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舍小利謀大局 成為規(guī)則制定者

2012-3-20 16: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巨虧之下,電商自建物流一直很受非議,一個虛擬,一個實體,商業(yè)形態(tài)差別很大。最關鍵的,兩件事都非常燒錢,都沒有行業(yè)標準和規(guī)范,競爭很混亂,所以不看好者居多。電商之所以要迎難而上,一大動力在于,混戰(zhàn)之中,誰能成為標準和規(guī)則制定者,誰就能主導競爭,未來就有機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凡客誠品的虧損面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被爆料的15億庫存和6億虧損,這始終是個吊人胃口的謎。

  在凡客訂單成本構成中,產品成本約占50%,另兩大支出:營銷和服務,約占20%和17%左右,服務以物流為主,約占11%。這兩項構成了凡客最有價值的資產:無形品牌和有形配送體系。在圈地階段,凡客幾乎不計成本做這兩件事,要的是市場份額,要的是客戶體驗。

  獨立財務核算的如風達,已成為凡客誠品手中實打實的王牌。2008年成立之初,只有10萬啟動資金和幾十個人,如今員工5000多人。論規(guī)模,如風達目前只能算中小型快遞公司,但在同行和消費者中,如風達的口碑很好,特別是服務態(tài)度。

  衡量快遞公司,無非看四個指標:速度快不快、服務好不好、網絡全不全、性價比高不高。純快遞公司被詬病最多,主要是前兩條,到了節(jié)日更甚,除了順豐口碑較好外,其它所有民營快遞公司,在成本為先、加盟式網絡拓展的主導下,服務問題頻出,瓶頸越來越明顯。嚴格說,如風達不屬于純快遞公司—它只配送,不上門收件,但在衡量標準上,和快遞公司完全相同。

  如風達執(zhí)行總經理鄧彬接受《經理人》專訪時說:“只要如風達覆蓋的城市,不管山區(qū),還是海島,哪怕只有一個訂單,如風達賠錢也要保證準時送到。服務意味著成本,反過來,成本是否與服務和效率成正比,這是個難解的題,每個公司都想把服務做好,只是出于不同考慮,權衡利弊。”鄧彬說。

  在解決快遞業(yè)廣為詬病的問題上,如風達用電商特有的服務思維經營快遞,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實用的管理方法。

  設站,靠數據說話

  2011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如風達昆明五華站、蘇州金雞湖站、北京復興門站正式運營,目前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西安等30多個一級城市,如果按縣級算有1200多個,基本覆蓋到電商70%~80%的訂單。

  “如風達為電商而生。”鄧彬說。決定進入一個城市前,如風達要通過數學建模,評估幾個核心指標:城市GDP,當地居民的服裝采購指數,廣告價格指數,網購人數,網購平均消費額,還有投訴率,據此給各城市排序,再結合凡客訂單量,最后決定進入哪些城市。

  以廈門為例。通過上述指標的建模計算,發(fā)現廈門有的做,而且這里投訴率很高,如風達對自身服務水準很有信心,很快能把投訴率降下來,增強客戶體驗。城市選定后,再選擇站點分布,同樣有選址模型,評估單量分布、運輸路線、站點租金等因素。“如風達從不盲目效仿誰,雖然都很有經驗,但不會拍腦袋做決策,靠數據說話。”鄧彬說。

  一般情況下,如風達的配送站不超過40人,如果訂單量增大必須擴充團隊,就要拆分成兩個站點,一是降低站長管理難度,40人基本是一個站長的管理上限;二是站點一般在居民區(qū),人多會擾民;三是貨到付款,站點每天有大量回收貨款,規(guī)避風險。

  如風達覆蓋不到的區(qū)域,會與其它快遞公司合作,即便北京和上海這種全境覆蓋城市,如風達也會拿出部分單量給第三方快遞公司。鄧彬解釋為:這么做是為了一種共贏理念,這個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總有你覆蓋不到的地方,總有接不過來的時候,平常就建立這種合作關系非常必要。

  培訓,按白領培養(yǎng)

  快遞業(yè)因為分散、人員素質偏低等原因,管理和專業(yè)化始終很難做。2010年如風達員工1260人,到2011年增長3倍到5000多人。靠什么管理,讓這么一大批人用相同的服務水準面對客戶?如風達的經驗是:一靠專業(yè)化培訓,二靠嚴格的考核制度。

  鄧彬早期負責如風達的培訓體系,這個部門20多人,每個培訓師都要下到站點鍛煉。從一線配送員到高管,根據不同層級和部門的需求,獨立開發(fā)了200多個培訓課件,這個培訓體系在業(yè)內算比較全的,很多公司都來如風達挖人。一個新員工入職要接受7-15天的基礎培訓,上崗后由師傅帶1-2天后獨立配送,配送量看考核情況適當增減。

  在配送體系中,如風達崗位設置有:配送員、助理站長、站長、城市主管、城市經理、助理總監(jiān)、總監(jiān)、高級總監(jiān)、副總經理。從助理站長開始,如風達各級管理者都從內部晉升,每個配送員只要做的出色,就有機會晉身為管理者,成為物流界的白領。現任的幾位總監(jiān),幾乎都是從一線干起來的,每個總監(jiān)管理近千名員工。

