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調價 物流日化蔬菜跟漲不跟跌
2012-5-28 2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報走訪多個相關行業 選擇“視而不見”原因各異
成品油調價 下游“跟漲不跟跌”
年內成品油價格經過兩輪上漲后,全國多地區的93號汽油終于站上了每升8元的高位。就在車主大呼汽油“加不起”的同時,下游市場也旋即掀起了一股漲價潮。民航、物流、日化產品、奶粉甚至是蔬菜水果價格都輪番接過漲價接力棒,而對于漲價的理由,各行各業幾乎給出了一樣的回答——油價漲了。
新報記者 苑冰 實習生 付麟 攝影 新報記者 王健
本月10日,按照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家發改委第一時間下調了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但下游企業面對成品油價格下調,卻大多選擇“視而不見”,跟漲不跟跌。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漲價時不遺余力,降價時躲避三舍,這一現象既反映出商家資本逐利的特性,也折射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漏洞,如何將油價定價調整得更加靈活,使市民能夠從油價下調中切實獲得實惠,或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稿件統籌 朱胥男 駱文靖
物流油價小幅下調 成本壓力仍存
成品油價格每次上調,都會第一時間對快遞物流企業產生直接的影響。遠的不說,面對今年成品油價的兩輪上漲,多數快遞企業都通過提高收件、派件價格,緩解成本壓力。但在成品油價格下調后,快遞企業的成本壓力是否有所緩解?快遞費用又是否會有所下調呢?
“油價下調確實減輕了部分汽運送件的成本,但公司方面沒有因為這一點,對快遞價格進行調整。”快遞員李師傅向記者介紹了他每個月的用油成本:每天送件的路程大約是60公里,上下班的路程大概20公里,每天行駛里程將近80公里,按每個月22個工作日計算,每個月的行駛總里程大約1800公里,而他的車每百公里耗油是8個油,所以每個月需要加144升油。“一個油8塊錢時,一個月加油就得將近1200塊,現在油價回落到7塊多錢,一個月油費也差不多1100塊。”盡管在用油成本方面,李師傅能夠省下100元,但由于公司每個月提供的加油卡只有900元,多出的部分需要自己承擔,因此即便油價小幅下調了,但成本壓力依舊存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大快遞公司為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目前本市大部分快遞工作人員已經使用電動車進行快件配送。“雖然我們使用電動車接收快件,但現在的人力成本、物料價格都在漲,所以油價下調一點兒對快遞的壓力并沒有緩解多少。”本市某快遞公司快遞員耿師傅告訴記者,送快件的利潤本來就很低,公司一般只會擔心價格上調,造成老客戶的流失,對于價格下調,基本上沒有考慮過。
聲音在本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后,記者采訪了多家快遞企業,企業方面的相關負責人無一例外地表示,油價小幅度下調,對于整個行業的經營成本壓力并沒有十分有效地緩解,企業在人力、運輸、管理各方面仍需投入比較大的資金,因此迫于成本壓力,并沒有下調快遞費用的計劃。
業內有關專家則分析指出:“盡管快遞行業的毛利很低,但一味只漲價不降價的做法,會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在此情況下,若快遞行業的服務質量、收件派件質量得不到很好提升,那么整個行業或將最終進入一個發展的怪圈。”
日化降價動力不足
塑料(9875,135.00,1.39%)制品、日化用品、洗滌用品……這些消費品與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這些同樣屬于成品油下游的行業。年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后,日化巨頭紛紛表示,處于高位的原油價格增加了企業的原料成本,隨之而來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又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因此對部分日化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但本次成品油價下調后,不少企業并沒有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對此企業方面表示:“油價下調的幅度過小,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降價動力不足。”
“干這行幾年了,幾乎沒聽說過哪個經銷商因為成品油價下調,就降低日化產品的供應價格或加大促銷力度,但如果油價上漲,一般會出現提價或者減少促銷活動的現象。”本市某大型超市日化產品區的相關負責人張女士認為,日化產品價格上漲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如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等,成品油僅占很小一部分,所以油價下跌不會對日化產品價格產生大的影響。
