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在催促金融改革
2012-5-9 2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筵劇錦文
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是我國近年來金融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改革舉措。那么,這一重大改革決定的背景到底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過高的財務成本和過多的稅費負擔使得民營企業難以為繼。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難在我國不是新鮮事,然而,這一問題在2011年政府實施宏觀政策從緊的背景下尤顯突出,加之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升,人民幣升值和國際市場不景氣,使得中小微型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根據我們在今年年初的調研,目前民營中小微型企業融資問題集中體現在“難、貴、險”三方面。中小企業通常主要從銀行獲取貸款,而銀行在緊縮政策之下放貸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放貸資源有限情況下,銀行首先會選擇提高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據安徽省銀監會和浙江省工商聯的測算,約80%的小微企業得不到銀行貸款;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通常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50%,有的高達60%,有些銀行抬高貸款門檻,要求貸款企業先拉來等額存款,否則,需要向銀行支付相同額度存款的利息。即便這樣,中小企業仍然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它們不得不通過民間借貸或地下金融解決其資金問題。目前浙江民間借貸平均貸款年利率在30%~50%之間,短期借貸月利率達到8%~10%。如此高的貸款利率直接推高了貸款風險。
另一方面,中小型民營企業又承擔著高額稅費。根據浙江省工商聯的一項調查,目前涉及民營中小企業的稅收有8種,行政性收費19種。有資料顯示,我國企業承擔的稅負合計起來約占到全部營業收入的30%左右。不僅如此,中小企業還承擔著大量隱性負擔。企業稅費過重已導致企業成本不斷提高,利潤被侵蝕。根據我們對溫州企業的調查,目前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因此,此次金融改革,應成為紓解廣大中、小、微型企業融資難,解決目前民營企業經營難的突破口。
其次,金融業的巨額利潤與實體企業微薄利潤的反差已經成為金融改革的強大推力。有人曾估計,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會達到1萬億元,人均利潤40萬元;而同期工業企業人均凈利潤僅有3萬元,銀行利潤是工業企業利潤的12倍。我們在溫州調研時也得知,2011年,在溫州的20多家銀行的利潤總額為110多億元,而同期溫州全部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也僅12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區區20多家金融機構的利潤幾乎等同于溫州工業的全部利潤。溫州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為3%,而銀行的平均利潤率則高達50%,后者是前者的16倍還多。如此巨大的利潤反差,吸引了大量渴望進入金融業的資本,并成為推動金融領域改革的一支力量。需要提醒的是,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量金融資本需要合理地進入到實體企業,而不是停留在金融業、房地產業等領域。
第三,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成為地方政府推動金融改革的動力。伴隨金融業發達帶來的資金流、信息流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也使得地方政府的興趣大增。目前我國各地都在建設金融中心,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力圖建成國家級、世界級金融中心。而二、三線城市則力爭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各地因此而展開激烈競爭。這種地方政府的沖動也是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能獲得國務院批準的重要原因。(作者單位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