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驅動 產業互促引擎全服務時代
2012-6-18 7: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工業而生,振興、發展、提升,用10年時間,鐵西區不斷創造奇跡,書寫科學發展的新傳奇。
大思路謀劃、大手筆引進、大體量建設,產業結構全面優化,鐵西區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打破了“工一色”的產業格局,推動老工業區向現代都市商貿區快速轉型。
全面振興,鐵西區精準定位,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現代建筑產業核心區、服務業發展特色區的宏圖。
積極探索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生產性服務業提速發展,鐵西再度搶跑,再度示范。
精彩蝶變 老工業區變身現代商貿區
入夜,燈火輝煌,華燈璀璨,鐵西區儼然一座不夜城。一幅以現代服務業為“色彩元素”的瑰麗圖景,在此展現。
10年振興,10年轉型,如今的鐵西區,已告別昔日“工一色”的產業格局。著眼于實現轉型發展和結構優化,鐵西區毅然決然“壯二活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顛覆了二三產業比例失調的歷史,推動了老工業區向現代都市商貿區的快速轉型。
2011年,全區三產增加值279.6億元,是2002年的9.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3.4億元,是2002年的44.9倍。
二三產業并重發展,依靠工業帶動服務業,以繁榮服務業促進工業發展,鐵西區城區服務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布局清晰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
如今,鐵西現代服務業“一廊、三圈、四路五街”基本格局已經形成。
“一廊”,興華街、建設大路縱橫交錯形成“西部十字金廊” ,集中引進了一批大手筆、大氣魄的高品位服務業項目,已成為鐵西商貿服務業的中心地帶。
“三圈”,即南、北、西部三大商圈,南部商圈以萬達廣場等大型商場為重點,大型超市、家電賣場、家居建材市場等均匯聚其中,成為鐵西南部商貿中心;北部商圈以北二路及興工街北部的大型餐飲娛樂項目、興工街北部的宜家、紅星美凱龍、星摩爾等商業項目為依托;西部商圈帶動沈城最西部商貿經濟發展,西部汽配城、浴瀾泉、興隆大天地、十里河燈飾城等服務業項目不斷升級,使高端消費向西延伸,方便鐵西城區西部百姓的同時,也輻射開發區及新民、遼中等周邊縣區。
依托城區“四橫五縱”主干路網,打造出北一路現代物流產業帶、北二路汽車貿易產業帶、建設大路都市商貿走廊帶、沈遼路城市綜合體商業帶,興工時尚餐飲娛樂街、興華現代商貿商務街、保工家居家飾特色街、衛工濱水文化休閑街、重工文化體育產業街,鐵西區形成了暢通路網與特色產業相結合的“四路五街”流暢型服務經濟發展格局。
二三產業比例從95∶5調整為70∶30,服務業稅收占老區稅收的71%。服務業綜合實力跨入全省第一集團,成為省首批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開發區由工業聚集區向新興城市體邁進,鴻隆世紀廣場、地中海超五星酒店等大業態組團推進,沈盤線商貿走廊等重點區域全面開發。開發區服務業完成稅收16億元,增長70%,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鐵西區,成為服務業跨越發展新區域。
特色鮮明的服務業發展空前繁榮,二三產業雙輪驅動,城區、開發區東西互動,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鐵西區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推動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梯度升級“強三壯三”尋求新突破
生活在鐵西,是幸福的。
萬達廣場、茂業百貨、龍之夢等大型業態鱗次櫛比,興工、保工等十條街路,街街都是景觀街,路路均為繁華路。
順峰、凈雅、太子港、西唐盛筵、蘭亭匯等高端餐飲項目聚集,個個生意火爆,人來車往。
同一首歌、首席CEO、金碧輝煌、嘉年華,這些知名休閑娛樂業態每晚都吸引著人們來感受繁華。
幸福之源,在于鐵西區的戰略抉擇堅持條塊結合、功能互補,吸引服務業重大項目不斷聚集新商圈。
幸福之源,在于鐵西區的科學規劃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制定服務業發展規劃,特別是在建大以北地區科學測算商住配比,嚴格業態預留,寧可少收益,也要引進大項目;寧可晚見效,也要培植大稅源;既注重體現專業化、特色型的“條”狀產業帶的建設,也注重發揮區域優勢、集聚效益的“塊”狀商圈的開發。
目前,在西部十字金廊和鐵百商圈等重點區域,50多個總投資達400億元的重大商業項目相繼落地,輻射沈陽西部200萬人,成為滿足西部人民生活需求的“分水嶺”。
幸福生活,剛剛開始。蓬勃發展的鐵西現代服務業,已制定出全新藍圖。
明確服務輻射沈陽經濟區的高定位,樹立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生產性服務業示范區、民生服務業先進區的大目標,鐵西區將著力在壯大服務業實力上求突破,在擴大市場容量上下功夫,在提升區域影響上做文章,繼續保持服務業強勁發展態勢。 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實現600億元,占地區經濟總量35%,生產性等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總量達到60%以上。
全力實施三產強區新戰略,鐵西區不僅要“壯二活三”,更要“強三壯三”,充當強區富民的新引擎。
