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緊緊圍繞政府工作的中心

2012-3-18 13: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楊達卿
    細看近兩年的國家政策動向,會發現有一個關鍵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這就是“民生”。
    2011年12月,胡錦濤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情況新變化,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
    2012年2月,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征詢座談會上指出:“政府工作的中心是民生。”溫家寶特別談到醫改等涉及民生的話題。2012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2年3月5日,財政部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關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指出,近兩年財政支出重點是對農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投資。
    “民生”不是新概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曾提出“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正走向一個國富民強的新時代,這也給我們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條件和物資基礎。改善民生,呼喚我國大力發展民生物流。
    民生物流是側重于人民群眾生活的物流服務,關系老百姓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物流運轉。主要包括醫藥物流、食品物流、社區物流、農產品物流等。而長期以來我國“重生產,輕流通;重工業,輕服務”的發展模式,造成我國在民生領域的物流服務發展不足,成為惠民生的大瓶頸。
    調結構的迫切需求
    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世界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本國GDP的70%以上,而金融、商貿、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例高達70%以上。但工業和制造業增加值僅占發達國家GDP比例的20%以上。而中國數據恰恰與這個相反,中國是工業和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偏高,服務業占比偏小。為什么?因為我們經濟發展存在兩個明顯的結構性問題。
    國內產經結構:雖然我國長期位居全球最大制造業大國,但國內經濟結構也長期是“重生產、輕流通”和“重工業、輕服務”。這種情況也因新中國剛建立時,物資貧乏,屬于短缺經濟時代,工業生產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支撐;同時,由于我國長時間實施計劃經濟,生產以計劃指令為導向,而不是以市場消費為導向,這也導致重工業生產,輕視流通服務。
    這種經濟結構的弊端已經十分突出,亟待解決。全國最大的土豆產地中國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屢屢遭遇豐產滯銷;中國最大的蘋果汁生產基地陜西洛川也經常遭遇豐產滯銷;2011年全國各地出現白菜豐產滯銷……一方面是百姓買不到物美價廉的蔬菜,一方面是菜農的豐產蔬菜爛在地頭。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商貿、物流等生產性服務產業地位。要惠民生,需要國家積極調整生產和流通,制造和服務的結構,積極發展相關民生商品的物流服務。
    外向內向結構:推動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在服裝、家電、家具等領域成全球最大生產國的,也是中國外向型經濟模式。中國長期位居全球第一出口大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拉動了“中國制造”,也推動了中國外貿物流市場的繁榮,并走出了全球最大的干散貨運輸企業中遠集團。但在中國貨物貿易繁榮背后,是中國服務貿易落后。到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已是連續近20年逆差,而其中逆差最大的就是運輸物流服務貿易。
    在外貿物流逆差背后,更有內貿物流梗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依賴內貿物流配送。但有報道顯示:同一條“中國制造”的牛仔褲,在中國超市的價格竟然高于在美國超市的價格,因為我們物流環節過散,導致牛仔褲價格趨高;而從青海運到上海的一箱蔬菜價格,竟然比從上海運到美國還貴,因為我們過路費過橋費等增加了蔬菜成本。
    目前,國家已經把外向型經濟調整為內外兼修。要惠民生,需要國家積極發展內貿物流,重視蔬菜、食品、醫藥等涉及民生領域物流的公共投入,并推動行業企業整合發展。
    轉方式的迫切需求
    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成為我國“十一五”經濟工作的一大主線。“十二五”期間,我國仍將深入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發展集約化發展,可持續發展。而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的制造業和商貿業,也是國民經濟運轉的基礎支撐。當前,國家把政府工作中心調向民生領域,要轉變發展方式,也需要重視相關民生領域物流。
