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安全需融入科技手段
2012-3-8 13: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國家郵政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工作的通知》,強調各快遞企業要按照國家規定,嚴格進行收寄過程中檢查,用戶拒絕開拆、拒絕驗視的,不予收寄。但新規下的驗視標準不一問題又浮出水面,新一輪爭議再次引發
近幾年來,我國快遞業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非法郵寄涉槍、涉毒、炸藥等違禁物品,郵寄假發票……針對諸多問題,國家郵政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快遞企業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對信件以外的其他郵件必須全國開包檢查,并在詳情單上加蓋驗視章。但經過調查發現,快遞驗視標準不一,不少快遞公司并沒有認真執行收寄驗視制度,新政面臨著新的問題。
快遞驗視執行標準不一
2月28日,國家郵政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工作的通知》,要求郵政管理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工作,對信件以外的其他郵件必須全國開包檢查。快遞驗視制推出后,一些快遞公司開始陸陸續續執行快遞“開箱驗貨”制度,但在已驗視的企業中,也存在驗視松緊不一的情況。
日前,有一些快遞公司表示,為防止快遞速度減慢,會靈活把握開箱驗貨的尺度。宅急送要求對零散寄件的客戶必須全部開箱驗貨,客戶不允許開箱驗貨的包裹不予受理;簽協議的客戶在不明確貨物性質時必須全部開箱驗貨,但明確貨物性質的按30%至50%比例進行抽查。
針對驗視新政,一些快遞員也有表示,在嚴格執行驗視規定的同時,會采取一些靈活的措施。對于一些老客戶,比如一些經常合作的大公司郵寄文件、信件等,一般不會要求查看。但對第一次接觸的陌生人或者無固定場所郵寄的客戶等人的寄件就要開箱驗視,不同意驗視的則拒絕接收郵件。
國家郵政局要求相關單位嚴格進行收寄過程中的檢查,以確保將各類易燃燒性、易爆炸性、易腐蝕性等禁寄物品堵截在寄遞渠道之外。但是快遞公司在執行過程中的“”不但容易使新規成一紙空文,也會有更多新的隱患隨之產生。
要謹防驗視制度流于形式
隨著網購的流行,快遞的使用者日漸增多,快遞包裹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消費者的關注。
早在2011年8月,國家郵政局就頒布了《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并執行快件收寄驗視制度。對寄件人交寄的信件,必要時可要求寄件人開拆,進行驗視。寄件人拒絕開拆的,快遞企業不予收寄。但政策出臺半年來的執行效果并不明顯。2011年12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625項國家標準,其中的《快遞服務》尤其惹人注意,其對“嚴格執行開箱驗視”“寄件人拒絕驗視可不予收寄”等內容再次予以了明確。快遞相關制度上升為國家級標準,執行力度將得到加強。國家郵政局近日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工作的通知》再一次加碼快遞驗視制度。
快遞公司對包裹嚴格查驗能保證快遞的安全和效率。以電腦和手機這種電子產品為例,如果不拆下電池就無法走航空運輸,只能改鐵路和運輸,在速度方面就會減慢很多。快遞實名制驗視的推行也能有效地遏止利用快遞詐騙甚至實施犯罪的現象,有助于提高快遞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保障收件人的利益。
有快遞公司表示,實名制驗視制主要針對散客、新客戶和小客戶,這無疑為快遞安全問題再次埋下隱患。這也對行業的執行標準提出要求,因企業在利益面前容易放松,若只是流于形式,對解決安全隱患并不能起到根治的作用。“諸多出現危險狀況的包裹,絕大部分來自于散件客戶。”中通方面表示,快遞單信息將被掃描輸入電腦,一旦發現危險品、違禁品乃至發生事故,將向公安部門提供線索。
快遞安全需融入科技手段
快遞屢屢發生的爆炸事件讓人關注,但實名制帶來的消費者隱私問題更讓人擔憂。目前,快遞實名制、驗視制還在試點階段,從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北京沒有那么多的監管人員管理這一制度,只能以抽查的方式,不能全面展開,如果以蓋章來核定驗視過,發展下去快遞公司大可以不驗視直接就蓋章,最后可能會流于形式,用人工來驗視很可能也會造成驗視不到位。徐勇認為,光靠人工手段不行,應該引入像機場、火車站一樣的安檢系統,通過科技手段降低危險程度,提高安全性。
對于開包驗視的強制性要求,網友們也看法不一。網友“逢美佳”認為,驗視將對快遞員的職業道德提出更高要求。她對快遞員開包后發現價值不菲的物品選擇“收入囊中”的行為表示擔憂,這樣一來寄件人則必須承受快遞企業賠付限額外的巨大損失。也有網友提議,快遞業可以嘗試為快遞員配備小型的手持式檢測儀,在不需開包的情況下,也能發現易燃易爆等違禁物品。
業內專家介紹,“縱觀全球快遞業,沒有要求所有人提供身份信息的慣例”。就像美國,主要是靠X光的技術手段來應對郵包炸彈等風險郵件,重點嫌疑地區則送往安全部門親自檢查。徐勇認為,運用技術手段提高安檢能力是防范風險郵件的關鍵,應加大投入,在所有快遞轉運站強制安裝安檢設備,無須轉運的同城快遞,則有針對性地推行開箱驗證。也有業內專家認為,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有一個從質疑到認同的過程,快遞實名制也不例外。快遞主管部門有必要督促各大快遞公司嚴格執行這一制度,以確保快遞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