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沿著道賀游湘南

2012-3-15 13: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臨近冬至的那幾天,午后有太陽,藍天上飄著白云,有些暖洋洋的感覺,采訪和拍攝還算是不錯的天氣。我們從長沙坐高鐵到郴州,轉乘小車,一路快跑,翻越湘南崇山峻嶺,來到道縣境內,在一個叫萬家莊的美麗山村,車速慢了下來,司機宋師傅提醒,道賀高速公路到了。 
  我們從第一個入口道州收費站上高速,映入眼簾的是,在山巒疊翠、峰谷幽深之間,黑色路面如潑墨,白色分道線如綢練,一幅大手筆濃墨重彩繪就的畫軸鋪展開來,向著南方不斷延伸,猶如奔馳在一條瑤山神奇織錦般敞亮的黑色飄帶上。 
  車外飛掠的,是高速公路上安裝的防眩板和橋梁上的波形護欄,有車輪下的彩色減速帶和靠近居民區的隔音墻;有道路兩旁的峰巒丘崗和高山流水,有山坡上的牛羊和田野里的油菜;還有瑤漢人民的歌聲和笑臉…… 
  道賀高速公路全長約50 公里,途經永州市的道縣、江華縣、江永縣、回龍圩管理區等三縣一區,是連接湘粵桂三省重要的出省通道,設樞紐互通與廈蓉高速公路寧(遠)道(縣)段順接,止于湘桂兩省區交界地回龍圩管理區永濟亭,是廈蓉和包茂兩條高速公路之間的連接線。 
  車行駛在道縣段,道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建立縣制,其間1500 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緊鄰廣東、廣西,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 
  之稱。道縣東南有九嶷山,南有銅山嶺,西有都龐嶺,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個,且多與鄰近山脈連成整體,是湖南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承接基地。當然,秦代修“高速公路”——秦直道時不會想起這里,不知不覺就過了2300 多年,這塊古老土地才有了高速公路。 
  過道縣、江永,前面就是江華縣,宋師傅接到電話說“直接去江華”,因江華的賓館比道縣好,于是下高速來到被譽為“神州第一瑤都”的江華縣城,在有著世界瑤族朝圣之地盤王殿的山下,住進了一家名字很洋氣的賓館。賓館酒店是沖著經濟繁榮而扎堆的,這一帶的幾個縣才有這么一個較高檔的酒店,可想此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 
  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五嶺北麓,瀟水源頭,是鑲嵌在湘、粵、桂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口45 萬人,其中瑤族人口25.7 萬人,占總人口的57.1%,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置縣,迄今已歷兩千多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生息繁衍于此的瑤族先民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開發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瑤族文明。 
  積淀豐厚的歷史文化與鐘靈毓秀的奇山秀水交相輝映,瑤山英才輩出。唐廣明元年,農民領袖蔡結,扎寨深山,同唐王朝抗爭達19 年之久。清朝時期,瑤民領袖趙金龍率部起義,震撼朝野。還有中共三大代表、曾任滿洲省委書記、中央文庫主要負責人的陳為人烈士,中共早期黨員、省港大罷工發起人之一的李啟漢烈士,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顧委常委的江華。 
  江華(原名虞上聰),1907 年出生在江華縣瑤族貧苦農民家庭。1930 年10 月,隨紅軍三軍團長征,始用江華之名,意在如果為革命犧牲了,知道他是湖南江華縣的人。所以,“ 先有江華縣而后有江華這個人”。 
  江華地處南嶺腹地,自古以來被外人視為荊楚蠻荒之地,然而它的人文風景資源跟它的自然風景資源一樣豐富多彩。這里有662 座千米以上的高峰巍然聳立,有5 萬畝原始次森林莽莽蒼蒼,38 種國家保護植物根深葉茂,20 余種珍稀動物怡然自得,充滿著天人合一的寧靜與和諧。這里,有新石器、商周、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有秦始皇開疆之時的屯兵遺址,有歷代文人墨客元結、柳宗元、徐霞客等游覽題詠過的“江華八景”,有古樸濃郁的民風民俗,有天然狩獵場,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第二天,道賀高速公路公司派小龍陪同采訪,車駛出江華縣城,從江華收費站再次開上高速,體驗全程,直到與廣西接壤的邊界李家塘。 
  看前方,可謂鬼斧神工,刀砍斧劈,一會筆直,一會蜿蜒,有時穿行于山谷之間,有時翻越山崗,有時跨過橋梁。 
  看窗外,峰巒疊峙,深邃幽奇,青山如黛,河流迂回,溪水潺潺,村莊如畫,正如“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 
