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供應鏈鏈主
2012-6-12 7: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曹亞慧
“供應鏈并不是做得越復雜越好,而是怎么能夠做得簡單,怎樣做到預算和成本控制才是關鍵。供應鏈越長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反應的時間就會越長!
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面臨一個共性話題:如何搞好全球化的供應鏈建設?在美國供應鏈管理領 域 磨 煉 十 多 年 的 西 斯 國 際(CSCSInternational)執行總監劉寶紅,有著他的一些獨到見解。
供應鏈越長問題可能就越多
當前中國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劉寶紅直言:“現在的公司都是進行國際化的發展,他們的制造業基地全球都有分布,因此對于他們來說能夠得到當地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應該降低供應鏈中的變量和它所帶來的成本!
在劉寶紅看來,供應鏈管理上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成本、質量、時間(即交貨周期)。目前一些生產企業面臨怎樣在保證成本很低的情況下,把質量做得不錯,把交期做短一些,這就使他們整個供應鏈面臨很大的問題。
目前,跨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成本相對比較高,流程也比較長。一般生產企業的供應鏈都是由它的產品驅動的。怎樣來控制成本以及流程?劉寶紅指出:“供應鏈并不是做得越復雜越好,而是怎么能夠做得簡單,怎樣做到預算和成本控制才是關鍵。供應鏈越長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反應的時間就會越長。”
“在較長的供應鏈上,即使是跨國公司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幾年前我們曾經幫助一個客戶,使它不平衡的供應商體系得到改善。他們的做法是給每個部件制作計劃,這樣他們就可以使供應鏈變得更短,如果不能變短,至少可以簡化,這樣各個環節就不會毫無組織,需要處理的環節也就會少。”劉寶紅說。
他還舉例說,如果一個公司要在新的地方設廠,它的確需要面臨一個選擇。比如,吉利汽車近幾年一直努力要打入國際市場。而在3年前,吉利面臨的問題就是,當時吉利的那些供應商還是些比較低層的供應商,職能也比較一般,而且生產的是中低端的產品。要準備生產些高端產品,吉利就面臨怎樣改變供應商?它會面臨的選擇是繼續使用它在中國的供應商,還是尋找新的供應商?不舍棄供應商一下子很難跟上需求,舍棄又是很大的成本。不同的因素之間需要平衡。
所以需要考慮不同的因素,制定不同的假設,在不同的模型中測試,最后測算出不同情況下的成本,得出一個最佳組合,這就考驗一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善和方能共贏要做供應鏈鏈主
國內企業主要協調不同的管理部門,但是國外的一些大型企業,在協調不同部門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出,包括海外市場的發展等問題。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劉寶紅認為:“這是一個‘關系’的問題。”他提到日本企業間“關系”較為協作一點,劉寶紅把它叫做“牧人關系”,跟放羊人與放的羊一樣。“像東芝、本田,他們有一大批供應商在后面跟著,幾十年不離不棄,是一個大家庭!
他指出,這一點美國做得也不是很好。在美國很多公司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相互關系是非常敵對的,如通用汽車與他的供應商。他們之間采用市場機制,一年招一次標,一直招,價格越降越低,降到最后,兩三年以后供應商沒得降的時候,降不下來了,一些廠商就會將零部件拿到別的地方去做。但是沒有考慮供應商,當時為生產這個零件,投資幾百萬幾千萬美元的廠房和設備,因此供應商大量死亡。
正是受這種關系影響,當美國汽車三巨頭到外面去建廠,他們的供應商很不情愿去建那些配套設施。因為他們知道這種投資以后沒有保證。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的那些汽車廠商全世界到處去建廠,第一年建廠,第二年他們供應商就會把那些生產配件的設施都建好了,因此才會看到日本的汽車越做越有競爭力。而美國的三大汽車企業已有兩個經歷了破產重組。美國新車推出速度要明顯慢于日本汽車企業。
在劉寶紅看來,中國某些企業對供應商的態度和做法比美國更極端。目前有一種說法是:“現在對供應商最差的就是中國。”美國企業所采取的措施是會定期招標,因為這些企業相信市場競爭會把價格降下來;而在中國,拿到某個價格以后,企業會要求供應商在這個價格基礎上打對半!斑@就是中國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大的問題和麻煩。整個鏈主(那些大型制造企業),不去尋求從增加價值的角度,去把產品做得好,賣出一個高價;而是在一味地追求低價,把供應商價格壓得很低。要求供應商降價,幾乎成了大家都知道是‘降價的策略’,這就形成一種戰略上的一種同質化!睂τ谶@一現狀,劉寶紅不無憂慮。
他提到:“供應商不賺錢的話,或者賺的很少,僅能維持生計,他們不可能有資金去開發新技術!蹦敲淳蜁霈F一個問題,當這些公司要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進入國際競爭的環節,把產品賣到國際上去,需要做出國際一流的產品,但是因為把那些供應商長期壓制的沒有了提升的余地,如何能夠提供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因此,在進入國際競爭的階段時,一定會發現沒有相匹配的供應商,就生產不出國際一流的產品。
在劉寶紅眼里,供應鏈管理有兩大基本問題,第一個是關系,第二個是鏈接。而要想使供應鏈有效運轉,“關系”幾乎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有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相互融洽協調的關系,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會鏈接的很緊密。但如果他們之間沒有很多的信息共享,互相也不扶持,信息流不通暢,產品流也經常出現問題,資金鏈也經常中斷,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成果怎么會高?當然,必須先解決“關系”問題,才能解決鏈接問題。
劉寶紅發現,在一個供應鏈里面,需要有下游大廠商企業作為“鏈主”,要把事情做到前面,犧牲小利顧全大局,建立供應商對企業的信任。此后,那些小的供應鏈伙伴都會愿意長期跟隨并與之合作,所以整個供應鏈上的問題都是因為供應鏈“鏈主”的那些行為產生的。
強勢的下游大廠商應擁有產業鏈共享一個生態系統的意識,從而力求與上游小供應商建立良性互動、和諧共生。日子好過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飽穿暖;行業低谷來臨時,大家一起抱團過冬。產業鏈上下惟有共生共榮,每個環節都有合適的利潤空間,整個行業才能獲得健康有序的發展。
■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