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要有的放矢
2012-7-24 13: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要真正推進物流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首先需要找準目標和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見影。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流通工作,其中,物流信息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被重點提及,并將大力推進相關工作。會議指出,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造成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為此,會議提出要重點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動物聯網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建設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持流通企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如今,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對穩定社會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面對物流信息化的新挑戰,我國當前應該如何推進物流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表示,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物流業和信息化發展同步,才能真正實現以信息化帶動物流業發展。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戴定一則認為,應該從方法論的角度,總結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此來指導相關工作,抓住機遇,真正實現跨越發展。
◎●邁入融合發展新階段
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最初的單項應用、局部集成、綜合集成,如今,已經到了融合發展的新階段,主要體現為多主體跨領域信息化整合,如供應鏈管理、共用平臺、物聯網等。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物流信息化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特別是重點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非常迅速,如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等行業基本實施了信息化管理,并在各自系統內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信息化在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中的應用也非常普遍,物流設施設備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顯著提高,智能交通和倉儲自動化發展迅速,信息通信技術在物品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日趨廣泛;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初步形成,物流信息服務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涌現出了一批專業性物流信息平臺和服務企業,推動了物流新技術創的應用。
此外,物流信息化發展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現代物流和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措施,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盡管成就顯著,但目前國內信息化仍然滯后于物流業的發展。那么,當前物流信息化究竟遭遇了哪些發展瓶頸?對此,董寶青坦言,主要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水平偏低。
他舉例說,例如電子政務系統、重點物流行業等的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換水平還比較低。不同運輸方式間的信息交流不暢,制約著物流協同運作水平和多式聯運水平的提高。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大多數企業還處于初級階段,不能有效支持供應鏈管理,難以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其次,盡管自動化物流設施設備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應用,但其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還較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信息標準制定和宣貫的整體水平亟待提高,一些關鍵的基礎性標準制定工作滯后。物流信息平臺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造成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的轉化、應用和推廣水平較低,自主創新和產業支撐能力不強。“更重要的是,全社會對物流信息化的認識不高,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尚未建立,國際合作尚需深化,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董寶青強調。
◎●確立目標明確任務
對于制約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的諸多因素,董寶青坦言,這主要是因為物流信息化不僅僅是物流業自身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促進。
而要真正推進物流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首先需要找準目標和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見影。“目前信息化還滯后于物流業的發展,但推動物流信息化的政策導向良好,在‘十二五’期間的目標要使物流業和信息化發展同步。而未來,信息化將超越物流業發展,最終達到引領物流業發展的目的。”董寶青說,其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與國家現代物流體系相適應和協調發展的物流信息化體系,為信息化帶動物流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按照“試點示范夯實基礎”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兩個階段進行推進。目前的試點示范夯實基礎階段,將通過試點示范工程引導,初步探索出建設物流信息化體系的有效途徑。下一步,將總結和推廣前期經驗,持續滾動和深化發展,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體系,實現推廣應用協調發展。以實現信息化引領和帶動物流發展的目標。
“在推進過程中,將以需求為導向,以物流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為切入點,以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線。”董寶青介紹說,將從提高全社會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政府的物流服務和監管水平、重點物流行業和區域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物流設施設備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和軍民結合體系建設,推進物流相關信息業和信息技術創新與發展等方面,開展八大重點示范工程,包括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試點示范工程、主制造商供應鏈信息化提升試點示范工程、重點領域物流信息化提升試點示范工程、電子商務與物流服務集成建設試點工程、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軍民物流信息化體系融合試點示范工程、重點物流信息化標準研制應用工程、物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試點示范工程。
◎●注重方法因地制宜
確立目標之后,要如何引導企業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步伐呢?戴定一從方法論的角度,提出要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我現在特別感覺到,大家做了很多實踐,但是共同語言甚少,講出來,大家都會做,但是價值在哪,看法都不太一樣。我們需要一個非常清晰簡化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我覺得提倡方法論的探索非常及時。”戴定一說,要針對物流信息化的不同層面、內容,而采取不同的建設原則和方法。
在戴定一看來,物流有兩個基本概念:網絡與流程。這兩個概念支撐了兩個市場:基礎服務市場與專業物流市場。前者以網絡為基礎支撐,比如運輸、倉儲、貨代等,提供標準服務,主要靠資產的規模和效應,來提升服務的水平和獲得盈利;而流程支撐了另外一種服務——專業物流,或者是產業物流,在這類服務中,實際上每個服務都是一個流程,而且這些流程各不相同。這兩個市場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前者是做大,后者是做專。
物流信息化的建設就是圍繞著上述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圍繞著網絡的發展,一個是圍繞流程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加上一個信息交換共享,也就是平臺。因此,物流信息化就是網絡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和信息平臺,這構成了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網絡信息化遵循的原理是“均衡之道”。戴定一說,網絡管理本質上是資產管理,目的是提高資產效率,而資產管理水平高低在于均衡,如果網絡中的資產不均衡的話,資產效應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車、庫得不到充分利用,或者裝備無法發揮其做大作用等。但同時,資產也是有風險的,資產過多會變成資產包袱。
在實際當中,資產管理追求兩個均衡:一個是跟外部需求均衡,依靠協作外包來降低資產風險;第二個是內部資源均衡,要看發展是否存在短板,有沒有閑置的資源等,從而對其進行優化、調度,以實現均衡。
因此,整個網絡信息化管理是圍繞“均衡”在展開。而要做到均衡,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資產的識別,這是基礎信息化。而且,這個基礎是整個信息化系統的基礎,為后來的流程管理搭建了框架。
戴定一認為,流程本質上是分合之道,基本準則是協同。所謂分合之道,就是如何掌握流程中的分分合合——在流程中有兩種分合,一種是把一個復雜的、個性化的流程,分割成為若干標準的模塊;一種是諸多流程,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合在一起,重新拼箱、拼車,然后在什么地方又重新集合、分散。所以在商品的流通中,時常會在不同的流程之間分分合合,這種分合普遍存在以后,就形成了需要協同、協調不同環節之間怎么交接,流程之間在什么時間能夠合在一起,在什么時間能夠分開等。“流程信息化實際上是來解決如何去體現識別管理優化這種分合的水平。”戴定一說。
公共平臺則遵循標準之道。戴定一指出,公共平臺的本質是信息服務外包,既然是外包,就需要遵循標準化管理,也就是只有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外包,非標的很難外包。因此,盡管公共平臺有很多問題,但核心問題是能不能把別人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外包到你的平臺上來,也就是推動更廣泛的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