  而車窗外劃過的那一片山景,蒼松翠柏之間,夾雜著片片紅楓,像一幅水墨圖,那紅葉由淺黃漸入深紅,猶如丹青手潑墨上去,慢慢滲透入蒼翠,濃妝淡抹總相宜。 
  我們從車上站起來從天窗拍照,相機也不抖動;在車內拿出筆來捕捉一些靈感寫的字也不是歪歪扭扭,可見道賀高速的平坦。在一座名為趙家大橋的路段車停了下來。這是道賀高速公路跨度最大、最高的大橋,也是設計最漂亮的大橋,氣勢如虹,橋下是村莊、田野,橋頭是嵯峨的山峰;站在山坡上俯瞰大橋路面,線條優美,色彩絢麗,節奏明快,很有視覺享受,也很有鏡頭效果。 
  我們一路驅車前行,很快就越過江華地段,來到最后一段回龍圩。 
  回龍圩是一個國營大農場改制成永州市管轄的一個縣級區,與廣西賀州交界。車到盡頭,是湖南境內最后一個收費站,橫幅寫著“歡迎您下次來湖南”,反過來看寫著“進入湖南省界”。我們下車走到省界牌子邊,腳下突然出現道賀高速公路廣西境內一個懸著的斷層,放眼望去,一片開闊地帶,不遠處有一座小山兀地凸起。道賀高速湖南段建設催化了廣西段建設,目前賀州段已經規劃,準備修建,屆時,道賀高速將連通湘粵桂乃至東南亞。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遠遠看到“江華八景”之一的“秦巖深處”,秦巖在白芒營鎮秦巖村秦山腳下。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有些讀書文人避難巖中,故名“秦巖”。這里,歷代刻碑題詠甚多,洞口有“秦巖”二字,相傳為漢代大文學家蔡邕所書。 
  返回江華縣城,我們從市民那里了解到,在大山區,盤、趙兩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為異姓通婚。但瑤漢一般不許通婚,民國時期,稍有松動。解放后,民族交往日多,團結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開。婚姻形式主要是“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承父姓,以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里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家,所生子女隨父姓。 
  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瑤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隨父姓。 
  與漢族地區相比,瑤族的婚姻則保持了自由戀愛的傳統,父母包辦等現象比較少見。戀愛階段,青年男女無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是以瑤歌為媒,互訴愛慕之情。結婚以后,可以男到女家落戶,也可女到男家落戶,所生子女,可以隨母姓,也可以隨父姓。 
  瑤族的婚禮程序,尤以伴嫁和“坐歌堂”別具一格。伴嫁分為兩步,新娘出嫁前兩晚坐歌堂伴嫁,叫“伴小嫁”;出嫁前夕伴嫁坐歌堂,稱“伴大嫁”。 
  入夜開始,通宵達旦,上半夜唱耍歌,下半夜唱長歌,第二天黎明時,跳伴嫁舞,之后新娘開始哭嫁。伴嫁歌的內容十分豐富,或嬉笑逗耍,或傳播歷史、生產知識,或歌唱風俗人情,但主要還是圍繞婦女生活和出嫁而唱。伴嫁舞多從生產勞動動作中升華,如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 
  “坐歌堂”是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以新娘和伴嫁姑娘為一方,以新娘的嫂嫂、嬸娘和已出嫁的姐妹為一方,互相對歌。對歌分說郎、道情、盤歌三部分。“說郎”由嬸、嫂一方提問,新娘一方回答新郎的人品、外貌及戀愛經過。“道情”是對歌的中心。雙方運用大量的比喻、雙關等手法,回憶共同相處的美好歲月,表示依依惜別之情。父母兄嫂在道情中,把如何待人接物,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處理好婆媳、夫妻關系等唱給新娘聽,新娘都一一作答。這實際是新娘離家前,長輩對她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新娘也可以對父母兄嫂提意見,無論多尖銳,父母兄嫂也不能發氣。這些都可以說是瑤家的好傳統,也是瑤家母女恩愛、姑嫂和睦的重要原因。“盤歌”則是對歌雙方互相猜謎,歌聲委婉悅耳,歌堂呈一派熱烈歡快氣氛,一直唱到雄雞報曉,接新娘的人們到來為止。 
  看來,瑤族雖處偏僻山區,但是思維方式、處事風格還比較靈泛,婚嫁禮儀既古老獨特,又富有文明和諧的時尚元素。 
