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石油產品市場形勢分析與預測
2012-4-6 13: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曾慶寶
今年以來,在宏觀經濟走勢繼續趨緩的背景下,我國石油產品資源供需總量雖然仍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整體上,成品油和原油供需都維持緊張平衡的格局,國內成品油價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兩次上調。從后期走勢看,趨緩趨穩的世界經濟形勢將弱化全球石油需求增速,而伊朗局勢雖然仍充滿不確定性,但由于存在沙特、利比亞等較為可靠的石油供給替代,其推動國際油價繼續持續上升的動能不足。由此預計,第二季度,全球油品市場運行將呈現供需形勢比較寬松,國際油價小幅波動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格,相對于一季度而言,走勢將更為平穩。
一、資源總量平穩增長,但結構特征較為明顯。
從總量上看,1~2月份,我國原油和成品油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原油新增資源同比上升6.5%,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5.2個百分點,而較去年全年上升3.1個百分點;主要成品油資源總量同比增長3.3%,其中,除燃料油同比有所下降外,汽油、煤油、柴油均保持穩步較快增長。
而從結構上看,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快報和國家海關總署提供的《海關統計月報》資料,國內生產和進口情況不同、原油和成品油也表現各異。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一是原油生產出現下降。1~2月份,國內生產同比出現自2009年1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其中,1月份生產1736.3萬噸,同比下降3.5%,1~2月累計生產3368.8萬噸,同比下降1.1%。前兩個月原油生產出現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春節假期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和宏觀經濟減緩態勢依然延續有關。
二是原油進口依然保持較快增長。盡管自去年12月31日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歐盟尾隨其后,并由此引發以伊朗局勢為核心的中東動蕩,但我國原油進口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1月份進口2341萬噸,同比增加7.4%;1~2月累計進口4704萬噸,同比增加12.7%,該增速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與去年全年的增幅相比提高6.7個百分點。由此表明,截至目前,我國的原油進口仍然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成品油生產實現平穩增長。1~2月份,主要成品油產量同比增長4.3%,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8.2個百分點,但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汽油產量1437.1萬噸,同比增長8.3%;煤油產量344.4萬噸,同比增長21.8%;柴油產量2868.4,同比增長4.4%;燃料油產量273.7萬噸,同比下降24.3%。
四是主要成品油進口量明顯下降。根據《海關統計月報》資料顯示,1~2月份,成品油進口量同比下降3.8%,而主要成品油下降達5.2%,高于平均水平。其中,煤油進口75萬噸,同比下降8.5%;柴油進口23萬噸,同比下降33.6%;燃料油在我國主要成品油進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前兩個月累計進口462萬噸,同比下降2.6%。
二、需求增速回落,但供需形勢依然偏緊。
前兩個月,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繼續趨緩,我國石油需求盡管仍保持一定的增長,但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時,由于供給增速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成品油市場總體上仍表現出偏緊形勢。
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核算,1~2月份,我國原油總需求7678萬噸,同比增長3.5%,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消費7604萬噸,同比增長3%,較去年同期下降8.9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增速下降0.2個百分點,表明國內原油消費增速仍然延續減緩趨勢。而同期原油出口7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倍。
成品油方面,1~2月份,主要成品油消費5712萬噸,同比增長6.1%,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消費5376萬噸,同比增長7.6%,而同期出口336萬噸,同比下降13.1%。
