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四川四年交通大會戰 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2012-7-11 1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破解“蜀道難”的成效與經驗
  秦漢以來,雖然歷代四川人在高山峽谷縱橫的巴蜀大地上努力開鑿古道,書寫了渴望走出盆地融入中原文明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又舉行過多次交通會戰,但“蜀道難”始終未能得到破解,交通制約成為橫亙在四川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一、敢于挑戰和攻堅克難,成就千年夢想 
  2007年以來的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大決戰,是一次全面挑戰并改寫“蜀道難”歷史的偉大創舉,是重塑四川乃至中國經濟版圖的重大基礎工程。經過四年努力,四川已在打開通道、構建樞紐、完善路網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鐵路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里程均超過6000公里,躍居全國前列。一個以高速交通為骨架,網絡密布、立體高效、內外循環、超前發展的現代交通體系,正展現在我們面前,“蜀道通”的千年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四川四年的交通大會戰,呈現以下六大亮點和特點—— 
  一是交通投資躍居全國第一。 
  投資額從2007年的200多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2億元,年均遞增50%左右,每兩年就實現翻一番。公路和水運投資額成為全國首個年度投資破千億元的省份,四年累計完成投資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7年58年累計完成投資的1.34倍。鐵路在“十一五”期間的投資額超過改革開放30年投資總和。 
  二是高速公路建設超?缭。 
  高速公路開工項目、總里程、投資規模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新開工里程超過2007年底通車總里程的一倍多。2012年將有11條高速公路通車,實現一年增加通車里程1000公里的目標。目前,四川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6537公里,排位全國第二。 
  三是西部鐵路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鐵路營業里程由“十五”末的2850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547公里,其中時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鐵路達到400公里。到“十二五”末,高速列車6小時可達北京、廣州,8小時內可達上海、沈陽,形成成都至全國的8小時交通圈,全面進入高速時代。成都有望躋身全國鐵路主樞紐的前五位。 
  四是航空客運挺進國內四強。 
  2011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07萬人次,成為中國“航空第四城”。機場出入境人數突破150萬,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強!笆濉蹦,全省通航機場將達到14個,客運量將突破5000萬,貨運量也將大幅度增長。 
  五是港口航道建設成效初現。 
  西部水運大省建設啟程,“四江六港”水運主通道和重要港口建設規劃全面實施,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底的5萬標箱提升到2011年的100萬標箱,加上在建已達233萬標箱!笆濉蹦,四級以上航道將達到1240公里,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規模達到300萬標箱。 
  六是綜合配套能力全面提升。 
  西南地區首個集鐵路、地鐵、公交等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成都東客站投運,標志著四川開始從單一運輸方式向立體綜合運輸體系轉變。成都集裝箱中心站、新都傳化物流基地等客貨運站場建成投運,交通綜合配套體系加速形成。 
  交通條件的巨大改善,使通道經濟效應、開放合作效應、民族融合效應、生態保護效應、扶貧助困效應等迅速顯現出來。 
    二、科學謀劃和大膽創新,積累寶貴經驗 
  四川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重大勝利,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汶川大地震雙重沖擊下取得的,它每推進一步,都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和艱巨的挑戰。全面總結四川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成功經驗,以下方面最為關鍵: 
  堅持規劃引領科學推進交通樞紐建設。在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四川堅持“謀定而后動”,編制了 《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和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改造、農村斷頭公路建設、內河水運、機場布局與建設等9個專項規劃,形成了完善的規劃體系。在規劃實施進入關鍵階段,四川還根據形勢變化對規劃進行及時調整,始終保持“高位求進”的態勢。在規劃指引下,四川實現了促使同類交通項目之間、不同交通項目之間、主樞紐與次樞紐之間的協同,效益差的孤立建設項目在多個項目配套和聯動開發中產生協同,各個投資主體在獨立運作的同時產生協同等“三個協同”。 
  堅持以主動積極態度爭取各方支持。四川先后與鐵道部簽署了四個關于加快四川鐵路建設的部省會議紀要,使許多重要線路納入規劃并上馬。公路抓住國家高速公路網、普通國道網規劃調整以及全國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的機遇,主動做好與交通部規劃編制承擔單位等方面的協調,使四川更多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并實施。此外,四川還積極爭取交通部和國家發改委的重點交通項目支持資金。國土資源部的土地指標等。利用災后重建的機遇,將更多的災區交通項目納入災后重建規劃中,納入援建省市的對口支援項目中,形成了“多方支援、合力共建”的有利局面。 
  堅持開放市場吸引多元主體參與投資。四川堅持“多個積極性、多元主體、多種方式”的思路,一方面全面開放高速公路建設市場,在全國率先實行公開招投標,引導和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投資,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實現了由交通部門一家修路到全社會參與修路的轉變,用300億元資金撬動了3000億元投資;另一方面搭建各級政府投融資平臺,放大國有資本投入公路建設的融資能力。全省利用BOT模式招商引資的高速公路共計24條2510公里,引進社會資金1882億元,是“十一五”以前四川交通招商引資總額的10倍以上,創下BOT模式高速總里程和引資規模居全國第一的紀錄。 
  堅持依靠科技攻克各種世界性難題。四川交通建設面臨許多設計和施工中的世界性難題,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所走的道路,也是一條科技創新之路。在建設中,各設計和施工單位開展了對工程關鍵問題的超前研究,不斷增加技術含量,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各工程隊在建設中大膽創新技術與施工工藝,形成了公路建設的成套技術,其中有許多技術成為世界一流。如雅西高速在建設過程中,申報的科技攻關項目上百項,創造了多個世界或亞洲第一。四年內全部建成3000多座橋梁和隧道,相當于過去20年的三倍多工作量,靠的就是科技支撐。 
  堅持嚴格管理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面對世界筑路史上也不多見的各種復雜情況,面對大量項目廣泛分布和同時施工的巨大壓力,科學管理成為制勝的最重要保障。在高速公路建設中,交通人創造了“全過程全因素法”推進建設前期工作,項目從規劃到審批,用時縮短一半。各施工隊伍不斷創新管理模式,運用精細化管理,多工序并進等方法,使建設時間不斷縮短。對全過程全方位實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大力推行高速公路工地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平安工地建設活動,并在施工過程中建立了科學的程序。四川交通人首創的“一法三卡”工作制度,即: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建立安全檢查提示卡、危險源點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信息卡等,得到了有關部門肯定。 
  交通建設投資持續保持高位快速增長,2011年全省交通建設在公路和水運方面完成投資是2007年的4.1倍,居全國第一位,在全國各省區市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08年至2011年累計完成投資2668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7年全省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的1.34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