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傳統教育成贛龍鐵路施工主線
2012-4-27 12: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江西省瑞金市金星村村主任胡金海參加了一個讓他震驚的黨日活動。這天,他應邀出席了駐扎在他們村的中鐵大橋局贛龍鐵路2標瑞金制梁場黨工委的民主生活會。會上,黨員們批評與自我批評時的坦誠的尖銳讓胡金海想起自己曾經生活過的部隊。他不由感慨:這樣的黨員活動,他一直以為只有部隊上才有。央企就是央企!
作為一個受過部隊錘煉,接受過多年黨的教育的蘇區干部,胡金海親身感受到了中鐵大橋局這支建設隊伍的不同。他發現“革命傳統教育”這條主線,始終貫穿于這支隊伍的管理之中。
誰持彩練當空舞
4月4日,清明節,瑞金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前,中鐵大橋局贛龍鐵路2標指揮部的全體黨員在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贛龍鐵路2標指揮長高興澤的帶領下,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自2010年9月進駐工地以來,這次他們第十二次在此重溫誓詞。
2月6日,龍年元宵節,頭天晚上剛休完春節假回到工地的中鐵大橋局贛龍鐵路指揮部黨工委書記陳志宜、副書記余霞,一清早就拉著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再杏驅車趕往澤覃鄉澤覃村。他們帶著一箱專供中鐵大橋局的“橋酒”,去看望居住在白屋子村的老紅軍張桂清,同時兌現一個承諾。
武夷山西麓的一個山谷里,靜謐的白屋子村又接待了這一行“修鐵路的”。張桂清101歲,已基本失聰,但身體仍然健旺,每日還能喝幾口燒酒。老人依稀記得這些“修鐵路的”,握著他們的手聽孫媳婦附在耳邊給她大聲“翻譯”來訪者的話時,一直在笑著。
1934年紅軍主力離開瑞金開始長征,張桂清遵照組織安排留在根據地跟隨毛澤覃打游擊,毛澤覃犧牲后,她就一直為毛澤覃守墓。新中國成立后,她曾經被組織上接到北京,但最終還是回到烈士犧牲的地方。她老了,掃不動墓了,兒子接著守接著掃。
中鐵大橋局的員工剛進瑞金時就聽說了這個故事,時任黨工委書記的陳崇林走進大山深處,找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張桂清老人,向她表達一個新時期共產黨員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和感激。陳崇林調任后,接任書記的陳志宜也接過了逢年過節去看望老人的“任務”。他們說,握著老人的手時,在村尾毛澤覃烈士墓前深深鞠躬時,常有一種力量在胸中升騰,眼里會不自覺地涌出淚水。
在紅都瑞金,如張桂清這樣的革命前輩還有許許多多,革命遺跡也是處處皆是。中鐵大橋局進入瑞金之后,發現他們實實在在是進入了一個紅色教育基地。指揮部在三千人的隊伍里進行了一個紅都知識調查。調查結果卻讓指揮部大吃一驚:少數1950年代出生的員工對紅都認識較深,但對于具體的紅都歷史知之不詳;占員工大多數的1960、1970年代出生的對紅都僅是略有認識;員工中的新生代80后、90后們,大都不知紅都歷史。指揮長高興澤陷入深思。
中鐵大橋局自建設武漢長江大橋起,近六十年的時間里,在祖國的江河湖海上修建了近1500座橋梁,其中在江西修建了51座,在修建京福高速桃木嶺大橋時,曾被時任江西省領導譽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新”的建橋鐵軍。他們與這片紅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F在因為修建贛龍鐵路,走進了瑞金,卻對共和國的出發地、對共和國的早期歷史缺乏應有的認識,這是不應該的。大橋人向來有一個宗旨: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育一批人才。中鐵大橋局要在共和國的搖籃里,建一項優質工程,育一支紅色隊伍。
高興澤把他的想法上報集團公司黨委后,得到黨委書記文武松的贊同,并得到他的進一步指示:傳承紅都精神,弘揚大橋文化,掀起實干高潮,實現“雙優”目標。
文武松所說的“雙優”是指:“工程優質、干部優秀”。中鐵大橋局贛龍指揮部迅速擬定了“創先爭優方案”,其中有具體的“五個一”活動:每個架子隊就近資助一個長征學校、為駐地所在村修一條水泥路;指揮部每個領導要照顧一個孤寡老人、為長征學校捐一次款;每個黨員每年要到紅軍烈士塔前重溫一次入黨誓詞。
戰地黃花分外香
