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容易“越界”難
2012-6-8 8: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
“網購”快遞服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化服務,一種是個性化服務。目前,第三方快遞企業主要是提供標準化服務,電商自建物流主要是提供個性化服務。其差異見下表:
電商自建物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務體系的競爭能力,主要是提升客戶的體驗美譽度。在購物平臺服務能力相同的情況下,電商通過向快遞延伸提升競爭優勢,這是與同行競爭拉開差距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時,它還可以加速貨款的回收周期。
第三方快遞不提供增值服務的主要原因是,提供增值服務會降低遞送效率30%~50%,并且很多電商不愿意支付增值服務費用。
根據全球很多500強企業的發展歷程看,企業要做大、做強主要是提供標準化服務,個性化難以做大。當個性化的服務形成規模,尋找其共性化的特征,將其標準化。“四大國際快遞”企業主要提供標準化服務,當客戶有個性化的服務時主要通過另外收費的方式滿足需求。
據2011年快遞物流網的統計,電商自建物流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5%。自建物流的電商每天大約還有50%左右的快件仍然交由第三方快遞提供服務。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電商基本都是由第三方快遞企業或者郵政企業提供服務。由于他們誠信體系較為完善,極少提供開箱驗視或者代收貨款的服務,快遞企業主要提供遞送服務。當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時,其退貨快遞費由商家支付;當買家認為自己挑選的顏色、尺寸不滿意時,其退貨的快遞費由買家自己支付。
其實,自建物流電商提供的個性化服務與第三方快遞企業提供的標準化服務是一種互補關系,基本上不存在競爭性。在我國市場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自建物流電商的存在有它生存的市場空間,短期內還會他們還會呈現擴張的趨勢。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它是一個過渡性的業態。終極還是第三方快遞企業提供98%以上業務量的快遞服務。
雖然,電商自建物流,或者快遞向“網購”延伸,他們都在“跨界”。但是,他們各自很難“越界”。如果“越界”,他們就不是“自己”了。即使他們各自強勢“越界”,這個門檻已經太高了,很難逾越,請問有多少VC和PE,或者上市后以虧損的方式長期“燒錢”?
快遞過度向電商“跨界”,將會與所提供的電商客戶產生競爭性,必然產生“你進客戶退”歸“零”的效應,甚至更大的負面效應。如果電商自建物流過度“跨界”,必然轉向第三方快遞,否則自身銷售商品所產生的快件量不能支撐其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