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出臺加快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意見
2012-6-6 9: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 為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流通鏈條和市場布局,使島城市民在選購“菜籃子”商品時更方便、更放心,市政府日前出臺加快我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意見,對“十二五”期間我市農貿市場建設及監管作出了明確規定。
根據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重點目標,我市規劃到2015年,市區建設1處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1處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形成4處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建農貿市場34處,總量達126處,市區每2.5萬人擁有一處;新增生鮮超市、菜店200家以上,社區覆蓋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同時,按照商場化、超市化的標準,每年對10處左右的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和擴建。調整布局、合理規劃,遷建布局不合理的舊農貿市場,到“十二五”末,市區60%以上的農貿市場達到“環境整潔化、布局合理化、價格大眾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統一化、設施人性化、消費安全化”的標準要求。我市還將大力發展生鮮超市和便民菜店,主要是在不具備配置農貿市場條件的社區,加快發展生鮮超市和便民菜店;有條件的農貿市場,實施“農改超”,其中,各區將重點支持大型流通企業每年在社區發展生鮮超市50家左右,單店生鮮經營比重達到30%,每年發展便民菜店10-15處,方便群眾消費。
我市還將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加快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店的改革試點步伐,其中,對新建市場和菜店,通過參資入股、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公建配套等方式,明晰產權關系,實行委托經營。對原有并具備條件的農貿市場和商業網點,通過回租回購或政府直接投資入股等方式,掌握一批市場和網點資源,用于開辦公益性農貿市場、生鮮超市和便民菜店,逐步增強對農產品市場的調控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上市“菜籃子”商品質量,我市將進一步推進“用外貿標準辦內貿”的工作機制,參照“內地供港三趟快車”、出口歐盟水產品、出口日本肉雞安全衛生監控等外貿出口國際標準,探索、完善和提升城市“菜籃子”質量保障體系。據了解,我市將進一步完善“菜籃子”商品質量三級監測網絡,實現城區農產品市場、生鮮超市全覆蓋,在批發市場探索建立第三方派駐監測制度。同時,全面落實“逢進必檢、問題退市”制度,對入市蔬菜、豬肉重點品種實行全批次抽檢,不合格產品100%予以銷毀或無害化處理。嚴格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嚴格落實重點養殖品種上市檢驗制度,不合格產品一律不準上市,并及時發布“菜籃子”商品質量預警信息。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實現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目標,我市還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公益性、普惠性、社會性和相關土地、財政、稅費、商業網點公建配套等政策措施方面進行創新性突破。其中包括,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設規劃的,國土部門應優先保障土地供應。對于政府投資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店,可按政府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但禁止改變用途和性質。
市商務局有關人士介紹,我市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做到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又注重了公益性和基礎性,對今后加快我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解決鮮活農產品“買貴”、“賣難”問題,破解農產品流通體制、機制性障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