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12-7-28 13: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
7月1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會議討論通過《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我認為,這是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一、綱領性文件的多個亮點
(一)首肯“流通產業”的概念
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流通產業”的概念,將流通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時期,“無流通論”長期居于統治地位,不承認商品經濟,不承認市場經濟,不承認流通,不承認流通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不承認流通科技具有科技的性質,長期以來“商業無科技”的觀念統治著經濟界,導致流通業的地位低下。1.3億流通勞動者的勞動得不到社會的尊重,“奸商”成為商人的代名詞,使流通產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二)首肯流通產業是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流通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改革開放34年來,我國流通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引導生產、引導消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流通成本、流通時間在商品價格中所占有的比例越來越高,在微笑曲線中居于高端的地位,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三)客觀地評述了流通產業存在的問題
在國務院文件中客觀地評述了流通產業存在的問題,如我國流通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流通網絡布局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均衡,產業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標準化、國際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問題突出。因此必須“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國內流通條塊分割、政出多門、沒有體系。但這個問題是一個長期問題,雖然沒有直說,但是《意見》提出了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的題目。
(四)增加了“安全高效、城鄉一體化”新的提法
在國務院文件中明確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流通產業的目標任務,如要圍繞提高流通效率、方便群眾生活、保障商品質量、引導生產發展和促進居民消費,加快推進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逐步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的現代流通體系。在這里增加了“安全高效、城鄉一體化”的新提法,進一步完善了傳統現代流通體系的提法。
(五)明確提出了流通產業8項主要任務
如:(1)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2)創新流通方式。(3)提高保障能力。(4)提升信息化水平。(5)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6)規范市場秩序。(7)深化改革開放。(8)切實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六)明確提出了流通產業的支持政策
如:科學編制商業網點規劃,加大流通業用地支持力度。在一定期限內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將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有條件的鮮活農產品。落實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促進連鎖經營企業跨地區發展。積極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完善流通業稅制。這些流通產業政策對促進流通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政策支持。
(七)明確提出了流通產業的保障措施
如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地市場的規定,完善流通標準化體系。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科學規范的流通統計調查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二、現代流通產業發展需要理論支持
(一)流通產業是商品流通的組織載體
流通產業是商品流通的組織載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組織,是一切實物商品和服務商品流通的組織群體,包括商品批發與零售業、住宿與餐飲業、物流配送業、電子商務業(電子商務是21世紀貿易的發展方向)、商務服務業(租賃業、拍賣業、典當業、舊貨業、會展業、商業信息業、商業咨詢業、商業培訓業)、生活服務業(美容美發美體、沐浴沐足、洗染、攝影擴印、家政、修理)、以及各類生產企業的分銷渠道組織。當前我國流通產業正處于由傳統流通產業向現代流通產業的過渡階段。
(二)從“無流通論”到“流通基礎產業論”是一個飛躍
回顧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史,從商品交換到流通的形成、商業的產生,從商業的產生到流通產業的形成,從商業到流通產業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需要有產業4個方面的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3年來,中國流通產業已經基本形成,并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先導和基礎性作用。在流通經濟理論上我國經歷了無流通論-流通論-流通產業論-流通先導產業論-流通基礎產業論-流通戰略產業論-流通戰略產業聯盟論-流通產業體系論等。流通理論研究日益深入。
(三)我國流通產業已是基礎性產業不容置疑
流通產業是基礎性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基礎產業是指支撐一國或一個地區經濟運行的基礎部門,它決定著其他產業部門等經濟活動的發展水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產業越發達,其經濟運行就越順暢、越有效,人民生活就越便利。一般而言,基礎產業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環節和基礎設施,前者如流通業、能源工業和基本原材料工業,后者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港口、機場、橋梁等公共設施。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流通產業的基礎性越來越多地顯示出來。至于支柱產業要求在國民經濟中占有6%的比例,按這個標準,流通產業早已經是支柱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