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利用無線方式為電動汽車充電 未來電動汽車將成為標準設備

2012-6-26 14: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電動汽車(EV)和新一代電網“智能電網”都是如今在世界各國展開開發競爭的領域。兩大技術領域存在著密切關系。要想擴充對EV而言不可或缺的充電基礎設施,就必須要有利用雙向通信的智能電網。EV如果普及的話,電力供需的高峰時段就會發生徹底改觀。利用智能電網的通信網絡來構筑充電基礎設施的話,即使有大量EV同時進行充電,也可根據電網負荷來控制充電量。

  以東日本大地震為契機,配備光伏板、蓄電池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等的智能住宅在日本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推動其普及的起爆劑,電動汽車受到很大期待。電動汽車的特點之一就是具備大容量蓄電能力。例如,日產聆風配備的電池為24kWh,儲存的電力可供普通家庭使用2天左右。

  即使因災害等停止供電,也能在一周時間內實現電力自給──三菱電機公司宣布,將開始在設置于該公司信息化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實驗住宅“大船智能住宅”中,利用電動汽車進行實證實驗。將構筑聯動控制電動汽車和光伏發電系統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優化家庭耗電量。

  在2011年實施的大船智能住宅實證實驗中,通過采用節能設備、利用家庭能源管理系統進行節能控制,實現了零排放住宅。以此為基礎,下一步將利用電動汽車,對可在發生災害時利用能源以及在平時優化能源利用的系統進行驗證。實驗將利用日產汽車的“聆風”和三菱汽車“i-MiEV”的蓄電功能。今后計劃與多家住宅企業合作,力爭盡早實現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的商業化。

  利用無線方式為電動汽車充電

  日產汽車目前正在開發通過電線使住宅和電動汽車相連、可進行雙向供電的系統。將于今年夏季上市。如果采用這一技術,便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利用電動汽車為家中供電,或者在電費較低的深夜為電動汽車充電,白天可用于家中。此外還有望產生推動在住宅中采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效果。

  住宅和電動汽車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為了應對將來的普及,部分企業開始積極進行合作。例如,三井住宅公司2月開始與IHI公司共同著手開發可簡便地為電動汽車充電的“非接觸充電系統”。IHI提供的非接觸充電系統采用了美國風險企業WiTricity公司所擁有的技術。該方式被稱為“磁共振方式”,其特點在于即使停車位置稍有偏差,也可進行供電。經實際驗證,可在距離20厘米處,以90%以上的效率輸送超過3kW的電力。

  如果采用該技術,只需將車停在停車位,即可為電動汽車充電。無需使用充電線,也無需利用插座,省時省力。IHI此前一直在與三菱汽車合作進行實證實驗。此次的舉措被定位為開發過程的第2個階段。

  IHI技術開發本部綜合開發中心電機系統開發部部長新妻素直說:“希望能夠在4、5年之后實現量產化。應該設置于住宅何處以及怎樣設置,以及在家中的維護方法也是需要解決的課題。用戶并不是專家。易用性和美觀或許也會變得比較重要。”

  除了制定住宅內基礎設施的標準之外,三井住宅還在對與光伏發電系統和家用蓄電池聯動進行控制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等進行研究。認為這有助于推動利用電動汽車進行供電及受電的雙向供電系統的開發。

  共同開發是由三井住宅主動提出。三井住宅技術研究所所占坂部芳平強調:“將開發中的技術用于住宅時,需要進行加工。光伏電池板也同樣,如果外觀不漂亮,會妨礙普及。”他表示:“目前正在智能住宅開發方面積極推進與各類企業的合作。不能一味等待,必須主動采取行動。”

  未來電動汽車將成為標準設備

  正在摸索企業合作的,并不僅僅是住宅企業。綜合建筑企業Kikushima公司日前確立了“Kikushima環保智能計劃”。

  社長菊嶋秀生說:“對于住宅企業推行的智能住宅產生了危機感。雖然提高住宅的環保性能是大勢所趨,但如果只注重規格,就會限制建筑的自由度。希望能通過提供設計性能較高的居住空間,擴大居住者的選擇。”

  作為具體舉措,該公司3月發行了名為《與建筑師共同思考環保住宅建設》的手冊。這是與MIKAN和Ozawadesign等橫濱市內的設計事務所、驪住、東京燃氣、松下及日產Prince神奈川銷售公司等企業合作編制的。除了LED、光伏電池板及ENE-FARM等住宅設備,還介紹了電動汽車的蓄電功能。

  菊嶋說:“在節電、節水及結構安全性等方面進行規格共享,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自由的建筑設計。希望通過建立共享環境規格專有技術的平臺,發揮支持建筑師網絡的作用。”

  住宅與電動汽車結合之日即將到來。IHI的新妻素直說:“此前各個企業一直都是在各自的技術領域進行研發。今后,結合將創造出新的價值。除了硬件之外,軟件也將變得非常重要。”蓄電功能就是結合的第一歩。新的技術和服務將誕生,人們的生活將發生改變。瞄準不久的將來,企業紛紛開始發起挑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