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齊跌圍困國內鋼鐵業
2012-5-31 8: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在鋼鐵企業已經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這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行業第一次全行業虧損。”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
本報記者孫輝綜合報道
國家發改委5月23日通報稱,今年一季度,我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83.3億元,同比下降67.8%。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170.3億元,增長1.2%;鋼鐵冶煉及加工業由2011年同期凈盈利349.9億元轉為凈虧損4.9億元。
國家發改委通報還顯示,1~4月份,全國粗鋼產量23399萬噸,同比增長1.9%,增速同比減緩6.4個百分點;鋼材產量30245萬噸,增長6.2%,減緩6.4個百分點;焦炭產量14455萬噸,增長6.4%,減緩5.6個百分點;鐵合金產量921萬噸,增長10.9%,減緩7.8個百分點。
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1123萬噸,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減緩5個百分點。其中,電解鋁產量610萬噸,增長10.7%,加快8個百分點;銅產量增長8.1%,減緩7.7個百分點;鉛產量下降8.8%,比去年同期增長33%;鋅產量下降7.3%,比去年同期增長9.2%;氧化鋁產量增長7.7%,減緩4.7個百分點。
中鋼協副秘書長遲京東表示,鋼鐵價格持續低迷的原因有多方面。從外部環境而言,我國鋼鐵行業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而世界三大鐵礦石公司壟斷原料價格,致使利潤高度向資源聚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庫存消耗緩慢與下游需求疲弱有很大關系。“總體來看,因國家4萬億投資而拉動的鋼材需求超常增長在今年已進入尾聲;國內整體經濟轉入調結構階段,GDP由前幾年的兩位數增長,下調至7.5%;下游主要用鋼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減速,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制造業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另外,由于建設投資減速,工程機械產量大幅下降,而歐債危機及貿易保護影響導致國際市場出口減量,再加上前期鋼鐵行業產能擴張,國內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困境短期內難以緩解。”分析師坦言。
在企業成本方面,目前鋼鐵企業壓力不減反增,去年鋼鐵產品成本平均上升幅度超過了15%。國家從今年2月1日起調高了鐵礦山的資源稅征收比例,即由原每噸9元提高到每噸12元,每噸原礦將多交資源稅3元,隨著鋼鐵產量持續攀升,國內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加劇,鋼材價格升勢停滯,并轉而出現小幅下降走勢。“鋼鐵企業要提高產業集中度,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尋找差異化策略”,遲京東說,“我們的鋼鐵工業已經到了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的時刻了。”
4月份本應是鋼鐵行業傳統銷售旺季,也是庫存下降最快的時期,但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鋼材社會庫存高達1678萬噸,較去年同期高出137萬噸;進入5月份后,全國主要鋼材品種社會庫存總量仍高達1672.3萬噸,去庫存速度明顯減弱,銷售壓力較大。更令人憂心的是,面對海量庫存,中國鋼鐵行業“越虧越產”的怪圈仍在繼續。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4月上旬,國內粗鋼產能創新高,日產量達到203.08萬噸,比2011年平均日產水平增長8.9%。而到5月上旬,國內粗鋼日產量更是創出歷史新高。
“鋼材庫存下不去,鋼市價格就上不來。”一位鋼企高管表示。部分鋼廠一周甚至3~4次下調出廠價。據報告顯示,經過持續的下探之后,部分建筑鋼品種的價格已接近前期低點,鋼廠對后期市場的態度主要也以看跌為主。
與此同時,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企業間不得不采取惡性降價競爭的銷售策略。2000年以來,我國粗鋼產量年均增加5000萬噸,2011年已達68326.5萬噸,人均鋼消費達482千克,已超過美國、德國、英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但我國的人均GDP卻與這些國家相差甚遠。“現在鋼鐵企業已經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這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行業第一次全行業虧損。”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告訴記者。中國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近年來持續下滑,已從2007年的7.26%降至2011年的2.42%,處于全國工業領域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