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金沙江
2012-7-2 9: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沙江,是中國 長江的上游,也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歷史記載兩個大事件: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與孟獲曾在此交戰,并七擒孟獲;萬里長征時,中央紅軍曾路過此地,巧妙擺脫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古老的金沙江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沉重。在21世紀的今天,金沙江將以何種方式告別過去?將以何種身姿一展雄風?這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有著令人眩目的自然資源。金沙江被稱為“水電富礦”,國家決策實施西部大開發,繼三峽工程之后適時開發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進行“西電東送”,對于彌補華東、華中地區能源不足,實現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戰略意義。
據了解,溪洛渡水電站是世界第三大、我國第二大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雷波縣和云南省永善縣境內,地處大山峽谷,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點,84%的山地地貌成為交通上的天然屏障,被譽為“西部開路先鋒”的武警交通部隊受命水電站專用保障公路建設任務,六支隊擔負了最艱巨的施工段。由此,拉開了一場新時期的“戰斗”序幕。
作為筑路部隊的尖兵,上士、測繪員曾小強是最早爬上雷波大山的人。因為公路導線點布設在幾百米的半山腰上,坡度近乎垂直,他帶領戰士艱難登攀,翻山越嶺,6公里長的施工段,他們加密了數10個導線點,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有的導線點涉險增補在金沙江對岸。“當時江水湍急,我們趟著渾水過去,心里頭也直犯嘀咕”。生性果敢的曾小強說,好在那時候是枯水期。但有一次,他和副班長漆利軍上山測量,忽然下起了小雨,走在前面的曾小強腳底一打滑,側倒后滾了七八米,所幸的是,被身后的漆利軍牢牢抓住,有驚無險!
“如果掉下山谷的話,后果不堪設想。”漆利軍心有余悸,他告訴記者,他們經常遭遇山頂飛石、泥石流和塌方等危險,現在都摸出經驗來了,能敏銳發覺一些前兆,一次次成功避險。對此,他和戰友們沒有畏縮過,“處置得當,其實也沒什么害怕的。”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危機四伏。據了解,由于山高谷深,少有平地,幾經現地勘查,部隊營區選在一個叫老牟溝的地方,當地彝族人說,這是多年前一次泥石流沖刷而成的,當時半座山垮塌下來,形成500多平方米的洼地,正中間還有一塊巨石,重達幾百噸。這個泥石流溝的故事有些聳人聽聞,但確實如此。
來自“千年不澇古城”江西贛州的戰士劉林群,感觸頗深。他說,家鄉遭遇大暴雨城中也無恙,但在此全然不同。5到10月份,雷波進入雨季,境況十分惡劣。劉林群告訴記者,去年8月28日,暴雨引發泥石流,沖翻行駛中的一輛大客車,部隊官兵聞訊后,緊急前往營救傷員和被困乘客,記憶猶深。前不久,一股狂風突襲營區,竟然把房頂掀跑了,大家正在吃飯,碗里都是沙子,他戲謔為“蓋沙飯”。因此,劉林群未雨綢繆,身為技術員兼任安全員的他,主動和雷波縣氣象局緊密聯系,積極做好預報預防工作,協調籌劃好施工計劃,并嚴格加強現場管理,確保工程安全有序開展。用他的話說:“我們要打有準備的仗,避免傷亡,堅決完成好任務!”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雷鋒董存瑞新兵盧秋偉把這句話寫進了日記,作為獨生子,他是上海家中的寶貝疙瘩,一年前,他從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直招入伍。他說:“我生長在城里,沒吃過多少苦,但選擇當兵,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只是沒想到……”在采訪座談中,小盧欲言又止,記者后來才了解到,他特別愛干凈,雖然身在施工一線,但是軍裝臟了就洗,不帶一點污漬,然而,部隊進駐之初,由于金沙江渾沌,生活用水匱乏,飲用水都是幾十公里外靠車拉回來的,洗澡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冬春之交,小盧熬了一周,實在忍受不了,就到山里挑了融雪水,“痛快地”洗了個冷水澡。“現在好啦,幾個月前部隊把山泉水引進了營區,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啦!”盧秋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據了解,武警交通六支隊也把山泉水引進了彝族人家里,解決了當地群眾沒有自來水的歷史問題。彝族老人吉克吉哈給官兵們送來了臍橙等特產,緊緊拉住戰士的手:“喝上自來水,更覺得共產黨好,子弟兵親啊!”
如果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那么通往金沙江的道路則難上加難。
毛澤東 在《長征》中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表達了紅軍長征的艱難。何日縛龍問與誰,長纓在手看金沙!濫觴于溪洛渡水電站公路建設的武警交通部隊官兵,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科技攻關,奮戰拼搏,即將奪取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