為此,鐵西區要全面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地區發展的支撐力,力促以華潤置地廣場、龍之夢購物中心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為代表的2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確保星摩爾、北一路萬達、茂業東方時代這“三大廣場”等一批新業態如期營業,繼續提高業態聚集度。
要全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對地區發展的貢獻力,積極引入法國歐尚、中石油地區總部、遼寧高科、遼寧國際建設、浙江物產區域總部、遼寧奇輝集團總部、遼河油田沈陽總部等稅源型、總部型項目,有效擴大現代服務業對地區發展的影響力。
要大力促進低效產業向高新業態升級,將北二路確定為服務業加快梯度升級的優先區域,實施北二路產業帶轉型,打造都市時尚街。同時,規劃建設風情街、酒吧路、金融街等新興特色街路,實現業態升級、產業升級,再造幾條時尚街,打造一道現代服務業發展隆起帶。
堅持以大制勝,以新求勝,豐富業態資源;在發展能級上提升高度、拓展深度、體現速度,滿足各層次、多行業,輻射更廣地域的需求,全力加速服務業發展特色區建設,鐵西尋夢新突破。
制勝未來“鐵西制造”“服務”融合發展
鐵西的歷史,鐵西的巨變,鐵西的未來,離不開工業。
隨著工業規模和實力的不斷壯大,鐵西決策者意識到,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生產性服務業配套不完善,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缺少有力支撐。
面向未來,促工業升級,鐵西區“壯二活三”,絕不能脫離制造業空中樓閣般發展服務業。
于是,2009年12月,鐵西區委十屆八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現代建筑產業核心區和服務業發展特色區”的目標。
建設服務業發展特色區,核心在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作為裝備制造業基地,鐵西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特別是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現代建筑產業核心區的定位,必然要求發展研發、銷售、物流等服務業升級,支撐鐵西工業邁上新臺階。
縱觀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大都經歷了制造業起步、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順應大勢,理想選擇,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成為鐵西產業升級轉型的必然選擇。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提速發展,主戰場之一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遵循“產業發展到哪里,服務功能延伸到哪里,商業項目跟進到哪里”這一原則,鐵西區將按照中心商務區、寶馬商住區等五大商貿板塊的功能,加快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龐大汽車廣場、榮信財富廣場等大型業態建設,全力推進沈盤線、濱河大道商貿走廊帶開發,全面啟動大企業總部及生活配套區建設。
繼續提高區域配套支撐能力,加速各類生產要素集聚。以研發、檢測、金融等五大公共平臺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裝備制造業電子商務平臺、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大連港產業基金、裝備博覽城等重點項目,實施渾河西峽谷、細河悠谷、大青帶狀公園、大潘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推動2.5產業發展,打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示范區。
以裝備制造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為突破,全力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機床、沈鼓等10戶企業進行試點,實現主輔分離業務10億元,推動企業發展模式創新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鐵西建設成為服務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新區域。
鐵西區北二路。
整合資源 打通“鐵西制造”增值之路
認準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這一路徑,鐵西著力拓展發展空間,規劃建設鐵西金谷。
2011年,鐵西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后,他們規劃建設鐵西金谷總部基地,著力引進大企業總部、區域性總部和高端商業項目,積極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實現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快速融合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