    相比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以精益物流支撐的工商企業精益供應鏈,中國還是以粗放的傳統物流服務工商企業轉型的供應鏈。在涉及民生領域的醫藥流通、食品流通、農產品流通領域也是如此。也因為中國醫藥、食品、農產品等企業長期位居外資巨頭全球供應鏈的低端。例如在醫藥領域,中國可生產化學原料藥1500多種,產能占全球20%以上,而中國很多高價進口藥,其原料多半產自中國。但中國藥企只能賺取低廉的利潤,而掌握渠道和技術的外資巨頭卻憑借全球供應鏈體系賺取高額利潤。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的調查報道顯示,國內一些常用藥品出廠價格和零售價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中間利潤甚至超過6500%。一些用于治療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藥品,從出廠到醫院零售的中間利潤都超過了400%。這一方面顯示出,我國醫藥流通的粗放發展,造成流通環節過多;另一方面,也折射中國醫藥現代物流體系發展不足,不足以承接醫藥大物流服務。
    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指出,近兩年,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都維持18%左右,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而大部分發達國家是8%~10%。中國還有至少一半的物流成本可以壓縮掉。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企業升級發展,也呼喚相關部門在涉及民生相關經濟領域,加快集約化的物流公共平臺,以及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設;同時市場呼喚一些領先企業,注重在民生物流領域進行投資建設。
    擴內需的迫切需求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外貿出口市場的低迷,使得中國企業陷入發展困境。目前,尚在發酵的歐債危機還在影響中國的出口。擴大國內需求,刺激百姓消費,成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一大重要舉措。
    長期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就是“投資、出口、消費”。但隨著中國對房地產等支柱產業的調控發展,以及歐美經濟低迷帶來的出口不興,“三駕馬車”的主力似乎就在“消費”了。但中國過去依賴的“消費”,更多是外需消費,國內需求消費卻沒得到充分挖掘。由此,國家積極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無不依賴民生物流體系的支撐。目前,國內消費不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高物價等因素影響。而高物價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流通不暢。這表現在:一是城鄉經濟“二元化”,城鄉物流不對稱,鄉下蔬菜水果進城被層層渠道加價。全國人大代表、寶供物流集團董事長作了一個調研,顯示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平均流通環節有4~5個。而城市商品也出現下鄉難,物流體系難以支撐。商務部推進的“萬村千鄉”工程,更多是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而缺乏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城鄉物流體系的不對稱,也造成了物流不暢,物價畸高。
    二是城鎮物流缺規劃,公益性物流平臺缺乏,配送車進城難、配送車停車難。由于缺乏專業物流規劃指導等,我國大部分城市建設只有交通的概念,缺乏物流的概念,使得物流車進城難。另外,大部分城市有交通樞紐建設概念,卻無公共物流平臺(樞紐)的概念,也造成城市物流不暢。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文化或將愈加突出。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對本報記者說:“在日本等發達國家,城市物流的快捷通暢,也得益于城市物流規劃比較好。同時有政府的牽頭建設,大型公益物流平臺保障著城市需求物資的順暢供應。”
    控物價的迫切需求
    自2007年以來,我國國內食品等物資受國際及國內原材料成本等上漲因素影響,觀察通貨膨脹的體溫計CPI(消費價格指數)持續走高,通貨膨脹壓力有增無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也成為2012年我國政府工作中的第二大任務。
    而推高CPI指數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攀升的食品、糧食、蔬菜等價格。也因此,《政府工作報告》針對控物價提出,要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完善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要搞活流通、降低成本;要多管齊下,切實把物流效率提上去、中間成本降下來,真正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到好處。
    流通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兩端,而物流則貫穿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流通經濟的靈魂就是現代物流服務。因此,要從全局控物價,需要樹立大物流觀念;要穩定物價,需要推進現代物流在糧食、食品等相關民生經濟領域。從商貿物流服務看,影響物價的突出因素包括:
    一是國內大型公共物流平臺建設不足。比如2010年本報報道的內蒙古土豆物流問題。內蒙古銷往北京的土豆,先要輾轉運到山東蔬菜批發市場,然后再返運北京銷售。這樣的漫游增加了許多物流成本。控制物價需要相關方,加強大型物流公共平臺的扶持建設。
    二是相關民生物流服務企業集約化不夠,缺乏網絡完善的大型物流企業。這造成蔬菜農產品等物流從倉儲、包裝、分銷、配送等環節難以實現一體化物流作業。現行的綠色物流通道政策,更多是在節假日的權宜之計。要使蔬菜農產品等物流成本真正降低,從根本上需要強化龍頭企業整合發展,開展一體化的現代物流服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