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企業物流與信息化的協同發展
2012-4-16 9: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業是現代商品流通環節的基礎行業,對商業流通體系,甚至整個國民經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目前,企業現代物流引入了新的管理觀念和高科技信息化技術,被廣泛地認為是企業降低物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各種信息技術為核心,應用數據采集系統、電子商務(e-commerce)、電子數據交換(EDI)、倉庫管理系統(WMS)、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信息技術,促使物流單體數字化、物流過程信息化、物流網絡數據化、物流中心管理數字化最終形成“物流”與“信息流”融合。
企業物流信息化的現狀
“物流”這一術語起源于美國,含義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動,具體包括通關、商檢、運輸、代理、保管、存貨控制、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相關信息活動,強調諸活動的系統化和整體最優化。20世紀50年代以前,物流活動基本上完全以傳統的方式進行。20世紀后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貿易全球化、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物流的增值服務、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凸現,強調服務的專業化、系統化、網絡化、信息化、規;,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體化管理的理念滲透到物流活動的每個環節。發展全球化、集中化、大型化、高速化,注重物流戰略目標的制訂、物流網絡的設計,通過供應鏈式的運作方式,為客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增值服務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新趨勢。信息流的內涵由原來的單一流向,經過不斷的演繹向多樣化、層級化、網絡化發展,信息管理已涵蓋物流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
目前,企業物流管理活動信息流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企業內部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業內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物流以及生產過程物流和與之相關的物流成本核算所產生的信息流動。
企業間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業間訂貨、收貨、發貨、中轉、代理以及結算等活動所產生的物流信息。
社會物流信息。社會物流信息的內涵是企業物流信息的社會化,它是由企業共同參與,依靠物理平臺或虛擬平臺從事物流活動和交流以及發布所產生的各類信息,具體表現形式如公共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發布、傳輸、交易的信息。
以上三種信息流主要以物流及信息技術作為載體,通過與物流活動的高度融合,最終推動和促進物流管理水平的發展。
企業物流信息化的進程
根據物流理念的創新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可以將企業物流信息化的進程歸納為四個時段。
第一個時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那時的“物流”活動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企業物流信息的采集、傳輸主要依靠普通信函、電話、手工記錄,物流信息管理處于簡單粗放階段。
第二個時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企業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圍繞庫存和交易,企業開始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計算機技術的限制,企業物流信息化仍處于較低水平。
第三個時段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企業開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統化和整體化,物料需求計劃(NRP)、制造資源計劃(NRPII)的概念相繼被企業提出。企業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體現出中樞神經的作用。
第四個時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現在,全面質量管理(TQM)、準時制工作法(JIT)、業務流程重組(BPR)、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H)、電子商務(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豐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義上躍入了“高級”階段。
盡管從企業物流活動的信息化進程來看,可以體會到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已進入前所未有的歷程。但是,不能忽視物流活動和物流管理同任何一個時期相比其復雜程度、相關程度難以清晰描述。因此,不斷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動和適應物流的發展依然是企業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