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推出網上辦理新方式
2012-8-20 9: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繼鐵路客票網上發售之后,為了方便貨主,鐵路部門又出新舉措,推出了鐵路貨物運輸網絡辦理業務。8月1日起,鐵路快運貨物班列網上預訂系統開始投入試運行,客戶可通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了解開行方案并辦理相關業務。
鐵路貨物運輸網絡辦理具體包括哪些措施?將為貨運企業和廣大貨主帶來哪些利好?該服務模式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重大進步
鐵路快運貨物班列,是指在固定線路按客車化模式組織開行的貨物列車。據了解,目前網上預訂班列擬開行115列,覆蓋全國130余個貨運量較大的城市。客戶可通過12306網站了解快運班列開行車次、發到站、運行時刻及價格,在網上提報貨物運輸需求,系統自動受理并實時反饋結果。同時,客戶還可通過12306網站進行貨物追蹤查詢。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還設立了貨運服務代表,可受理貨運業務咨詢和客戶投訴。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運部主任郭玉華介紹,如果客戶所在地區沒有快運貨物班列,可以選擇其他鐵路貨運產品。如果距離合適的話,也可委托物流公司將貨物送到快運貨物班列裝車站,或者從快運貨物班列到站運到客戶需要的地點。根據鐵路運輸實際情況,特快、快速和普快貨物班列網上預訂操作流程略有不同。其中特快、快速貨物班列網上預訂是一種模式,普快貨物班列網上預訂則是另外一種模式。
“在網上辦理貨物運輸,對于鐵路貨運企業來說非常方便、快捷。”內蒙古德美多式聯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藝生對記者說,“過去運貨先到車站貨運處提報,提出貨運計劃,車站再向鐵路局提報,程序非常煩瑣。這個月需要申請下個月的月計劃,哪天裝車還要申請日計劃。現在網上辦理貨運就簡單了,隨時隨地打開電腦上網就能申請,可以在網上提交月計劃、日計劃,而且很快就會有結果出來。”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的陶先生則表示,除了方便、快捷等直接感受外,運輸可預見性增強了。隨著鐵路貨運電子商務系統不斷完善,對公司發展的潛在影響力也會越來越明顯。比如,網上運力資源去向公示,對公司生產、銷售幫助就很大,可以讓公司提前了解鐵路運力情況,及時調整生產計劃,避免出現貨物積壓等情況發生。還有信息查詢服務,可以及時了解貨物在途運輸情況,不僅方便客戶,也會進一步提高公司信譽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鐵路系統內部人士對于鐵路貨運網上辦理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將鐵路運力放到公開、透明的平臺,讓社會公開選擇、公開監督、公開操作,這是很好的嘗試,對于鐵路貨運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對此,上述鐵路系統內部人士解釋道,在人們以往印象中,鐵路運輸是很難滿足公眾需求的。同時,由于鐵路系統的封閉性,人們也沒有更多渠道去了解,所以往往敬而遠之。殊不知隨著技術進步,加上運能、運力逐漸提高,鐵路逐步開始有能力接納更多的社會需求,不再局限于大宗物資、原材料的運輸。這邊鐵路能夠滿足一部分客戶需求,那邊客戶認為鐵路不能滿足需求,于是就產生了“燈下黑”的情況。如今,隨著鐵路貨運的網上辦理,使鐵路貨運企業對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了一種服務選擇方式,可以為它們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同時能夠優化運輸組織,提高鐵路運輸效率,節約更多資源。所以,鐵路貨運業務網上辦理業務的推出,對于鐵路部門、運輸企業和貨主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有待完善
對于鐵路貨運業務網上辦理這一服務模式,業界盡管充滿了認同和贊許,不過在期待之余仍然存有一些疑慮。
王藝生即對記者表示,現在最讓他擔心的是鐵路部門在相關業務上的兌現率。主要是怕在網上申報了,鐵路局也審批通過了,但將貨物運到車站后,車站方面卻說沒有車,那將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將會極大地損害企業的信譽度。另外,該業務執行過程中還有多少配套措施,目前還不是太清楚,需要鐵路部門加以明確。
上述鐵路系統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現在美國鐵路貨運業務網上辦理非常普遍,而且已經很成熟,提供網上訂倉、結算等多種服務,做到準時性、效率高、可追溯。而我國的鐵路貨運網上辦理與美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由于目前剛剛開始,還處于初級階段,今后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方面,從業務本身來講,現在只是局限于網上訂倉,賣的只是車皮計劃、運輸能力。社會需求是多樣化的,而運輸只是物流需求最底層、最基礎的服務。如果僅僅局限于運輸,該業務的服務半徑顯然是不夠的。全程運輸是否能夠做到準時性?整個服務如何保障按計劃運行?不同數量的貨物價格體系是什么樣的?服務承諾又是什么樣的?目前來看,鐵路部門都沒有明顯的公示,有待完善。
另外,鐵路方面習慣了多年來的計劃管理方式,對當前真正的物流需求、市場需求可能了解得并不準確,而需求方對鐵路的認識也不夠。一方計劃性太強,一方市場化太強,不容易對接。所以真正的需求和供給的匹配,以及市場的釋放,還需一段時間,需要一個磨合、適應的過程。“不管怎樣,目前的貨運網上辦理業務對于鐵路系統來說都是重要的一步,是令人振奮的事情。供給與需求的平衡一定是一個邊磨合邊調整的過程。所以,相信隨著業務的完善,會逐漸形成更成功的操作方式,進而為廣大貨主和運輸企業提供更多的方便。”上述鐵路系統內部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