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煤炭業面對“寒流” 企業探尋發展之路
2012-7-6 10:23:00 來源:國際煤炭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去年六、七月,長江中下游沿江省市對煤炭的需求一路看好,采購煤炭的廠家商家云集瀘州港的各大散貨碼頭,煤價不斷攀升,每噸原煤價格上漲到坑口價800-1000 元/噸。至12 月,經瀘州港外運的煤炭運量達800 多萬噸。
今年6 月30 日數據顯示,由于受歐洲經濟危機影響,國內經濟以保穩為目標,長江中下游省市經濟增長放緩了速度,對煤炭的需求低迷。出川原煤價格一降再降,目前已降至750 元-800 元/噸,使我市煤炭行業利潤降到冰點。
市外供煤渠道逐漸萎縮
7月2日,記者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經濟運行科獲悉,我市煤炭常年需求達720萬噸,目前市礦井核定生產能力307萬噸,缺口達400多萬噸。為保全市煤炭需求總量,從周邊產煤市縣調入,云南鎮雄、威信,貴州金沙等地是外購煤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云貴兩省加快了電力和煤化工的發展步伐。貴州省已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優先發展水電,規劃新增火電裝機容量480萬千瓦。云南鎮雄、威信地區也將建設火力發電廠。兩省為確保本省煤炭需求,通過收取"價調金"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等措施,對出境煤炭嚴格限制,防止煤炭外運,我市過境煤炭渠道受到制約。
煤炭成本增加 煤價浮動企業利潤下滑
記者從市煤炭企業協會秘書處了解到,由于煤炭企業屬高危行業,國家以強制管理來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行業管理由原來的低投入、低成本、高事故向對礦井安全的高投入、高成本、低事故轉變。煤炭生產經營企業在安全環保和資源配置的壓力下,采煤成本不斷升高,煤炭產量在一定時期內急劇下降。而我市經濟的穩步增長和市民對煤炭需求的增加,以及重慶、宜昌、武漢鋼廠對煤炭需求上揚,致使煤炭價格一再浮動。煤炭企業坑口煤價上揚的原因是油價上揚,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而目前每運1噸煤至長江中下游城市就虧150元-200元,幾乎全行業虧損。
據上半年經濟指標顯示,瀘州方山新順港埠有限公司煤炭運輸嚴懲受到影響,企業業務難以開展,僅前5個月營業額同比下降91.72%,稅收同比下降80%,益達煤業、致遠煤業大幅度降價銷售,稅利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64.94%和4.82%.進入夏天的瀘州煤業市場遇到了"寒流".
市場需求低迷 加快行業轉型升級
"從來沒有感到形勢像現在這樣嚴峻,發往南京、鎮江、江陰、南通和上海的煤炭,每噸降價150-180 元,6 月每噸價再降180-200元,多賣一噸多虧150元。對于入夏以來外運煤炭市場的前景,商家表現悲觀,部分煤炭營銷商開始尋求煤炭行業以外的發展之路。"市商務局服務科陶杰告訴記者。據5月數字顯示,1-4月的枯水期發往江浙的電煤走勢看好,價位在900-1000元/ 噸,5月以來經濟增長放慢速度,加上各地火電廠需求儲備煤減少,煤價快速下滑,煤炭外運比去年同期減44%,煤炭大宗物流訂單不足,使部分物流企業效益倒掛。在這種行業疲軟的背景下,市煤炭協會在最近一次召開的市場分析會議上,企業老總們對于入夏以來的煤炭市場前景都表示不樂觀,積極性集中在尋求煤炭外的其他項目上。
對于目前瀘州煤炭市場的形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經濟運行科科長陳再平告訴記者,煤炭市場倒退,加快行業轉型升級,部分營銷商賣煤炭扛不住改賣江浙所需的白酒、建材、四川的名優土特產品、汽車零部件。主營煤炭物流的企業由于與長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能源企業的關系,動用自有資金和在沿江口岸城市的融資平臺,與火電廠、鋼廠和新用戶維系煤炭的供應,以此尋求有個緩沖空間,從市場壓力中解脫出來。還有一批中小煤井借此停產、整改,加強礦井的技改和安全檢測,著手就地開發第二產品、第三產品。
據了解,全市煤炭生產能力在去年307 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可提高到670萬噸。目前古敘礦區在建大礦共7對,在建能力486 萬噸/年,其中石屏一礦可達120萬噸/年,敘永一井為45萬噸/年,敘永二井為21萬噸/ 年,三對礦井的投產,為我市煤炭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