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危險的“順風車”
2012-7-10 12: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并非“不想當廚子的司機不是個好裁縫”的相聲段子,“想要做電商的快遞”值得信賴嗎?
順豐:危險的“順風車”
文/本刊評論員 紀一寧
6月1日,對于國內民營快遞的老大順豐速遞來說,是個大日子。
就在這一天,其旗下購物網站“順豐優選”正式上線運營。這是繼宅急送推出E購網上平臺、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合資建設B2C購物平臺之后,快遞行業逆襲電商的又一大手筆。
毋庸置疑,電商的巨大未來已經被世人所熟知。作為伴隨著電商一起成長起來的“圈兒里人”,快遞行業對于電商的盈利空間有著近乎于專業的認識。于是,一場發生在曾經的親密伙伴之間的戰爭,正在悄然上演。
一方面,以順豐為首的快遞領軍人們希望躋身電商之間,將被壓縮的利潤搶奪回來,另一方面,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電商開始大肆囤地,淘寶、京東、凡客等電商新貴已經開始著手籌建物流中心,準備將觸角伸到伙伴的口袋中。
然而,這更像是一出鬧劇。
兩敗俱傷
正所謂二虎相爭,兩敗俱傷,最終無論是電商侵吞了物流的蛋糕,還是快遞成功逆襲電商,可以想象的結果只有“浪費”二字。
還記得那個關于中國人和猶太人不同的小故事嗎?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然后第二個猶太人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共同把這片區域建設得很繁華了。而中國人的不同是:第一個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肯定開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同樣是加油站,惡性競爭之后,大家都沒的玩。
而此刻,同樣的中國式悲劇顯然正在上演。
無論電商還是快遞,能夠在市場中屹立十幾年不倒,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與人力,在市場日趨成熟的今天,支撐他們稱霸市場的是多年積淀的管理經驗與運營能力,這種經驗與能力,在跨行業的運作中并不具備可復制性。這并非“不想當廚子的司機不是個好裁縫”的相聲段子,“想要做電商的快遞”值得信賴嗎?
多元化之“結”
當然,這絕非順豐之錯,似乎每一個中國企業家心中,都有著打造一個產業帝國的夢想——但是,在高度競合的產業環境中,誰又能真的把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呢?
多元化,已被學界詬病多年,過快的發展速度,讓中國企業不肯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但同樣,也帶來了無盡的風險。
隨著多元化嘗試的屢屢失敗,聰明的中國企業似乎尋找到了全新的擴張路徑:相關多元化與產業多元化。紛紛開始在自身產業的相關領域、上下游行業中尋找機會。在企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這一舉措的好處是讓企業能夠擁有穩定供求關系,進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運營的風險。
但這絕不應該成為今日電商與快遞“反目成仇”的理由。作為中國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電子商務的大概念絕非簡單網站銷售與物流這樣簡單,雖然已經在快遞行業浸淫19年之久,但在這樣一盤宏觀的電商棋局中,順風是否真的具備掌控全局的能力讓人懷疑。
而如果以順豐為首的快遞業僅僅是希望憑借物流成本優勢從電商中分得一杯羹,那這種急功近利的嘗試,又如何能夠支撐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順豐的順風車,這一次搭的并不高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