漂亮活潑的小姑娘謝珍1986年出生,18歲那年還是一個學生時,就面對鮮紅的黨旗舉起了右拳,成為了中共黨員。她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對紅都有較清楚認識的80后,是自己要求到艱苦的贛龍工地的。但到工地不久,一場車禍給她的身體留下了永恒的傷。2010年10月的一個晚上,她和同事從指揮部參加培訓回駐地,被一輛急馳的轎車撞出十多米遠,造成身上三處骨折?墒亲鐾晔中g,小姑娘聽說梁場駐地已建設好了,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寫成了《我們的院子真漂亮》的稿子,投給了中鐵大橋局內部的報紙。因為她是梁場的辦公室主任,宣傳工作是她的職責。出院后,她要求繼續留在工地,還兼任了合約部的部長。她利用業余時間遍訪了瑞金的紅色景點。她說,她“死”過一回了,更能理解戰爭年代的先輩懷著怎樣的理想去流血去犧牲,當然也就更珍惜現在的一切。
王臻的腳受過傷,不能多走路,可作為安全總監,他必須徒步檢查每一個工點。贛龍鐵路2標近60公里的戰線,他每周都會走一趟,每天都會去三個工點抽檢。2010年9月項目進場,當月他就編寫了9萬字的安全規范,到當年12月,他即組織完成了32萬字的標準化管理文件匯編。作為一個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指揮部組織的每一次重溫誓詞活動,他都會調整出時間來參加,他說每一次重溫誓詞都是接受一次革命理想的洗禮。
鞠長洪是大橋局金牌裝吊技師,在贛龍鐵路工地,他的身份是十六架子隊的生產副隊長。工地的工友們對他的評價是:只要醒著,他就在工地,不論白天黑夜,不論炎夏寒冬。暑假里,妻子帶著兒子來工地探親時,他也是如此。其實,除了工地,“醒著”時,鞠長洪還常到周圍的村子里轉悠,他了解到架子隊駐地所在的壩尾村里有一個當年參加過紅軍的孤老,就常常自己掏腰包買些食物或日用品去看望他,F在,只要鞠長洪那1米90的高大身影一出現在村口,就會有村民到那位老人家去報信,就像是老人的孫子回來了,每一次,老人都拉著小鞠的手不停地摩挲,不說一句話,但遲遲不松開。
風卷紅旗過大關
贛龍鐵路是江西贛州到福建龍巖的一條高等級客貨共線鐵路,穿越武夷山,全長274公里,是國家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開發贛南、閩西革命老區資源,促進沿線革命老區快速發展,加快海西地區經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中鐵大橋局承建的贛龍鐵路2標穿越贛州的于都、會昌、瑞金兩縣一市,全長近60公里,包括30座橋梁、16座隧道、3個車站、21公里的路基和數公里的既有線改造。
高興澤在他的一篇論文里寫道:“在瑞金參加革命老區建設,是歷史賦予中鐵大橋局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繼承光榮革命傳統,弘揚‘跨越天塹,超越自我’的大橋文化,堅定信心、開拓創新、攻艱克難,規范、安全、優質推進工程建設,把贛龍鐵路建成發展路、幸福路、和諧路!
自進場開工以來,贛龍2標的施工一直以優質快速的狀態往前推進,2010、2011兩年里都被評為南昌鐵路局標準化項目部、標準化工地,贛龍鐵路建設先進項目部、標桿工區。
進入2011年年中,鐵路建設突遇“寒冬”,贛龍鐵路建設也面臨挑戰,遇到資金困難。指揮部號召全體職工,以大局為重,困難面前展作為,有序推進重點工程建設,2011年12月寨下隧道貫通,這是贛龍鐵路江西境內貫通的第一條隧道,目前,葉坪隧道、西江隧道、西源隧道也在穩步掘進中,其他橋梁和路基工程也在推進。
在困難面前,指揮部的革命傳統教育也沒有停。
2011年夏,指揮部全體中層以上干部捐出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共計10.3萬元,送到了教學條件落后的澤覃學校領導手中,其中,高興澤一人就捐了5000元。
在贛龍2標近60公里的施工沿線,中鐵大橋局的職工已與當地的老百姓親如一家。
駐地在小密鄉的17架子隊,只剩下3個留守的職工了,仍然堅持去小密小學給孩子們講安全課,護送孩子們過馬路。
19架子隊從進場起給明星村的老年協會定期捐贈經費,沒有停過。
大橋人在福水村、五龍村修建的水泥路,在清水村修挖的水井,2012年春節前都投入了使用。
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文武松將一年一度的集團公司“紀(檢)組(織)宣(傳)工作會”放在贛龍工地召開,他帶領中鐵大橋局的黨務干部們在紅軍烈士紀念碑前重溫了入黨誓詞。
現在,胡金海與許多大橋人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因為他當年在部隊當過班長,大橋人就稱呼他“班長”,他喜歡這個稱呼,他說,這個稱呼讓他覺得親切。他聽說,今年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視察中鐵大橋局時說:“你們是中國建橋國家隊!焙鸷O嘈牛需F大橋局這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新”的隊伍,經過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的再一次錘煉,一定會成長為世界一流建橋國家隊的一支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