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衛:昆山以智慧經濟壯大城市內核
2012-6-27 10: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在發展外向型經濟20多年之后,一系列跡象表明,昆山在2012年,或有另外一種選擇——以“智慧經濟”壯大城市經濟內核。
2011年,“智慧經濟”發展態勢初現。這一年,全國有36個城市先后打出了智慧的旗號進入智慧城市建設梯隊,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的智慧城市數量占據了總數的74%,僅長三角地區就有11個,占比達31%。如今已有95個甚至更多城市(區)將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規劃或制定了行動方案,并相繼啟動智慧工程。
原因是這些城市在“十二五”階段面臨著相同挑戰,即如何實現更高階段的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智慧城市作為一種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將帶動萬億的經濟發展規模,直接帶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發展,間接推動城市傳統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曾經,昆山從不起眼的蘇州“小八子”,依靠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百強縣第一,并在2011年成為全國地方財政收入首個突破200億元的縣級市。在這塊總面積不到國土面積萬分之一的區域,聚集了全國千分之十七的到賬外資,實現了全國百分之三的進出口總額。依靠外商投資發展當地經濟,這是人們慣常印象中的昆山模式。
然而太過依賴外商投資也讓昆山吃了不少苦頭:缺乏自主品牌,大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總體贏利水平不高。
當地發出最新的信號是,昆山已開始破舊立新。主要將從外向型經濟唱獨角戲轉為內外資并重,并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帶動自主技術創新。出于這樣的發展訴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突破推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是必然選擇。
昆山將如何進行智慧經濟戰略轉型突破及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對昆山市副市長韓衛進行了專訪。
突圍長三角
CEI:目前很多區域之間同質化競爭比較明顯,長三角的經濟發展也曾出現過產業同質化的格局,令人擔憂。你怎么看?
韓衛:在區域經濟大發展的這個背景下,城市間經濟結構同構性和產業同質化問題正在顯現。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避免同質和同構是我們長期的課題,目前看來,創新與轉型是避免同質化的最切合實際的措施。
這是因為創新能力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競爭變量。創新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今后長三角各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甚至在中國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據我了解,長三角各地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時,已經注意到要發揮本地優勢,避免無序競爭。
CEI:在你看來,昆山如何才能走出長三角同質化境地?
韓衛:近年來,昆山在不斷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實施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戰略。目前,我們的小核酸產業、新型平板顯示產業、機器人產業、傳感產業等初具規模,有的產業技術水平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昆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在全面研究昆山區域現狀的基礎上,把昆山放在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考量,科學確定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值,將對昆山未來發展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近年來,昆山一直在努力擴大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應用,以信息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建設智慧城市,化解同質化矛盾,謀求智慧突破。
智慧帶來什么
CEI:隨著物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越來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視,而昆山成為江蘇首個智慧城市建設縣級試點城市,昆山的智慧城市戰略是基于一個怎樣的城市發展或經濟發展現狀提出的,初衷是什么?
韓衛:首先是昆山具有深厚的產業基礎。2011年昆山工業總量達到8000億元,其中IT產業占比超過60%。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昆山在花橋設立了江蘇省首個現代服務業開發區,集聚了大量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現代物流、數據中心和企業總部。
其次昆山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信息基礎設施、電子政務、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等領域走在全省前列,智慧城市建設是昆山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更重要的是,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發展和市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能力,是昆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CEI:作為江蘇省全面推動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試點城市,昆山面臨著怎樣的發展機遇?
韓衛: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網融合、兩化融合、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我們將得到江蘇省經信委等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發揮省內電子信息產業的資源整合優勢,強化工作班子,創新工作思路,全面推動信息化發展。
CEI:全國各地都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你認為昆山將如何保持“昆山特色”與“智慧本色”?
韓衛:我們將發揮昆山IT產業的特色優勢,更要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做強IT產業,特別是軟件產業和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物聯網、云計算等相關產業和領域,實現IT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智慧城市各項目建設中,昆山將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基礎好的有利條件,更加注重標準規范,更加注重示范引領,更加注重信息資源深度利用,更加注重智慧化。
解構智慧昆山
CEI:既然昆山將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特色,那么近年來昆山在城市信息化方面有什么實際的動作?
韓衛:2011年我市完成了智慧城市概念設計,陸續啟動了多項與智慧城市相關的建設項目,比如智慧城市頂層規劃、數據中心大樓建設、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等,城市光網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昆山智慧城市已經進入加速建設的新階段。
CEI:在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新格局中,智慧城市建設是不同以往的一場城市再造工程。城市需要重新調整在人才、技術、法規以及政策方面的關系,來解決未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昆山是如何規范的?
韓衛:我們建立了智慧昆山支撐體系,主要包括人才和研發支撐體系、標準法規支撐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
首先,昆山將主要依托各類高校院所以及園區、企業和社會辦學機構,聯合建立各類智慧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同時加強與各類科研機構的創新研發合作,在智慧城市建設標準、物聯網傳感技術、云計算、云安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及攻關。
其次,要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相關領域的標準化研究機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技術標準和規范,形成一套完善的標準法規體系。
最后,加大對智慧昆山建設的扶持,對智慧技術和產品研發、智慧應用系統試點示范工程、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CEI:面對一個城市龐雜的管理事項,智慧昆山如何號脈,從哪里開始?
韓衛: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城市的選擇必須基于自己基礎。就昆山而言,將不斷完善智慧昆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城市道路、管網等市政設施實現智能化。比方說,城市道路的交通監控及誘導智能化,能夠及時反饋和處理信息,緩解交通壓力。
二是網絡等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實現智能化。要進一步提升全市網絡、寬帶的覆蓋率。要建設無線城市,推進城區內3G網絡高容量覆蓋,實現各區域高速無線網絡的全覆蓋。還要推進三網融合的建設,積極支持各大運營商的業務拓展等等。
三是信息安全基礎設施要完善。要注重安全保密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建設重要數據災備中心,落實重要單位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完善數字認證、信息安全等級測評機制等。
CEI:各地各部門各搞一套信息化系統的現象普遍存在,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島,而這對于智慧昆山建設來說自然也不易跨越,昆山是如何打算的?
韓衛:我市已經建立了政府數據交換平臺以及企業法人、空間地理、人口和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制定了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下一步我們將深度整合現有資源,優化信息化管理體制,統籌信息資源基礎設施與應用系統建設,進一步健全跨部門、跨系統、跨行業的業務協同機制和資源共享體系。
CEI:智慧城市建設著眼點在“應用”,昆山在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韓衛:昆山主要推進了智慧昆山應用體系建設。
在智慧政府方面,包括了辦公智能化、監管智能化、服務智能化、決策智能化四大領域。比方說,電子政務智能化系統、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統、智能遠程監測和預警系統、智能應急系統、智能執法系統等。
在智慧產業方面,主要圍繞重點產業,以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為目標,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生產過程控制、生產設備監控、產品質量溯源、企業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等領域,像是智能巡檢、智能物流等。
在智慧民生方面,將重點發展智慧校園,促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智慧醫療,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