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番禺打造珠三角核心交通樞紐
2012-6-17 19: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解放前的舊番禺,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陸上只有市橋通往新造和石碁的全程22公里兩條簡易泥土路,水鄉缺路,生活極不方便。
改革開放以來,番禺人全力打造現代化城市大交通網絡格局,經過30多年的奮斗,番禺人在一個“車行無路,舉步登舟”的交通“鑊底地”,構筑起四通八達、功能齊全的交通網絡,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珠三角交通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到2011年,番禺路橋建設總投資近百億元,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33.541公里,先后建成和參與建設了以番禺大道、亞運大道、洛溪大橋、番禺大橋、北斗大橋為代表的道路橋梁,目前有大小橋梁330多座,使得番禺成了中國名副其實的“橋鄉”。
隨著廣州南站的啟用,武廣高鐵、廣深港客運專線、廣珠城際鐵路的開通,從此結束了番禺沒有鐵路的歷史,如今番禺在珠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更顯突出。
高鐵交通:
拉近番禺與全國各地距離
前幾天,住在鐘村街錦繡生態園的朱先生到廣州南站乘坐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去了一趟深圳市,他從家里出發到達深圳市,花了不到一個小時。
經常到深圳市辦事的朱先生告訴記者,以前他去深圳都是開車去的,但是行經廣深高速公路有時一路塞車,到了深圳市內又難找停車位,去一趟深圳起碼也得兩個小時。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又稱廣深港高速鐵路)正式開通后,朱先生在廣州南站乘坐廣深港高速鐵路到深圳北站,35分鐘就到了,到達目的地也不到一個小時。
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正式開通后,從廣州南站到深圳只需35分鐘,全線開通后,香港到廣州將由目前100分鐘縮減至40分鐘,從番禺出發,一小時內盡可穿梭廣州、深圳、香港三地。
廣珠城際鐵路未開通之前,從番禺出發開車到珠海大約需要兩個小時,而2011年1月7日,作為珠三角西翼的重要鐵路動脈的廣珠城際鐵路正式開通,從廣州南站乘坐廣珠城際鐵路全程僅需40分鐘左右。加上高鐵方便、快捷、舒適、公交化的品牌特點,贏得了越來越多旅客的青睞,廣珠城際在珠三角運輸市場的占有率不斷走高,將番禺融入“珠三角1小時城市圈”,整個珠三角以廣州為核心,形成一個大都市群,大大改善了番禺和珠三角沿途及西翼很多城市的投資環境。
高鐵,拉近了番禺人和珠江三角洲甚至是全國人們的距離,縮短了時空距離,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出行的習慣。
高鐵經濟:
廣州南站經濟網逐漸鋪開
2010年1月30日,號稱亞洲最大、我國現代化程度最好的鐵路樞紐站廣州南站以及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番禺正式邁進高鐵時代。
廣州南站是武廣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地鐵、城市公交旅客的換乘層,還是正在建設中的貴廣、南廣、廣茂鐵路線、廣深港客運專線等其他鐵路干線及多條城市地鐵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新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廣珠高速公路、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南大干線快速路等道路均將駁通廣州南站,廣州南站成為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絡中心,從而實現了珠江三角洲各種交通工具零距離或短距離換乘。
廣州南站開通后所帶來的高鐵效應非常顯著,其高鐵經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大大縮短了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沿線城市的時空距離,而且讓華中地區與珠三角、港澳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也意味著以廣州南站為中心的經濟網開始鋪開。(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武漢、長沙、廣州三個省會城市同時融入到這個經濟圈內,形成了“三小時經濟圈”,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兩大區域的發展有了更加密切的聯系。
廣州南站開通后,番禺的金融、商業、飲食、娛樂、文化、教育等一體化消費等商住配套設施將不斷完善。省、市已將廣州南站周邊的3平方公里地區確定為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先行試區。
公路交通:番禺任一位置上高速只需十分鐘
2010年12月31日正式通車的廣州東沙至新聯高速公路-東新高速公路,改變了陳先生的行走線路。東新高速公路開通,他開車至禺山西路出入口上東新高速,很快就抵達廣州南站、芳村的目的地。
而住在洛溪新城的李先生經由東新高速,開車大約5分鐘時間就可抵達了芳村。東新高速在番禺境內有多個出入口,番禺的市民、尤其是住在麗江花園、廣州碧桂園、錦繡半島等小區的車主駕車可以很快捷地到達芳村。東新高速向南,可輕松前往南沙、珠海、深圳等地,番禺市民駕車出行的線路有了更多的選擇。
不久的將來,將有廣明高速公路(計劃2012年全面動工)、番順快速路(在推進當中)通車后,以及已通車的東新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南二環高速公路、珠江黃埔大橋等一系列重點高(快)
速公路經過番禺境內。加上現有的京珠高速公路(番禺段)、南沙港快速路、新光快速路、番禺大道等道路等,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高、快速路網格局;更奠定了番禺區“東進西聯、南暢北通、六縱六橫”的高、快速路網格局(“六縱”:即東新高速、新光快線、番禺大道、南沙港快線、京珠高速、東部干線。“六橫”:即南大干線、廣明高速、蓮花大道、沙灣干線、南二環高速、黃欖干線。)。
此外,規劃建設的江門至番禺高速(暫定名),將打通番禺區的南面出口;由于南沙設區后,番禺與東莞沒有直接的通道,為了構建番禺東南西北四個重要交通出口,目前正在規劃建設蓮花山通道(通往東莞麻涌),將打通番禺區東面出口。還有每年運送30萬人次到香港的番禺蓮花山港以及毗鄰番禺的南沙港,使得番禺形成了“高速、高鐵、輕軌、水路”等多種運輸形式,構成了番禺綜合大交通運輸體系,在廣州“南拓”戰略中,番禺在珠三角以及穗、港、澳、粵、湘、鄂的交通樞紐地位已經凸現,實現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廣州、武漢、長沙三個省會城市同時融入到這個經濟圈內,形成了“三小時經濟圈”,形成了真正的“泛珠三角半小時經濟圈”各個城市實現了同城效應,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兩大區域的發展有了更加密切的聯系。
這些高、快速路全部建成通車后,將來在番禺任何一個位置開車僅10分鐘左右就能上到高(快)速公路。
高鐵、輕軌 、國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使得番禺真正實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生活圈”,成為名符其實的裝江三角洲核心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