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14條損毀公路有望全面搶通
2012-7-27 11:56:00 來源:千龍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房山區14條因塌方水毀而中斷的公路今天都有望搶通。此前,24小時晝夜不停的緊急搶險已經打通10條道路,如果夜間不受強降雨侵襲,最后4條公路六石路、十霞路、新泗路和下圣路今天都將恢復通行。
抽水泵急調14臺
琉璃河火車站附近,下穿鐵路橋的車站前街下沉路段,積水路段仍長達200米,6臺大功率水泵正開足馬力,將積水從主路排向400米外的大石河。
正是中午時分,已經在現場連續奮戰5天5夜的養護隊員顧不上吃飯,忙著從車上卸運兩個大木箱,里面裝的是前來增援的大功率潛水泵。
“今兒我們的抽水泵要從6臺增加到14臺,每小時排水能力能到1400立方米。”北京養護集團瑞通七處現場指揮人員劉立寧說。
銜接京港澳高速琉璃河出口的車站前街,是通往房山主要景區的重要通道,21日深夜卻成為危險地帶,深達5米的積水一直淹到靠近鐵路橋橋身的位置。所幸駐守泵站的養護人員及時拉起了警戒圍擋切斷了交通,沒讓一輛汽車被淹。
隨著排水搶險的推進,鐵路橋下的積水一點點變淺,水位回落到1.1米至1.2米。眼下,鐵路橋下一側輔路已經可以通行,另一側輔路則作為排水作業區繼續從主路抽水。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路橋上看起來已經平淡無奇。但輔路內側的漢白玉欄桿頂部仍舊星星點點地密布黃色淤泥,提醒人們幾天前洪水曾經到達的恐怖高度。而輔路外側的綠化帶,灌木叢已經倒成一片。
就在22日凌晨,這里的排水作業遭遇艱難:剛抽出去的水馬上就回流,很快連泵站都進了水。
再繼續排水,整個作業區都有觸電風險,只能暫時撤出泵站。養護集團迅速調來了幾臺大功率移動水泵,先將綠化帶上淤積的水排向大石河河道,再將路面積水排向綠地,總長400米的排水管直通河邊。
“到今天晚上,主路積水就能全部排干,底部淤泥還需要一點時間清理,明天恢復通車沒問題!”劉立寧與現場搶險隊員信心十足。
千河口架起戰備鋼橋
交通中斷是房山區眾多受災鄉鎮面臨的嚴峻考驗。路不通,應急救援物資發放,通訊、電力、燃氣等設施的修復都難以跟進。因此,早一天打通損毀道路,就能讓鄉親們早一天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22日凌晨暴雨剛剛停止,北京養護集團的郊區道路搶險就全面打響。
在二渡淶寶路,跨越拒馬河的千河口橋主承臺不見蹤影,橋身斷裂為“V”字形,上百名搶險隊員緊急架設了24米長的戰備鋼橋,到23日凌晨終于恢復交通,上萬名阻隔在河兩岸的游客和村民平安回家。這座臨時鋼橋可以滿足10噸以下車輛通行的需求,相關設計人員已經進駐現場,為千河口橋的修復擬訂方案。
架設戰備鋼橋是北京養護集團年年汛期演練的內容,但真正投入實戰近十年來屈指可數。2004年密云不老屯丑山子橋,就曾啟用戰備鋼橋恢復臨時交通,2007年大紅門危橋改造也架設過戰備鋼橋。
十渡景區通往河北野三坡的交通要道十大路,也因大沙地橋和前頭港橋被沖毀而徹底斷路,湍急的水流一度沒過橋身1.5米。到25日白天,這條公路被緊急搶通,車輛可以行至河北邊界,但由于河北境內交通設施還在修復中,市民暫時不要前往野三坡旅游。
昨天,北京市政路橋養護集團在房山韓村河繼續搶險。搶險隊員在十渡已完成1座臨時戰備鋼橋和兩座臨時便橋鋪設任務,為疏導游人提供了救命橋。 本報特約攝影 魏星
現場
應急路解救“孤島”村民
暴雨肆虐的痕跡在房山韓村河鎮上中院村依然觸目驚心。
平時幾乎干涸的河灘,現在亂石成堆水洼連片。跨越河灘的一座簡易橋梁,已經被徹底沖毀,隔岸相望的村民,只能蹚水往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雨,搭梯子上樓頂才躲過了一劫。”村民們七嘴八舌道出21日晚的驚恐記憶。
這個不到千人的村莊,進出交通依賴于下圣路,這也是去往圣水峪、上方山、云水洞景區的必經之路。但一夜之間,曾經油亮平整的公路幾乎從村民的視野中消失,交通中斷讓上中院村幾乎成為“孤島”,方便面、礦泉水等救援物資缺乏,被沖毀的供氣站遲遲難以修復。
昨天上午,站在河灘旁僅存的一段瀝青路面上,記者依然能感受到洪水呼嘯而過的可怕場面,因為腳下的路基早已被洪水掏空,路側呈現出銳利的鋸齒狀邊緣。
“小心,往里站!”瑞通七處現場負責人丁志強提著沙啞的嗓音喊了一聲。這段公路最靠河道的路面幾乎懸空,搶險隊員拉起了警戒線,禁止車輛通行。
河灘上,兩臺大型挖掘機咆哮著奮力掘起砂石,密密實實向掏空的路基處回填。要盡快修出應急便道,必須就地取材回填路基。經水務部門批準,大型挖掘機開進了河灘,直接從河道挖掘砂石料,“兩臺挖掘機都是雙班作業,歇人不歇工。”轉戰多處搶險工地的丁志強剛剛完成千河口橋、十大路搶修,25日清晨5時又領著人馬出現在上中院村村口。
當晚,一條長約300米的應急便道就出現在村民眼前,雖然只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但小汽車、普通貨車通行已經不成問題。不過,這些天北京仍可能再降暴雨,應急便道隨時會面臨洪水侵襲。
搶修現場,數十名養護工人正將砂石分裝成袋,再碼放到臨河灘的邊坡上,以減緩水流對路基的沖擊。
沿應急便道繼續上行,另一撥養護隊員正在清理幸存路段,厚達30厘米的泥漿已經基本清理完畢。“等所有道路搶通,我們才能放下心來睡個安穩覺。”丁志強揉了揉布滿血絲的雙眼,轉身去查看防水砂袋碼放的進展。
預計下圣路最后80米路基搶修將在晚間完成,今天一早就能開通,孤島村民們的生活設施隨后也將盡快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