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的相關探析
2012-4-11 15: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付強
物流法是指國家制定的調整與物流活動相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總稱。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進入了電子商務高速發展時期,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高效的物流體系作為基礎,更需要借助法律手段去弄清楚物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目前,我國的物流業已初具規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現有的物流相關法律法規雖然能維持物流業的經濟秩序,但是遠遠滯后于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不能滿足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求。物流業要想獲得健康、持續發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進行約束、引導,不然會阻礙物流業的發展。構建完善的物流業法律法規是物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保障,也是提高物流業競爭力的基礎,因此,構建與完善物流業相關法律法規已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目前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物流業已初具規模,但相應的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制定有一定的滯后,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統一的物流法,我國現行的調整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散見于關于物流各個環節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國際條約、國際慣例以及各種技術規范、技術法規中,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物流法律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有規范不協調從總體結構上來看,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而系統地調整物流法律關系的部門法。現行的物流立法涉及眾多部門,中交通、鐵道、航空、內貿、外貿等,而這些法律法規過于分散,缺乏系統性,甚至各個法律法規之間還存在著不協調和沖突現現象,這就使得物流法律法規的指導和規范作用難以落到實處。
其次,現有規范不完整從完整性上來看,不少物流關系沒有法律法規加以調整和規范,物流業仍有不少法律真空地帶。物流業發展迅速,現代物流業務已經遠遠超出最初的倉儲運輸,而對于出現的新業務和新問題,原有的物流法律法規沒有對其進行調整和規范。比如對于物流標準化問題,我國目前只頒布了《國家物流術語標準化規定》,而對于其他各個方面的標準則無規定。
再次,法律規范效力層次低從法律效力上來看,我國現行的物流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法律效力不強。現行很多物流法律法規多是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和頒布的,大多是一些條例、辦法、規定和通知等,規范性不強,在具體運用中缺乏操作性,難以產生法律效力,多數只適合作為法庭審判的參照性依據,不利于調整各物流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框架構建。
完善物流法律制度,建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物流法體系,是促進我國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物流法體系是以物流法為基礎、以物流主體和行為法律規范為主體的各種法律規范按照一定規律所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我國物流法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流主體法,即確立物流主體資格、明確物流主體權利義務和物流產業進入和退出機制的法律規范。物流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物流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二是物流行為法,即調整物流主體從事物流活動行為的法律規范,它是各種物流交易行為、慣例法律化的產物。物流活動涉及采購、倉儲、運輸、流通加工、包裝、配送、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方面;三是物流市場管理法,即調整國家與物流主體之間以及物流主體之間市場關系的法律規范。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對物流的組織管理,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政府職能的一部分;四是物流標準法,即確定物流行業相關技術性標準的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