800萬噸,預計今年全年將超億噸,成為大連港、營口港之后的東北第三大港口,”周玻說。

  作為東北三省乃至全國的能源基地,內蒙古煤炭一度面臨外運困難。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東部振興處處長龔喜嶺介紹,近幾年內蒙古與遼寧加強合作,遼寧省的葫蘆島、錦州都建設了煤炭運輸的專用碼頭,通過鐵路專線連接蒙東腹地和遼西港口,為蒙東煤炭打通了一條外運出海通道。加快建設蒙東地區連接東北三省的公路、鐵路和油氣通道,將是蒙東加速融入東北經濟區的助推因素。

  吉林省延邊州是我國參與圖們江合作的核心區域。其中,以琿春為中心的200公里半徑內,分布著俄、朝兩國的10個港口,是東方大通道的重要驛站。“目前延邊州已開辟了琿春-羅津-上海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琿春-扎魯比諾港-韓國釜山等航線,開始實現借港出海目標,”延邊州副州長洪慶說。

  和延邊州一樣,東北東部14市州規劃了丹東、集安、圖們、琿春、綏芬河、撫遠等17個邊境口岸建設,突出口岸優勢互補,改造基礎設施,增強對俄、對朝貿易集散功能,進一步推動陸海、江海聯運,內陸與口岸的聯系將進一步加強。

  一些專家表示,東北地區發展“大物流”還需相關制度配套。比如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和消除站場分管弊端,通過票證通用、互為代理、通程結算、陸海空和境內外聯城聯運等方式,形成貫通東北腹地、邊地的國際物流通道;交通網的推進還應同時結合城市間物流節點設施建設,相互支撐物流企業跨地區經營,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公共物流配送、倉儲中心,構建區域聯動物流綜合體系。

  以高效大通關格局帶動開放水平

  作為2012年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東北“六關四檢”合作機制正式建立。而此舉為東北地區出入境構建高效、便捷的“大通關”格局,將整體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10日召開的聯席會議上,呼和浩特、滿洲里、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家海關的關長,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局長共同簽署了《東北及內蒙古海關、檢驗檢疫局建立關檢合作機制的協議》。根據這份合作協議,東北四省區“六關四檢”合作機制以服務大局、促進發展、資源共享、協同執法為原則,努力提升東北經濟區貨物進出口、人員出入境的監管效能和通關效率,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出席會議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會議發言中說,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進出口額由2003年的440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1668億美元,年均增長18.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由34億美元增至325億美元,年均增長32.6%。

  在剛剛批復的《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中,東北地區被定位為新時期全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重點,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睦鄰友好、興邊富民的沿邊發展示范區。“而當前實現這一戰略的首要條件,就是創造良好的通關環境,促進東北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與境外快速、便捷融通,”王樹年說。

  在出入境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合力創新監管機制成為必然選擇,”出席會議的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張廣志介紹,《協議》中海關、檢驗檢疫結合東北實際,摸索了三大方面十幾項相互合作的新機制。例如深入推進“一機兩屏”合作,在一臺機器上設兩個屏幕,海關、檢驗檢疫各自按職責依法查驗。這樣避免入境旅客接受重復檢查,實現快速通關。

  除了關檢相互合作外,東北四省區的海關與海關內部,檢驗檢疫機構之間,也將開展更加緊密的業務聯合。國家質檢總局通關司司長劉德平介紹,原先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各管一段,貨物從產地檢驗檢疫后,運輸到口岸出口前,還要經過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的抽查。而此次四省區檢驗檢疫局合作推行進出口“直通放行”機制,出口貨物在產地報檢,持檢驗單到口岸就能直接放行。這既幫助貨物高效通關,又能避免口岸商檢工作量過大,從而造成壓港。

  沈陽月光首飾制造有限公司的產品大量出口歐洲和日韓市場,董事長趙威介紹,由于在產地沈陽報關,再到口岸城市轉關手續繁雜,他們一般會把貨物運到大連、上海、深圳等口岸城市,再委托當地公司辦理海關手續。“如果以后報關、轉關手續變得簡易,他們在家門口報完關就能放心將貨發走,這能幫我們剩下一筆不小的費用!”趙威說。

  “目前,東北四省區有一類口岸6 4個,2011年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50萬批次,”劉德平說,推行關檢合作機制后,內陸和口岸將形成聯動,“不論東北地區哪一個城市,貨物進出口都將順暢無阻。”

  以提升對俄開放度強化國際合作

  “我們愿意在深入實施四省區海關和檢驗檢疫合作機制的前提下,與兄弟省區共享我省15個對俄口岸,共同打造跨境企業、跨境園區、跨境產業鏈,推動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整體轉型升級。”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10日在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上如是說。

  隨著俄羅斯加入WT O,《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復,10日,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共同簽署了《東北四省區對俄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東北將從打造區域性國際合作區、強化對俄創新和科技合作等九個方面,提升對俄羅斯的開放程度。

  目前,東北地區正在積極參與籌備建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共同出資設立基金并支持相關項目的實施,形成穩定的對俄合作資金渠道。《協議》提出,條件成熟時,東北各省(區、市)將設立子基金。根據《協議》,東北省份將重點依托在俄境內設立中俄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中俄赤塔工業合作園區等平臺,引導和鼓勵企業進駐園區,發展跨境加工貿易;四省區還計劃聯合向國家申請建立新的境外經貿合作區。

  不僅是遠東地區,東北四省區在這屆會議上還計劃共同開發俄羅斯腹地市場,擴大自產商品在俄歐洲地區的知名度。黑龍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彭介林說,目前,黑龍江省在莫斯科建立的格林伍德商品營銷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在赤塔建立的商品展銷中心,以及在伊爾庫茨克建立的菜果儲運分撥中心,都為東北商品提供了銷售平臺。

  普京曾在媒體上發表的《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一文中說,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是俄羅斯外交最優先的方向。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2012年3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我在擔任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所長的27年間一直倡導一種理念:即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發展關系是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和前提條件。”

  顯然,東北四省區政府正在緊抓這一機遇。與以往兩屆在省會城市舉辦不同,這屆聯席會議特意選擇在中國最東極的黑瞎子島召開。開幕前,四省區行政首長和國務院相關部委負責人參觀了島上的中俄界碑,并乘船游覽中俄界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在船上遠眺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對岸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參觀者對未來可能擴大的經貿合作充滿期待。

  無論是項目合作,還是貨物出口,都離不開國際通道建設。《協議》中,東北四省區將目光投向了延伸現有航線,例如推動伊爾庫茨克、布拉戈維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別至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的航線辟建,并適時相互延伸,推動辟建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爾斯克至滿洲里的雙向對開航線。

  季塔連科認為,盡管俄中兩國政治關系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潛力還有待開發,兩國可以在航天、航空、核能、開發淡水資源、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開發等領域深入合作。“俄羅斯入世后經濟政策更加規范,中俄雙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和需求,這成為中國擴大對俄開放的有利條件。”黑龍江省社科院院長曲偉對記者說。

  2009年9月,中俄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年—2018年)》。遼寧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林木西認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無疑將成為中俄合作的焦點,但改善投資環境等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來源經濟參考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