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新區規劃近期將公布 涉及大量權限調整
2012-6-28 8: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1年7月7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這是中國首個群島新區。
“從國家層面來看,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舟山新區規劃參與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對本報表示。
今年4月,舟山群島新區規劃已提交國務院。
6月27日,浙江省和舟山市的多位領導進京,就新區規劃一事與高層再度協商。據記者了解,該規劃已征求過各部委意見,目前正就一些細節進行磋商,最早一兩個月后將公布。
接受本報采訪的官員或參與規劃制定的學者均謹慎地稱,以舟山為主的海洋經濟作為浙江省“十二五”期間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涉及大量的權限調整。
實質性啟動之年
“對整個浙江而言,下一輪的發展方向是浙西和東部海洋地區。”舟山市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工作辦公室綜合規劃處副處長余小東告訴記者。
今年初召開的舟山市第六次黨代會中提出,2012年是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實質性啟動之年。
國務院對舟山群島新區定位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先導區、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我國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
根據日前公布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已確定國際物流島、自由貿易島、海洋產業島、國際休閑島、海上花園城的“四島一城”框架。
一周年來,舟山在這些方面的進展已有體現。
2011年,浙江省海洋生產總值達4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9.2%,高出全國增速8.8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14.1%,高出全國4.4個百分點。
而舟山當地,連續五個月外貿進出口、出口增幅位列浙江省11個市的首位,外貿進出口總值60.0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出口35.14億美元,同比增長19.3%。且全市海運貨運量和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16.50%、27.93%。
業界認為這離不開海關保稅的影響。據了解,舟山綜合保稅區籌建工作進展順利,就待國務院批準。
“我們在航運方面爭取本地貨盡量交由本地船運輸,發展自己的船舶相關配件,拓展遠洋漁業、深加工,并獲取類似海南島的簽證、免稅方面的政策,打造功能齊全的海上基地。”余小東稱,盡管目前舟山的經濟總量不大,但是貴在有特色。
“在已有的港口物流、臨港工業、海洋旅游、現代漁業四大產業基礎上,向港航服務、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等七個方向深入,是下一步的重點。”余小東指出。
需突破的瓶頸
在中國整體發展面臨“資源環境和大宗戰略物資供應”的制約背景下,向海洋拓展空間,是沿海地區普遍認同的一條路徑。
然而跟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三大新區相比,舟山并非大都市,要素的儲備資源和發展狀況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舟山市委書記梁黎明在2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在新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海陸聯動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土地、能源、水資源等要素制約,大企業和大項目帶動不足,以及國際化和專業化的高端人才緊缺等問題。
“我們現在一個大問題就是啟動資金不足。”舟山方面一政府官員指出。
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之一、浙江大學(微博)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認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海洋經濟的發展,“因為海洋經濟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
針對這點,王軍建議要創新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機制,如發展總部經濟、鼓勵金融機構對海洋重點項目融資支持、圍繞海洋產業設立股權投資(基金)企業等。
“新區的‘新’,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王軍向記者表示,舟山應該爭取國家在產業布局、重要基礎設施等的政策傾斜,并探索自身行政管理體制創新。
而陳建軍最關注的是人才。
據記者了解,舟山群島新區規劃明確指出要引進外地人才和發展本土人才并重。
6月10日,舟山市政府和浙江大學合辦了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經濟學院,“我們原有的浙江海洋學院也正在努力打造成海洋大學。”余小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