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部“運輸大通道”提速
2012-3-13 19: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要確立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經濟優勢,成都必須先打造西部交通主樞紐,形成領先西部、通達全國、連接世界的交通優勢
未來的成都,將是“具有全球比較優勢、全國速度優勢、西部高端優勢的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
然而,成都地處西部內陸,既不沿海也不沿邊,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面臨著地理區位上的劣勢。
“成都必須全力打造交通優勢來彌補地理區位的劣勢。”2月22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坦言:成都要成為中國西部地區“交通主樞紐”,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環中,首先要把交通擺在優先位置,下決心首攻交通、大興交通。
從現實來看,成都在這方面確實下了大功夫。
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近日匯總了成都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大手筆:去年成都新開通新蓉深、滬蓉快速集裝箱班列和成都至阿拉山口鐵路“五定班列”,建成西部鐵路物流中心成都鐵路口岸,新增成都至東京、阿布扎比等9條國際直飛客貨航線,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近3000萬人次,榮獲物流推動城市發展最快城市稱號。
坐穩“空港第四城”交椅
今年初,全國各地機場紛紛發布2011年“成績單”,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與深圳機場的PK中再度勝出,坐穩全國“空港第四城”的交椅。
一直以來,在全國城市航空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機場處于第一陣營;深圳、成都、昆明等機場處于第二陣營。其中深圳機場在第二陣營中客流量一直居于首位,因此成為“第四大空港”。
從去年開始,成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深圳機場,“第四大空港”的位置被成都取代。
“成都機場是中西部重要的航空樞紐,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客流增長旺盛是其能在去年超越深圳機場的重要因素。”有民航業人士表示。而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成都機場二跑道已經從去年5月實現常態化運行。二號航站樓也將在今年投入使用。
“成都機場第二跑道常態化運行,雙跑道同時運行高峰每小時達45架次,機場航班放行率提高到86.3%。這為成都機場大幅提高運行效率,并最終超越深圳機場提供了硬件和運行效率的保證。”
成都“空港第四城”的地位也吸引了更多航空公司考慮加大在成都投資建立辦公基地。其中,東航預計投資50億元,西藏航空投資約35億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航空公司在成都投資建立屬于自己的辦公場地,將為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本土業務有很大幫助。
去年12月15日,成都首條直飛阿布扎比的定期航線正式開通。這是我國中西部首條直飛阿布扎比的航線,也是唯一直接連通四川省與阿聯酋的航線。
今年,成都還陸續開通了成都到塞班、日本等航線,成都的國際航線也日益增長。
目前,成都已經擁有7條國際直達航線,12條代碼共享國際航線,隨著成都市打造第4個國際航空樞紐城市步伐的推進,到2015年,成都包括貨運在內的國際直飛航線將達到30條。
按規劃,到2025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將實現樞紐機場年旅客輸送量6800萬人次,貨運量170萬噸,建成國際級航空門戶樞紐,打造成為“城港一體”的空港都市區。
欲作第四個區域物流中心
到2015年,成都將初步建成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全國第四個區域物流中心,以及面向歐洲、中亞的轉運中心。
“為什么成都市如此重視物流的建設和樞紐的打造?因為這關系到成都以及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物流是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它的成熟與否關系到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
陳仲維表示,從國際國內的經濟發展經驗來看,每一個經濟發達的區域,都必然會有一個區域內的樞紐城市在起著關鍵作用,“比如德國的法蘭克福、國內長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廣州、環渤海經濟區的北京等,而從目前西部的情況來看,成都是最有條件和實力成為這樣一個樞紐的城市。”
“物流環境的改善,將增強西部的吸引力,提高西部城市的發展速度。”他說,現在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準備到一個城市投資前,首先就會來考察物流環境:原材料能否進得來?產品能否出得去?“成都的樞紐作用不僅僅是服務于成都,而是輻射到整個西部,西部的貨物和客流到成都集散,發往世界各地,反之亦然,從而建立起西部城市與世界之間的聯系。”
陳仲維告訴記者,打造交通樞紐,關鍵就是要打造“旅客中轉和貨物集散的目的地”,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大要素還必須加緊建設,“一是物流通道的建設,實現貨暢其流;二是重要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是要規劃物流的集中發展區。”
未來幾年,成都市物流辦將吸引大批實力企業進駐物流集中發展區。“首先要著力引進世界100強、國內50強物流企業到成都物流集中發展區設立西部區域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陳仲維稱,2012年-2015年每年新引進10家以上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到2015年,知名物流企業要不少于100家。
隨著成都雙流機場第二跑道正式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投入使用,新都物流中心傳化成都基地開通貨運專線近200條等等,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物流中心的雛形已逐步形成。
水陸空聯運,“造”一座港口
一大批物流企業相繼落戶成都,成都與外界的聯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國際直飛航線的開通讓所有到成都投資的企業材料進得來、產品出得去。
但是,作為中國西部的內陸城市,成都不靠江也不靠海,如何做港口貨運?