  第三方快遞公司合作能否提供同樣水準的服務,這是很關鍵的問題。鄧彬認為,首先是選準,就像如風達挑選員工一樣,不合適就淘汰;其次是嚴格考核;三是開放培訓系統(tǒng),幫助他們提高服務能力和意識。

  專業(yè)化培訓之外,如風達的內部信息分享非常及時,也算是一種動態(tài)的培訓。凡客誠品CEO陳年談到,他和李紅義每次開會,如風達都派一個攝像跟班,陳年開始對這種方式很不理解,后來才知道,這是如風達的一種管理方式,他們回去刻好光盤,下發(fā)到各個站點,讓員工及時知道公司的想法。如風達從上到下極強的執(zhí)行力,就是靠這種務實的手段實現的。

  考核,360度無死角

  凡客誠品和如風達,既是母子公司關系,也是合同的甲方和乙方,如風達和其它外包快遞公司一樣,要接受凡客嚴格的KPI考核,最主要的兩條:速度和服務態(tài)度,根據考核結算費用,如果做的不好,會有通報批評,或罰款。

  配送速度會受天氣、距離、堵車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但態(tài)度好不好,絕對是配送員主觀決定的。一旦接到客戶投訴配送員態(tài)度不好,如風達的客服部門會立刻調查核實,如果客戶投訴成立,相應配送員輕則獎金被罰,重則直接開除。如風達的客服部門有40多人,專門處理各種投訴。“現在態(tài)度不好的投訴率很低,幾萬單可能才有一兩起。”鄧彬說。

  如風達配送員的收入結構是:固定工資+提成+績效,起薪在1000元左右,收入與KPI考核直接掛鉤,平均下來每月大概四五千元。一個配送員當月零投訴、配送準時率高,達到了A級考核,他的每單提成標準會提高,工資系數會乘以1.5或者2倍。考慮到試穿、30天退換等服務,如風達每個配送員每天的送貨量,控制在40~50單,派送量也和收入掛鉤,每個配送員的具體派送量,會根據考核和信息系統(tǒng)進行調整,站長有一定調配權。

  快遞業(yè)很看重人品,孝順是如風達企業(yè)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如果員工不孝順,直接開除。怎樣發(fā)現員工的優(yōu)缺點?在如風達,每個人都要接受360度考核,上下左右打分。

  愿景,員工驅動力

  如風達的愿景不是做什么偉大公司,就四個字:員工發(fā)展。每個新員工入職培訓都會講到職業(yè)規(guī)劃,如風達各級管理干部,都從內部提拔,這有兩個好處:內部提拔更可靠,一個站點每天經手貨款幾十萬、上百萬,資金相對安全;老員工對公司文化、理念的認同度更高。

  比如一個配送員,工作一年以上,沒有投訴,每月考核成績都很高,符合這些條件的,可以參加公司管理干部競聘,通過面試和筆試后,參加配送員升站長助理的培訓課程,學完后要通過考試,發(fā)畢業(yè)證書,如果當時有崗位空缺可直接升任,如果沒有空缺就作為儲備干部,有空缺時再補位。站長升城市主管、主管升經理,大致如此。

  “我們把員工的發(fā)展看作一切,不是空話,配送靠的就是人,公司有理念,但沒人落地也沒用,我們重視每一個員工,每個配送員都有機會成為管理干部。”鄧彬說:“每個公司高管定期要找一線員工談心,一個禮拜什么也不干,就是挨個聊天,了解他們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公司高管的電話完全公開,張貼在每個站點,我們內部完全透明。”

  陳年談到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錄像,錄像中如風達總經理李紅義對著員工大聲說“我跟大家說,為了節(jié)省成本,配送員的提成每單減一元,大家說好不好?”,然后下面的人異口同聲地說“好”。這就是如風達與員工的關系,忠誠度和信賴度很高,離職率比較低。

  從實際經營效果來看,員工有發(fā)展空間,得到了成長。合作伙伴有生意做,得到了提升,有了這兩點,如風達必然成功,這是一種開放式的多贏。

  成本,難解之題

  在伍圓速遞總經理谷文峰看來,如果訂單量達不到一定規(guī)模,養(yǎng)配送隊伍是相當困難的,一般快遞公司不會硬扛,快遞業(yè)的主流觀念,賺錢還是第一位的。如風達最主要成本有幾項:人員成本、城際運輸、站點租金等,在訂單不飽和的情況下,如風達會怎樣選擇?鄧彬說,每個城市的訂單量都需要時間養(yǎng),量不足的時候,為了客戶體驗,只能扛住,不會為了成本而拿單量補,如風達現階段考核的主要依據是服務,還不是成本。

  如風達原計劃2011年員工總數達到8000人,實際5000多人,這個預期差距,很可能來自母公司凡客的財務壓力。凡客CEO陳年承認,過去一年凡客有很多失誤,有點頭腦發(fā)熱。在服務和成本之間,非常難取舍。電商和直營快遞公司,它們對服務不惜成本的投入,京東、凡客、順豐,如風達,這又回到本文開頭,這是一個不規(guī)范行業(yè)的標準之爭,關系到品牌和企業(yè)的命運,謀大局者,不為小利所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