聯合利華方面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日化行業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國際油價已從前年的50美元/桶漲到了現在的100美元左右/桶,石化類產品價格上漲了60%,而其間運輸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不少。”
聲音日化、塑料行業和原油的關系,相比其他領域要更為密切,因此僅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或將不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明顯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僅是日化產品提價的一個由頭,并不能成為主因,整個行業的經營成本、運營和人力成本才是每次價格調整的主因。”首都師范大學的郭教授表示,借成品油價格上漲,進行產品價格調整,或僅是企業的營銷策略,借這個由頭提價,可以減輕消費者對于漲價的質疑,從而減輕消費群體流失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正因為成品油價格的調整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并不大,因此油價的下調,也不會成為企業下調產品價格的由頭。正是因為這種營銷策略,所以大部分日化產品都是在成品油價格上調以后進行提價,而在油價下調以后,保持穩定。
蔬菜季節才是主因 受供應量影響
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市民菜籃子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年內成品油價格經過兩輪上漲后,盡管國家出臺相應政策保障蔬菜價格穩定,但在本市一些零售終端的蔬菜價格仍然出現了小幅上漲。而在本輪成品油價格下調過后,盡管本市的蔬菜價格也出現了較明顯的下降,但菜商普遍表示:“菜價的下調與成品油價格下調關系不大,主要是受季節影響,由供應量增加導致的。”
近日,在本市金鐘農貿批發市場經營蔬菜批發生意的李紅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對于大批發商來講,菜價是由市場供應量決定的,油價的小幅度上漲或下跌,對菜價的影響并不大。對于普通農貿市場的菜商而言,油價的影響則相對大一些。”李紅寶介紹,從天津運1.5噸菜到保定,在油價下調前來回的油錢是220元左右;現在油價降了,來回一趟200元左右,相當于每斤菜少“燒”了一分錢的油。李紅寶告訴記者,這兩天本地茄子的收購價格是3.4元/公斤,由于運費下降,茄子運到保定的出售價格只會降不到5分錢,“菜價從一塊一斤變成一塊一一斤,這一毛來錢的漲幅可能和油價有關,但如果說一斤菜價格漲了五六毛錢,那這種漲幅肯定不僅僅是油價上漲造成的。”
在王串場附近的社區農貿市場菜商小王表示:“現在運菜的成本確實便宜了點兒,一天能省下近10塊錢,但菜價便宜還是因為供應量增加導致的。”
聲音河北省玉田縣某蔬菜合作社楊經理表示,供求關系是影響蔬菜價格的主因,惡劣天氣、病蟲災害、種植面積減少都會導致市場供應量下滑,而這也導致了菜價的上漲。與此同時,對于大型批發商來說,考慮更多的也許是除油價以外的蔬菜保鮮、人力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問題。
而單就成品油價格而言,油價上漲影響的不僅是成本,更多的是心態。小型零售終端商,面對油價小幅上漲,或許就會以此為由頭,大幅度拉高蔬菜價格;而若是面對油價下調,則往往會選擇視而不見,或者僅小幅對菜價進行下調,以維持較高的利潤,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市場跟漲不跟跌的現狀。
業內觀點
三大舉措或可改變現狀
前些日子,油價成了不少企業漲價的借口,但凡與成品油相關的行業都想借助油價上漲實現漲價目的,而本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后,為何沒有企業跟風對價格進行下調呢?對此,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分析指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包括蔬菜、快遞、日化等行業紛紛漲價,主要是由價格傳導機制作用的。但其價格由上游向下游傳導是由多因素作用的,共同因素是油價,其他因素包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下游行業為了彌補虧損,往往會采用漲價這一手段,但如果在整個漲價的行情下,僅一個價格因素出現回調,企業若降價則會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
宛學智也指出,下游行業跟漲不跟跌這一現象,首先折射出下游行業的一些問題,其中包括對成本依賴性強、對政策敏感度高、行業無序仍沒得到根本改變、盈利模式較單一、銷售渠道較狹窄、營銷策略不靈活等;當然也反映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完善、與市場脫節情況嚴重、成品油機制不利于掌控、成品油機制推行難度大四方面問題。
“若想改善跟漲不跟跌的現象,或許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進行調整。”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應建立較統一的價格定價機制和加強打擊惡意哄抬物價的力度。從行業的角度出發,應逐步完善行業準則及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應適時推出平抑物價的舉措,實施便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