  下午,我們又從江華上高速,行至江永收費站出口,驅車去了有著“中國香柚之鄉”的江永女書的發源地,參觀了女書博物館。江永縣屬南嶺山脈的山地丘陵區,都龐嶺和萌渚嶺環繞四周,中部地勢平坦,山間盆地相連,屬喀斯特地貌,大體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縣內有千年瑤都——千家峒、千年奇字——江永女書、千年古村——上甘棠,上甘棠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樓、閣、塔、碑、橋等建筑文化的集中展示。該縣還有允山古窯址、龍虎關古戰場、黃巢墓、桃源書院等古遺址幾十處,有酷似毛澤東臥像的圣人山,還有種種神奇傳說。民風淳樸,瑤家習俗濃厚,盤王節、嘗新節、敬鳥節、斗牛節等節日仍然盛行。境內田園風光秀麗,以香柚為主的20萬畝柚園風光為該縣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女書博物館位于一塊四面環水的島上,通過一座吊橋上島,那里古村依舊,果樹菜畦,生態園林。在女書博物館,我們看到,女書是一套奇特的漢字,應稱為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女字”。它不僅符號形體奇特,記錄的語言奇特,標記語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區、社會功能和傳承歷史也很奇特。 
  關于女書的起源,當地有幾種說法,其中之一說:自古以來,江永瀟水流域的婦女喜歡聚在一起織布繡花,她們不能上學讀書,學習男字(她們稱方塊漢字為男字),為了把自己的苦難經歷記下來,她們便在織布繡花圖案的基礎上,共同創造了這種文字。女書字的外觀形體呈長菱形的“多”字式體勢,右上高左下低。 
  斜體修長,秀麗清癯。乍看上去,好似甲骨文,又有許多眼熟的漢字痕跡。 
  流連于此間,我們似乎看到了千百年來婦女哀怨情愫的表達。解說員是女書第三代傳承人,她的女書詠唱聽來有如歌謠一般。女書所記錄的語言,它既不是湘語、西南官話,也不是瑤語;而是一種流行在江永一帶的漢語土話。 
  與漢字是表意文字不同,女書則是一種單音節音符字的表音文字。女書是當地鄉村婦女,特別是中老年婦女的文化工具。男人是看不懂聽不懂的。女書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基本用于創作女書作品、記錄女歌,一般為七言詩體唱本。每篇長的可達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幾十字,一般書寫在精制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被國內外學者嘆為“中國文字史上的奇跡”。 
  第三天,我們離開江華沿高速返回,回到高速入口道州收費站,下了高速幾分鐘就到達道縣縣城,然后驅車來到宋代大思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故居,即濂溪故里——道縣清塘鎮樓田村。這里不僅是周敦頤誕生地,而且也是魯迅、周恩來祖籍地和湖湘文化發源地。在這里,你可以用視覺感受山的美妙,用聽覺領略水的旋律,用嗅覺體會林的氣息,用思想領悟理學的精髓。 
  村莊依山而建,前臨十里沃野,道山突兀而起,豸嶺、龍山東西兩峰并峙。濂水環腰而過,崗隴丘阜,拱揖環合。近百戶人家鱗次櫛比,依山而居。山村四時山嵐瑞靄,佳氣蔥蘢。村因周敦頤,千百年來古風蘊藉,文氣沛然。豸嶺下,濂溪祠堂內供奉理學鼻祖周敦頤的畫像,兩廂墻壁上,鑲嵌著“太極圖畫”和《愛蓮說》。 
  有意思的是,我們穿行于山村,看到一農戶正在家門口用土鍋釀酒,聞的酒香撲鼻,十分好奇,遂至屋前,看個究竟。農家好客,讓我們一一品嘗新出的米酒,頓覺清雅香醇。此時,道賀公司副經理羅品杰提議,買酒三壺,留在農家吃飯,一并結賬,于是大家贊同。農家主婦當即殺雞宰鴨,燒火做飯。此間,與農家主人閑聊,不用問,他周姓,名周德道,且全村姓周。說話間,飯已做好,滿桌菜肴,主人拿出最好的高粱酒,一起暢飲。席間,老文詩興大發: 
  把酒樓田村,周家好熱情; 
  敦頤遺風在,愛蓮說濂清。 
  從周敦頤故居出來,一路上羅品杰還介紹,除了周敦頤大師,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道縣道江鎮東門村是清朝大書法家何紹基的故里,村民立志傳承先祖文化,他們自發創辦了農民書法協會、何紹基書法院,村小學開設了何紹基書法課。目前,全村已有超過半數的農民在勤練書法,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民書法村”。 
  道縣還有神奇的月巖,在道縣城西20 公里處。巖有東西兩洞門,東洞門長65 米,寬40 米;西洞門長105 米,寬60 米,宛如城闕,狀極雄偉森嚴。入洞數十步,敞若廣庭,洞頂空能見天,日光直照洞內。月巖酷似月亮,自樂邊看象上弦月,自西邊看象下弦月,從洞中看,空頂之空圈宛如明月懸空。“月巖”由此得名,因東西兩門貫通,又稱“穿巖”。是為道州八景之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此洞,并住宿洞內。他在《楚游日記》中把道州月巖列為“永南洞目”第一。月巖內壁那厚厚的石灰巖層上,尚存宋代以來各種碑刻40 余方。 
  道縣有“金桔出營道者,為天下冠”之美稱; “道州紅瓜子”暢銷東南亞; “道州灰鵝” 
  是湖南省十七個地方名優品種之一,榮獲外貿部“優質出口產品”稱號;“道州厚樸” 
  等享譽全國市場。 
  盡管道賀高速主線車程不到30 分鐘,但我們來回穿行,山村采風,留戀往返,幾天的行程,頗感收獲之大,所見之處,風景舊曾諳,民風淳樸,資源豐厚。現在,古老的湘南大地增添了這么漂亮的道賀高速,沿線三縣一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漢瑤各族人民生活福祉,將更加美好燦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