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成消費者投訴重災區
2012-3-7 14: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央視315晚會根據日前收到的各類線索匯總統計、整理出投訴量排在前十位的消費領域或行業,快遞行業位居第二。
快遞行業中,與網絡購物相配套的快遞服務問題較多,其中消費者經常反映的是快件延誤、丟失損毀、價格不透明、索賠困難、先簽字再驗貨、拒絕送貨上門等。
快件延誤現象普遍
“我在5月12日在網上買的衣服,商家當天就發貨了,從上海到南陽,用了8天,在鄭州就待了4天,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騎自行車送的!本W友稱快遞公司送貨速度“等不起”。
有快遞從業人員透漏:公司為了節約運營成本,有時會壓貨,到一定的量再通過其他價格更低的快遞公司“代運”。當被問及貨物在轉運途中會不會有貨物丟失的情況及丟失了誰負責時回答:發生丟貨情況不多,有的話也是大家互相扯皮,拖時間,客戶一般都沒辦法,最后照標準隨便賠一點就行。
據了解,目前物流行業對物品丟失損毀的賠付標準不一。如圓通速遞對未保價快件丟失、毀損或短少的,賠償限額為資費的三倍。工商部門認為,該條款是物流行業中最具典型的霸王條款。
據相關媒體報道,最近物流行業丟貨現象較為普遍,其中除了貨物看守不到位被偷,也有員工私自調包的現象。
快遞“先簽后收”導致投訴無門
有網友反映其網購經歷:在網上買了一部手機,接到快遞時被要求先簽后收,簽收后快遞人員迅速離開。等自己回到宿舍打開一看,手機盒里裝的卻是磚頭。網友立刻聯系了快遞人員反映情況,被告知要與商家溝通。聯系了商家,商家聲稱已按訂單發貨,問題出在快遞公司身上。在與快遞公司、商家溝通無果后,網友還撥打了當地12315以及110進行投訴,但是,工作人員都聲稱,這不歸他們負責。“我很茫然,不知道能通過什么渠道能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怪自己當初沒仔細檢查就先簽收了!本W友無奈又氣憤。
“對于因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因素導致的損失或延誤等,快遞不承擔責任……”這些條款在快遞托運單上也常出現。工商部門認為,這些免責范圍都是未經平等協商,由托運公司任意事先設定的免責事由。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須向對方提示和說明免除或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即使由于“不可抗力”導致不能履行合同,也應依規定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
有相關人士指出,根據《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規定,“先簽字,后驗貨”屬違法性條款,對消費者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消費者有權拒絕。同時提醒廣大網購者收到物品,特別是貴重物品時,一定要當著快遞員的面打開并檢驗,確認貨物沒問題后再簽收,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快遞“不給力”影響電商發展
有數據顯示,網購平臺接到的用戶投訴第一位是貨到遲緩,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別是訂單取消和退款問題。一些商家認為,正是快遞公司在物流上的各種“不給力”,導致客戶有差評、取消訂單、投訴等行為。
有分析人士指出:網購高速發展,無疑給物流提出了挑戰。物流的模式由城市到城市再到賣場這樣的模式,直接精細化到從商家到用戶,這是一個端到端的服務能力。差錯大、物損大,終極服務粗糙、滿意度低、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已經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