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準
2012-5-22 9: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筵本報記者 楊溢
中國人民銀行從5月18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2011年以來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為何會突然下調存準率?這對鋼鐵行業有何影響?未來存準率是否還有下調空間?貨幣政策是否會全面寬松?
為此,本報記者梳理專家觀點,并采訪了行業分析師、鋼鐵企業代表,對上述問題逐一解讀。
NO.1
為何下調存準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首先是對當前經濟明顯下行的及時反應。5月11日公布的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投資、貨幣信貸等數據表明,當前經濟增長態勢不容樂觀。央行此舉有助于通過進一步增加流動性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推動企業擴大投資;有利于未來股市債市等金融市場趨向活躍;有助于下半年流動性保持合理水平。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迅雷:
這次降準更多是著眼于經濟面。因為,目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比較充裕。而最近公布的4月份經濟金融數據都比預期的差,央行通過降準來提振市場預期、穩定經濟。中國經濟還在繼續放緩過程中,見底時間要比市場此前預期更晚。招商銀行研究員 劉俊郁:
這次降準的目的不在資金面。因為,單純為了資金面,逆回購可以取代降準的作用。這次降準的目的顯然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提高貨幣彈性。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魯政委:
此前央行已開始主動逆回購注入流動性并引導利率下行,但以這種創新方式傳遞的信息卻很快被市場忽略。為進一步體現政策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及時性,必須采用準備金率下調來進行緩沖。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鄂永健:
第二季度經濟增長不容樂觀,是促使此次下調的重要原因。而4月物價回落則提供了空間。知名財經評論員 余豐慧:
央行突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基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通脹壓力有所減輕。4月份CPI同比上漲3.4%,低于3月份0.2個百分點,也低于一年期存款3.5%,利率重回正利率區間。其次,外匯占款增速減緩。市場普遍預測,在3月份外匯占款回升情況下,4月外匯占款規模應低于500億元,甚至不排除有負增長的可能性。再次,股市不景氣。最后,央行突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預示4月份經濟增速數據不樂觀。
NO.2
對鋼鐵行業有何影響
上海銀屏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彩兵:
在下游用鋼需求因多方因素制約而難以釋放,上游鋼廠卻持續逆市高位生產,鋼廠、現貨市場、原材料市場價格輪番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下調存準率或可短期引發鋼價報復性上漲,但難以持久;在鋼貿商心理預期實現后,下游終端需求又無法及時接棒的情況下,鋼價將再次重回盤整通道。
降準這根繩實在太細了,拉不動鋼價下跌這輛大車。所以,雖然有降準的利好刺激,國內鋼市依然下跌,尚無任何止跌跡象,這讓本已悲觀的鋼貿商們更加悲觀。但暫時也沒有什么利好消息可以對鋼市造成絕對的刺激,使其反彈。看來市場還需要在這種悲觀氛圍中運行一段時間了。上海岑地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季明勇:“獨木難支”,目前存準率難以抵消市場基本面的巨大利空力,快速扭轉當前鋼市跌局,最多在心態上有所緩和。而業內也普遍認為,此輪降準并不代表房地產調控放松,而對于鋼市基本面,對于鋼材市場的實質性刺激可以說非常有限。上海肖冶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正錢:
目前建筑鋼材社會庫存依舊處于歷年高位,樓盤開發或者開工稀少是主要原因。另外,資金短缺是困擾鋼市走高的主要原因。當下,降準后,房產商情緒高漲,鋼材貿易或能迎來短暫非理智的小高峰,但此仍難彌補前期虧損或者不贏利的鋼廠的情緒。國金證券分析師 王招華:
降準后,對目前下游用鋼行業和鋼鐵行業本身而言,在資金較為緊張的時候無疑是送來一汪甘泉,有可能刺激下游產業在資金富裕的情況下適量補充庫存,增加鋼材市場中間商之間的交易量,給鋼市帶來新的變化。但是,降準能不能“扶起”低迷已久的鋼材市場,應該還值得考量。
NO.3
是否會進一步下調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彭文生:
目前的通脹下行趨勢給未來我國貨幣政策的逆周期操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全年貨幣總量穩中偏松的前提下,今后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預調微調力度,以補充市場流動性、刺激總需求擴張。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迅雷:
今年,存準率還有1~2次的下調可能。申銀萬國分析師 李慧勇:
流動性是服務于經濟的,通過降準來開閘放水支持經濟,是非常必要的。預計下一次降準最快會是在6月下旬,且下半年可能再調整一次。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鄂永健:
此次下調有利于改善銀行的資金運用能力,促進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未來,為配合信貸投放,不排除年中之前準備金率再下調一次的可能。農業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 袁江:
央行此次下調存準率之后,將會觀察政策效果一段時間。5月存準率下調之后,6月靜觀其變,下一次存準率的下調可能出現在七八月份。
NO.4
年內是否會降息
知名財經評論員 余豐慧:
中國經濟目前通脹壓力與經濟下行壓力并存的現狀決定了,貨幣政策發揮的空間已越來越小、越來越窄。頻繁使用數量型工具,而不配套以價格工具,其效果也是有限的。中金首席經濟學家 彭文生:
4月貨幣信貸增速明顯回落,是總需求疲軟的反映;工業增加值等宏觀經濟活動增速的超預期放緩,加大了貨幣政策主動調節的壓力;4月通脹壓力回落,通脹下行趨勢也給貨幣政策的逆周期操作提供了更大空間。高盛亞洲經濟學家 宋宇:
未來中國整體政策立場將趨向放松。除非外需非常強勁地反彈,流動性供應規模必須有所增加才能保證總需求穩定增長。由于CPI同比漲幅仍位于高位,短期內立即降息的可能性較小,但下半年如果CPI同比漲幅降至3%以下,降息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 唐建偉:
近期內降息的概率不大。因為,央行貨幣政策基調要保持“穩健”,加上經濟增速放緩的程度還可以容忍,所以政府不大可能會使用利率政策,不希望回到負利率時代。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鄂永健:
考慮到當前基準利率處在中性水平,加之預計全年物價漲幅在3.3%左右,不大可能進一步明顯回落,基準利率的調整仍需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