分品種看,汽油消費1393萬噸,同比下降0.4%,汽油消費出現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出口的大幅下降。從消費結構上看,國內消費1393萬噸,同比增長7%,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而前兩個月未發生出口,致使汽油市場總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煤油消費430.4萬噸,同比增加23.7%,受出口大幅增長影響,表現出較高的市場需求增速。其中,國內消費303萬噸,同比增加12%,同期出口127萬噸,同比增加65.0%。柴油消費2922萬噸,同比增加7.4%,其中,國內消費2905萬噸,同比增長7.8%;同期出口17萬噸,同比下降34.4%。燃料油消費967萬噸,同比增加5.3%,其中,國內消費775萬噸,同比增長6%;出口192萬噸,同比增長2.2%。
三、對外依存度:原油繼續上升、成品油有所下降。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提供的資料,1~2月份,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8002萬噸,而進口量為4707萬噸,對外依存度達到58.83%。由于前兩個月我國原油進口仍然保持較快增長,而同期國內生產出現下降,致使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去年同期上升3.24個百分點,較2011年全年上升3.04個百分點,而較“十一五”之初的2006年上升13.82個百分點。
在原油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的同時,成品油的對外依存度略有下降。1~2月份,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潤滑油和石腦油等在內的成品油對外依存度為12.91%,較去年同期下降0.97個百分點,較2011年全年下降0.24個百分點。
四、國際油價攀高,進口成本增加。
今年以來,美歐加大對伊朗制裁,而伊朗方面對于制裁也以對歐“斷供”等威脅予以堅決回擊。這種愈演愈烈的制裁與反制裁造成中東局勢動蕩、全球緊張和擔憂情緒高漲,并直接導致國際油價大幅升高,對于對外石油依存度維持高位的我國來說,原油及成品油進口成本都顯著增加。
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的統計資料,1~2月份,我國原油平均進口價格上升到809.5美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噸提高146.2美元,上升22.1%;與去年全年平均水平相比,每噸提高34.6美元,在兩個月內上升了4.5%,較2010年全年平均上漲43.3%。
與此同時,成品油進口價格較去年同期也表現出大幅上漲的趨勢。根據海關統計快報數據計算,1~2月份,成品油平均進口價格為834美元/噸,同比上漲23.0%。其中,煤油進口價格為1012.9美元/噸,同比上漲18.4%;柴油進口價格為969.0美元/噸,同比上漲21.7%;燃料油進口價格為718.4美元/噸,同比上漲33.7%。
與年初相比,成品油價格在兩個月內形成新漲價因素接近2個百分點,我國成品油進口以燃料油為主,而燃料油價格較年初則大幅上漲4.3%。
五、國內油品價格順勢上調。
今年以來,伴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兩次上調。2月8日,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300元,時隔僅一個月零11天,汽、柴油價格再次被上調,每噸大幅提高600元。從近年來的情況看,成品油的價格上調多而下調少、并且上調頻率加快、呈現加速上調趨勢,預示我國已經進入油價快速上漲時代。出現這種趨勢雖然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一定關系,但本質上仍是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成品油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8.9%。其中,2月末,柴油價格為8467元/噸,同比上漲6.7%;汽油平均價格為9604元/噸,同比上漲11.3%;燃料油價格為5484元/噸,同比上漲11.1%。
一季度,在中東地緣政治及預期因素作用下,國際油品市場被緊張氣氛籠罩,原油價格不斷上升,導致我國油價兩次上調。而從后期走勢看,影響國際油價的核心因素包括兩大方面:一是不確定性較大的中東局勢變化,二是比較確定的世界基本經濟形勢變化。從中東局勢看,伊朗與美歐等國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不僅其結果充滿不確定性,其過程也將加劇世界石油市場的緊張情緒。但盡管如此,其影響國際油價繼續持續上漲的動能仍將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美歐等國為推動經濟復蘇的步伐,均不希望發生戰爭、亦不希望持續的高油價;而同時,由于沙特尚有過剩原油產能可以釋放、利比亞產量迅速恢復,全球石油供給存在較為可靠的替代,因此中東不確定的局勢中亦能找到確定性的因素。而從世界經濟形勢看,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速趨緩趨穩的態勢不會有大的改變,國際石油需求增勢回落也將成為基本走勢。
據此判斷,國際油價繼續持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小,第二季度,全球油品市場運行將呈現供需形勢比較寬松,國際油價小幅波動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格,相對于一季度而言,走勢將更為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