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速遞百億融資難掩尷尬 增長速度未達行業平均
2012-6-28 8: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除即將網上申購的中信重工之外,今年已經過會的另一大盤股就是擁有EMS等品牌的中郵速遞。然而,這一計劃募資達100億元的郵政巨無霸卻并不能像EMS代言人劉翔那樣表現出“快速”的業績表現,其業績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差強人意。作為今年最大規模的IPO,中郵速遞自5月初過會以后一直在等待正式發行時機,但受累于業績和市場氛圍,顯然其募資規模是否能如愿達成,仍是未知數。
增長速度未達行業平均
盡管速遞物流行業近年來被視為是“野蠻生長”的典范,但從中郵速遞這一“國營老大”的表現來看,在速遞營收這一主營業務方面,中郵速遞的增長速度還遠遠未能達到行業平均水準。
中郵速遞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內,中郵速遞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51%、12.88%和16.36%,而根據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2009年至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0億元、574.6億元、758.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7.3%、20.0%和31.9%。從這一數字看,中郵速遞營收增長只有行業平均增長的一半。
中郵速遞營收增速偏低,最大的原因是它基本缺席了近年來爆炸式增長的網購市場,而近年來,國內快遞最為龐大的增長就來自于以淘寶為代表的網購市場。而第三方數據顯示,中郵速遞旗下的EMS基本是對這一領域“拱手相讓”, 以“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匯通、韻達)為代表的大量民營快遞公司通過“加盟式”擴張,占據了淘寶網的快遞達到 60%~80%。
而在這樣落后于行業平均增速的表現下,中郵速遞的利潤表現也缺乏亮點,其2011年凈利潤僅為3.4%,落后于行業水準的5%-8%。
人工成本偏高成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遞行業人工費用快速上升的現實之下,人工成本也正在成為中郵速遞的另一個軟肋。根據招股書顯示,2009-2011年期間,中郵速遞的人力成本分別占其總成本的54.6%、57.61%和61.83%。同期人工成本年復合增長率為26.82%,顯然人工成本的增速遠遠高于其營收和利潤增速。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公司平均人工成本為7萬元,較2010年增長了11.16%。盡管人均7萬在快遞行業中已經屬于中高位的工資水平,但高人工費用并未為中郵速遞帶來服務上的競爭優勢,根據郵政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EMS的投訴率雖然低于加盟模式的“四通一達”,但和同為直營模式的順豐、UPS等相比,則明顯偏高。
長江證券[9.00 -0.11% 股吧 研報]分析師韓軼超認為, 中郵速遞的EMS市場定位與順豐相似,都是針對B2B快遞市場,B2B市場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更看重郵件的安全到達率,但同樣的是“直營”標準化管理,EMS的投訴率要比順豐高出很多,這也成為EMS在同順豐多元化產品競爭時的短板。
網絡雖大盈利不均
盡管收入增速不如民營快遞,但憑借著與生俱來的“郵政老大”背景,中郵依然擁有無可比擬的網絡優勢,其主要收入來源速遞業務收入占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總收入的20.46%,排名國內速遞業務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快遞網絡是中郵速遞最值得驕傲的硬資源,它擁有遍布全國的45418個自營或郵政集團代理網點、呼叫中心以及客戶經理團隊。同時旗下擁有全資航空物流公司,擁有直達21個城市、覆蓋200多個城市的自有航空網。
另外,在快遞供應鏈上,中郵的資源也得天獨厚,它擁有8個大區域集散中心及其他160個集散中心,用友107個倉儲物流中心。同時,中郵旗下網點都采用直營模式,國內除順豐及宅急送外,“四通一達”都采取加盟店的模式。
但是,中郵速遞的網點覆蓋率雖然高,但其利潤來源卻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招股說明書顯示,在全年總計8.65億的凈利潤中,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四家子公司利潤合計已經達到7.7億之多,占總利潤的89.6%。而在其他子公司中,天津、遼寧、吉林、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9省區的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在2011年度均發生虧損,總計虧損額約1.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