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堅持抱團和錯位發展
2012-7-16 11:05:0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話題緣起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促進‘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把湛江、茂名和陽江三市打造成我省發展臨港經濟主戰場之一,把促進“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作為加快我省轉型升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這不僅為粵西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對推動我省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我省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究竟“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最優發展路徑在哪里?近日,本報組織了“探路湛茂陽臨港經濟圈”調研采訪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本專欄摘登其中的專家建言。
把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作為戰略重點,堅持抱團和錯位發展的區域整合思路,避免產業同構化的惡性競爭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產業合理布局是打造“湛茂陽”臨港經濟圈關鍵
□朱堅真 白福臣
粵西地區擁有2200多公里的海岸線,“湛茂陽”三市共同特點是港口條件好、海洋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臨港經濟的良好資源條件。從區位來看,三市東鄰珠三角、面向南海、背靠北部灣及大西南,處于國家擴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經濟合作的戰略結合點,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各種優勢發展臨港經濟。產業的合理布局和科學發展,是打造“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關鍵,為此,針對“湛茂陽”臨港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加快石化中下游產業發展,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預計到2015年,茂名石化基地年煉油能力有望達到2550萬噸。待湛江東海島石化基地中科煉化項目完全投產后,整個粵西地區的原油加工能力將接近5000萬噸。以茂石化和中科煉化為龍頭,在“湛茂陽”經濟圈整體布局石化配套產業,加快發展石化中下游產業,延伸石化產業鏈,著力打造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加快湛江東海島鋼鐵基地建設,著力發展高端制造業。東海島鋼鐵基地的建設,首先有利于就近支持珠三角地區制造業發展,其次有利于“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利用鋼鐵基地高品質鋼材等產品配套,發展汽車和高端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還可發展鋼鐵生產輔料、鋼鐵產品深加工、金屬制品、金屬包裝、鋼鐵物流等鋼鐵配套產業,延伸鋼鐵產業鏈。
加快現代化港口建設,培育發展港口產業群。湛江、茂名和陽江作為粵西地區三大港口,由于地域相近、干線大致相同,存在非良性競爭問題。為避免同質化競爭,發揮港口整體優勢,三市主力港口需進行功能重新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三市應以建設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區域性貿易中心為共同目標,加快現代化港口建設;以口岸經濟為支撐,按照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要求,努力擴大港口的輻射能力,積極調整港區布局,構建起港口多元化發展的產業體系。根據各自的條件,三市應積極培育倉儲、運輸、物流、加工、貿易、金融、保險、代理、信息、口岸相關服務等港口產業群。
加快濱海旅游產業發展,打造大濱海旅游圈。“湛茂陽”臨港經濟圈中濱海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濱海旅游產業,使之成為經濟圈中主導產業之一。要把濱海旅游資源盡可能地拓展,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樹立大濱海旅游的系統觀念,才能實現濱海旅游業的規模化發展。同時,湛茂陽三市應加強協作,共同打造粵西大濱海旅游圈,以及國家級乃至世界級旅游品牌,從整體上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廣東新能源基地。“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具有良好的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等資源,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依托陽江核能、風能和海浪能發電項目,茂名的油母頁巖發電項目,以及雷州半島風電項目和生物質發電等項目,大力發展能源產業。在新能源開發與利用領域,三市應加強分工與合作,共同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資源,共同把“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打造成為廣東重要的清潔能源利用基地。
加快培育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近年來,“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內海洋經濟的發展主要以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為主,一大批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化工、海洋裝備制造、海水利用、海洋環保裝備與產品等發展相對緩慢,有些甚至還是空白。這些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長、與其他海洋產業關聯性強的特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對促進“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海洋產業結構優化,以及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意義重大。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南珠養殖和南海漁業聞名全國,對蝦產業占據全國乃至世界重要地位;臨港周邊業已形成了水果、花卉等種植、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農產品生產具備發展以本地市場以及珠三角為服務對象的新鮮蔬菜生產、加工基地。但是,這些傳統優勢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問題。因此,“湛茂陽”三市應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和漁業的發展,以及農產品、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打造更多的品牌產品。
