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國標下月實施 實名制還得再等等
2012-4-26 17: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5月1日,備受關注的《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此前有大量消息稱我國正在醞釀實施快遞實名制,且公安部已經在浙江紹興的快遞行業進行了一年多的寄快件實名制試點。但記者發現,此次實施的新規中并未對“實名制”作出明確要求。
據云南省郵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省還未出臺有關快遞實名制的政策,而何時出臺,還要等相關部門通知。
快遞實名制的紹興模本
浙江省紹興縣經濟發達,流動人口有70多萬,利用快遞來寄送毒品的事時有發生。為了防止毒品通過快遞流通,2010年6月1日,紹興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快遞實名制。
所謂快遞實名制,就是當你寄一個快件的時候,首先需要出示身份證并登記,業務員會將信息錄入電腦,信息系統是由公安部門安裝的特殊軟件。對于可疑的物件,業務員還要打開檢查。
因為每個快件要有所登記,如果出了問題,經手業務員就有可能被開除。所以在紹興上班的快遞業務員上崗前都要簽一份承諾書,確保物件的安全與收發信件人的信息準確。
推出快遞實名制后,紹興的25家快遞企業一齊響應。實施近兩年來,在震懾毒品犯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紹興縣公安部門曾通過調查寄遞物品的收發信息記錄,準確鎖定了一名走私自制毒化學品的犯罪嫌疑人,成功偵破了一起公安部門目標案件,截獲兩起通過寄遞方式販賣毒品的特大案件。
但是,自紹興推行快遞實名制以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遭到了一部分寄件人的抵觸,認為出示身份證侵犯了隱私權;其次,由于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快遞公司在核查身份證時無據可依,也令實名制陷入了尷尬境地。因此,紹興禁毒大隊也適時地對實名制的要求進行了調整,如固定的老客戶,快遞員可不強制要求他們每次都出示身份證;原來要求快遞員登記顧客身份證,因為執行困難,逐漸放寬到寄件人出示身份證核對即可。
然而,由于始終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對快遞實名制作出明確規定,也讓不少人擔心,紹興的快遞實名制究竟能走多遠?
云南快遞公司按兵不動
此前有消息稱,申通快遞云南分公司有望在4月初實施快遞實名制。但記者從其多處寄件點了解到,目前尚未接到相關的通知。
據申通快遞的一名快遞員李師傅介紹,目前公司僅對接件時“開箱驗視”作出了要求,但并未要求客戶必須出示身份證。李師傅說,他會對每一個包裹認真檢查,看是否夾帶航空違禁品或者違法物品,但至于客戶的身份,實在無法進行核實。
對于是否實行快遞實名制,申通快遞云南分公司的總經理池國銀表示:“這個執行起來比較困難。”至于執行的難處,池國銀不愿多談。
“就目前來說,實施快遞實名制確實很困難。”據圓通速遞云南分公司總經理兼云南省快遞協會副會長陳金林介紹,從快件安全的角度來說,推行實名制是很必要的,這為郵件的信息完整度、郵件糾紛處理等提供了便利,也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所顧慮。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實名制卻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因此目前在云南仍沒有哪一家快遞公司明確表示要實施快遞實名制。
“名不正言不順”阻礙實名制
陳金林說,實名制最大的困難在于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作出明確要求。這樣一來,快遞公司并沒有權力檢查客戶的身份證,再加上一部分客戶對快遞實名制十分抵觸,因此,為了不流失客戶,快遞公司并不愿主動站出來實施實名制。
“圓通曾做過市場調查,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客戶不愿意配合,還有一些因為涉及商家的秘密,例如電子商務企業,他們出于商業的角度也不愿意透露真實的信息。因此,如果我們率先實行快遞實名制,而其他的快遞企業‘按兵不動’,雖然對整個行業來說起到了帶頭的作用,但這也將意味著我們會流失至少三成客戶。”
其次,實施快遞實名制將會增加企業成本。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作過預計,如果推行實名制,工作效率會比平時至少降低50%。另一方面,可能會有很多人嫌麻煩,減少快遞量,對快遞業務帶來不小的沖擊。對此,陳金林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平時快遞員收一個郵件只需兩三分鐘,如果實行實名制,時間將可能增加一倍,“如果碰上不理解的客戶,還要進行解釋,收件時間就更長了”。
對于客戶擔心隱私會泄密的問題,陳金林說:“消費者有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目前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我們還無法得到消費者的完全信任。要實行實名制,恐怕還需一段時間。”
新國標叫停“先簽后驗”
最新調查顯示,“簽收前不能開箱驗貨”是目前消費者網購時最不滿意、最希望商家改善的問題之一。《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明確叫停了快遞行業此前“先簽后驗”的行規。
國標中規定,快遞公司收派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對于網絡購物、代收貨款等快件,驗收無異議后,由收件人簽字確認。
家住白馬小區的王女士認為這一規定很合理。3月份,她在網上買了一部手機,因為對產品有些不放心,所以提出了先驗貨后簽收的要求,沒想到這一要求被快遞公司的派送員拒絕了,“當時因為這件事吵了十幾分鐘,最后還是先簽了字才被同意驗貨的”。
但是快遞公司方面卻不這么想。一家快遞公司的員工抱怨:“先驗貨再簽收,送貨效率肯定會低很多,有時候還會因為商品存在的問題引發矛盾。但有的商品問題,我們也說不清到底是快遞公司的問題還是商家的問題。”
拒絕驗視不予收寄引爭議
在對“先驗后簽”這一規定叫好的同時,《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中的一些規定也引發了爭議。
按照規定,標準正式實施后,除信件以外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收寄時應當場驗視內件,用戶拒絕驗視的,不予收寄”。而經過驗視,收派員仍不能確定安全性的存疑物品,應要求寄件人出具相關部門的安全證明,否則,不予收寄。
對此,有觀點認為,去年的杭州快遞爆炸事件,以及前不久廣州快遞包裹炸彈案,引發社會對快遞安全問題的擔憂,而這一規定正是針對快遞行業的安全隱患作出的。
不過,該規定在消費者和快遞公司兩方面都引發了較大的爭議。
自由職業者劉女士喜歡旅游,經常會給朋友們寄一些她從各地買到的小禮物。她認為,一些精美的包裝一旦被拆開后就再也沒法恢復原狀了,也不可能驗視后再包。“哪個快遞員會等著你花幾十分鐘的時間把禮物包好!”另外,劉女士認為,“最重要的,我郵寄的東西可能會涉及個人隱私。”
而收派員小陳則表示,如果開箱驗視再進行包裝,那么每件物品可能要多花去2—3分鐘。他每天大約上門收寄郵件20個,無形之中,就需要多花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如果遇到發貨量大的網點,那就更費時間了。
業內人士還發現,新規中對于快遞企業不嚴格履行驗視職責及泄露個人隱私的情況,并未規定相關的問責條款。那么,究竟有多少企業會自覺執行?誰又來進行長效監管?如何真正保證快遞安全,目前仍需進一步探討。
有專家表示,如何保證在保護客戶隱私和強調公開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最終解決快遞安全的問題,還是需要從國家誠信系統到設備技術的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