成都市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以瀘州、宜賓和樂山三大港為堅實后盾,發展“公水聯運”“鐵水聯運”,相當于為成都“造”一座港口。
通過成自瀘高速、成內瀘高速、成樂高速、樂宜高速實現“公水聯運”,通過成渝鐵路、成昆鐵路實現“鐵水聯運”,成都的所有貨物都可以直接到達沿海港口城市,形成一條出海的貨運大通道。
去年1月開建的樂山港是成都經濟區唯一的水運港口,距成都公路里程僅120公里、鐵路里程僅113公里。2年后,樂山港建成,可滿足3000噸級物流順江而下直達上海。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種運輸方式將在樂山港匯接,實現“貨運無縫銜接”和“旅客零換乘”。
去年11月,瀘州港“鐵水聯運”首趟班列的正式開行,標志著瀘州至成都鐵路、公路和水路的聯合物流運輸平臺正式建立,從此,“成都造”貨物經瀘州港運往長江中下游、上海港,不僅可縮短大量時間,運輸成本較公鐵聯運明顯降低。
在公路物流樞紐方面,成都在東部龍泉驛區建設長江水運貨物物流中心,開通成都到瀘州港、重慶港的物流班車,相當于把瀘州港、重慶港“搬”到成都,同時加強與沿海城市的港口合作,使“港口功能內移”, 大幅縮短成都與海岸的距離。
此外,成都市青白江區還提出,要全力打造“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國際性樞紐型內陸無水港,加強與上海、天津、深圳等沿海城市港口合作,實現在青白江就能完成報關、報檢。
鐵路公路穩步推進
成都市交委主任胡慶漢表示,目前成都至西安、成都至重慶的客運專線已經得到落實。
“通過成西客專,成都市與鄭州鐵路樞紐以及華中地區的連接將更為緊密,而通過成渝客專,成都與武漢鐵路樞紐以及華東、華南地區的聯系也得到了加強。”他告訴記者,目前市交委正配合落實成蘭、成貴、成昆鐵路的建設事宜。
“這三個方向的鐵路對成都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成蘭鐵路未來將成為“新歐亞大陸橋”的組成部分;成貴鐵路連接“兩廣”,將成為成都通江達海最近的鐵路通道;成昆鐵路,則是成都連接東南亞的重要通道。
高速公路方面,成都市目前有5條在建高速,其中今年9月前成自瀘、成綿復線將建成通車,成安渝、成南巴力爭在年內通車,明年第二繞城高速也將建成通車。屆時,成都市高速公路總量將達到780公里以上,通車里程在全國都將位于前列。
“除了這些高速公路以外,現在環成都經濟區高速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在積極進行。”胡慶漢說。
2月初,成都市交委主任胡慶漢表示,成都地鐵二號線將于10月份通車運行,而年底二號線西延線也將與成灌快鐵聯通,此外成蒲鐵路也將爭取在今年內實質性開工。據了解,今年全市各項交通工程建設總投資約1150億元。
“成都市不僅要建好成都與外界聯系的紐帶,還要打造成都周邊區(市)縣連接的橋梁,更要為成都市區的交通環境創造條件。”胡慶漢稱,成都市提出“構建半小時城區交通圈和半小時市域交通圈”。城區半小時交通圈方面,今年成都市啟動了“兩快兩射一環”交通工程建設;而半小時市域交通圈方面,將新規劃建設一批項目,保證每個區(市)縣除了高速公路,還有兩條以上免費快速通道。
完善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構建起橫貫東西、貫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出川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通成都至南亞、西亞、中亞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成都正在快速開啟新一輪發展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