加快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必須把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作為戰略重點,科學布局,優化結構,各市應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堅持抱團和錯位發展的區域整合思路,避免產業同構化的惡性競爭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朱堅真: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
白福臣:廣東海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教授、博士
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參與“環珠三角”、泛北部灣和大西南區域合作,打造東盟經貿合作“橋頭堡”多層次促進粵西區域經濟一體化
□李新家
隨著國內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粵西地區面臨著多層次發展區域經濟的歷史機遇,促進“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重要的戰略之一是充分利用粵西區位優勢,多層次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抱團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
粵西地區應該采取加強合作,錯位發展戰略,湛江、茂名、陽江三市達成區域合作戰略共識,積極推進粵西經濟一體化。
首先,加強產業合作,建設一體化的產業體系。粵西產業定位是新型工業城和重化工業轉移園區、海洋新城和鋼鐵工業新基地。粵西地區產業結構正處于從以輕紡工業為中心到以重化工業為中心,電力、鋼鐵、化工、機械制造業等資金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開始起主導作用的階段,因地制宜地承接產業轉移,有利于發揮本地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進整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工業化進程。特別要重視主導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和下游產業的承接,在粵西地區形成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錯位發展的產業體系。要重視培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避免同質競爭,實現相互之間的差異競爭和產業功能互補。要共同規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實現粵西地區交通一體化和市場流通一體化,促進粵西共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其次,在粵西地區各市實施錯位發展戰略。在陽江、茂名、湛江三市的區位、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產業結構、文化底蘊等相近的條件下,應以差異競爭、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有效地實現區域共同繁榮。三市之間的經濟合作、錯位競爭有不少有利因素,毗鄰的區位條件、日益接軌的交通體系等,將有力地加速相互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三市在經濟發展上的協作和聯合。只有錯位發展,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才有可能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經濟區域或經濟圈。目前的關鍵是通過加強對粵西發展的規劃、指導和協調,建立協調機構,逐步構建合作與錯位發展機制。
第三,繼續推進茂湛同城化。茂、湛兩市互相毗鄰,風俗、文化極其接近,交通便利,經貿合作歷史悠久,經濟流通便捷。在空間配置上,構建以市區為核心,以港口為出口,以珠三角為依托,以三茂鐵路、茂湛高速公路沿線為軸線,大力發展三茂鐵路、茂湛沿線城市帶、產業帶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抱團參與“環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明確了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概念,是指粵東、粵西、粵北及周邊省、區的相鄰地區,要求通過充分發揮珠三角地區的輻射、服務和帶動功能,促進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的多層次產業群和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協作體系,推動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在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過程中,仍然要重視這一戰略思路的落實。
實現粵西地區與珠三角地區兩地產業的集聚和對接。要克服只能承接珠三角“下游產業”、“低端產業”的悲觀思想,把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與建設本地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有機結合起來。特別要重視承接產業轉移與本地區已經確立的主導產業聯系起來,為粵西主導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和做好產業配套。
抱團參與泛北部灣和大西南區域合作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家批準實施。粵西在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中的定位可以考慮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把粵西建成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中重要的發展極。二是粵西經濟圈是粵港澳經濟圈與環北部灣經濟圈的連接紐帶。三是粵西可以發展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四是粵西還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
抱團打造東盟經貿合作“橋頭堡”
粵西應抓住中國與東盟進入全面經濟合作的新機遇,利用地處我國西南、華南與東南亞地區結合部的區位優勢,發揮我省與東盟經貿合作中的“橋頭堡”作用。一要充分發揮旅游和農業資源優勢,以旅游和農業作為粵西地區與東盟經濟往來的突破口。二是推進粵西面向東盟的現代化國際交通通道建設。三是建立各種形式的經貿合作區。四是建設產業合作平臺,粵西鋼鐵、石化工業進一步發展起來以后,要發揮它們對東盟地區的輻射作用。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