經過一年的建設,鐵西金谷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平臺項目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開放式物流協同作業平臺項目,就是金谷集聚區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旨在打造面向鐵西裝備制造業集聚區的 “開放式物流協同作業平臺”,采用開放式經營模式,實現最優化的物流資源配置,通過車載終端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控,通過RFID技術、倉庫監控設備對企業倉儲情況進行監控。
根據計劃,年底這一平臺加盟物流企業將達200家以上,部署車載終端2000臺以上,最終建立基本覆蓋全國的物流運輸網絡。
裝備制造業工業設計創新服務產業園項目,是金谷集聚區全力打造的智能服務平臺。項目依托沈陽工業大學科研機構、設計中心的綜合技術能力、人才資源,為工礦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產品,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包括工業設計、虛擬數字化設計、逆向工程、工業設計高端人才培訓、企業品牌設計等服務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通過建立裝備制造業工業設計創新服務產業園,可整合社會技術服務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產品創新設計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人才培訓,實現服務的網絡化和社會化,為技術服務機構面向中小企業服務提供新模式。
“上述兩大平臺,再加上我們正在打造的中小企業第三方信用平臺項目、東北(沈陽)金屬交易中心,發揮作用后至少可以使鐵西區企業的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使其工業產品附加值提高1%。 ”鐵西區發改局局長李志英說。
轉型升級 大企業集結掘金“服務經濟”
向西,向西,鐵西三大制造業巨頭在行動,向大企業總部基地集結,沈陽機床集團,擬將行政管理、產品研發、產品營銷及金融租賃等遷移至此,人力資源、員工培訓、財務結算及產品物流等并入公共服務平臺,與企業生產徹底分離。
沈鼓集團,計劃在總部基地建立11個集團化管控中心,12個管理部門和1個研發中心進駐總部基地,在戰略管理、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信息化服務、資產與資金融資管理、融資租賃和培訓服務等各方面實現集團化管控功能。
北方重工集團,擬將管理中心、結算中心、營銷中心、國家級技術中心、設計研究院、產品研究所、用戶技術服務中心、培訓中心、產品金融租賃中心等入駐總部基地,參與建設大型計算機仿真云計算服務中心、翻譯與專用數據搜索整理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
規劃建設中的大企業總部基地,位于渾河西峽谷這一濱河生態廊道,建設內容包括企業總部區、公共平臺區、商務配套區、商業配套區、生活居住區、水系和景觀公園等功能區域。其中,公共平臺區主要為總部基地企業及區內其他企業服務,包括信息化云計算平臺、金融租賃平臺、財務結算平臺、電子翻譯平臺、人力資源平臺、科技研發平臺、檢驗檢測平臺、信息交流平臺等。
鐵西區意在以此為突破口,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效聚集,提高沈陽裝備制造業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
大企業總部基地的建設,正是鐵西10年發展后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進一步融合的必然要求。目前,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了三大服務業集聚區規模初具、五大公共服務平臺發揮效能、十大服務業重點項目陸續開建、裝備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探索趨向深入的良好局面。
總部基地平臺,屬于鐵西區在西部努力構建的五大公共服務平臺之一。以工業大學聯合58家裝備制造企業構建的裝備制造業研發促進中心和沈陽創新設計服務中心工業設計服務平臺為核心,吸納區內13個研發設計機構,共同打造公共研發平臺。由起重機械、電線電纜等14個國家級檢測中心、8個國家產品認證指定檢測機構、103個檢驗檢測實驗室組建的檢測檢驗平臺,已陸續建成投入使用。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開展校政合作,依托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化工大學、開發區振興職業教育集團,共同開發建設的人才培養平臺,正為企業對口輸出專業技術人才。依托嘉泰工業裝備博覽城項目,引導企業建設網絡營銷及第三方物流電子服務平臺,建設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全面服務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機電產品電子交易基地,將彌補開發區機電產品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空白,構建提供全程物流方案設計和服務的物流體系。
合理規劃、積極建設、穩步推進,未來的鐵西,定會建成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聚集發展示范區,成為國家生產性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產業集聚發展中心區、配套功能完備示范區,形成科技型、生態化、樞紐級的服務業發展高地。 本報記者/侯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