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2012-6-11 17: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物流被廣泛認為是經濟發展的“第三利潤源泉”,而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普及,我國現代物流信息化正進入一個加速發展期,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比如許多生產制造企業開始在生產組織、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運輸和倉儲等方面實行一體化運作,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等。但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仍處于起步階段,暴露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到我國現代物流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一、我國現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企業對信息化需求的層次不高
我國物流行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術使企業順利實現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和共享,最終為企業決策提供相應信息支持;二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即在基礎信息化實現的基礎之上,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三是供應鏈管理,主要解決的是如何科學有效地調節各物流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據不完全統計,雖然我國已經實施或部分實施信息化的物流企業占39%,全面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占10%,但對國內企業來說,基礎信息化仍然是當前需求的主要內容,整體信息化需求層次不高。這主要是由于我國中小物流企業所占比例較大的原因所致。我國只有少部分企業已經將信息化重點轉移到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上,部分領頭羊企業如中外運、中遠集團等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第三境界。此外,還有相當多的中小物流企業基本沒有實現信息化。
(二)物流中小企業多且發展的不確定性使信息化難以推動
據預測,未來幾年,我國中小型物流企業數量將以每年16%—25%的速度發展。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1000萬家中小企業中,實現信息化的比例還不到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更是亟待進一步發展。中小型物流企業的起點很低,實力較弱,技術有限。再加上環境的不確定性、發展的不確定性和需求的不確定性造成了物流信息化在中小企業難以推動。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滯后,信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是向各類用戶提供信息交換與共享服務的開放式的網絡信息系統,是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載體。由于物流行業要和很多行業打交道,比如海關、民航、鐵道等等。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滯后,使得物流信息分散、條塊分割,信息不能共享,從而導致信息資源不能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島”。中小企業物流信息化舉步維艱,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居高不下,無法有效發揮物流行業的整體優勢。
(四)信息技術應用和物流設備落后
目前,在我國物流企業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比較落后。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方面不僅應用比較少,而且應用層次較低。主要局限在辦公自動化和日常事務處理方面。相關資料顯示,在國外物流企業得到廣泛實用的技術如RFID等,在我國應用較少,部分技術應用效果不理想。根據中國倉儲協會調查,2004年我國絕大多數物流企業尚不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已經擁有信息系統的物流企業中,其信息系統的業務功能和系統功能也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倉庫管理系統和運輸管理系統等物流服務系統,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另外,多數國內物流設備都比較陳舊,與國外的物流管理自動化相比,差距很大。
(五)普遍缺乏高素質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物流信息化水平處于起步階段。在物流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絕大部分物流企業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業務,又懂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及通訊技術相關知識,并熟悉現代物流信息化運作規律的高層次復合型專業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目前雖然有些大中專院校設立了物流專業,但其培養方案與企業的實際需要還存在很大的距離。
(六)物流信息化供應商的商業模式不成熟
隨著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物流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物流信息化供應商,但很多物流信息化供應商的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目前我國國內幾乎沒有一家在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都非常成功的物流信息化供應商。而在發達國家,比如像SAP、IBM、EXE等企業,技術不但領先,而且還具有大量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客戶提供大量實用的解決方案。
(七)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不統一,市場分割嚴重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物流標準化工作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目前,我國國家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設還很不完善,物流部門條塊分割現象比較嚴重,各個部門自成體系,使得物流環節的運輸工具、承載設備等標準規范不統一,最終導致物流無效環節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