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物流業現狀及發展前景淺析
2012-2-9 16: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曾幾何時,“物流”兩字,早已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為“風光無限”的代名詞。然而,真正讀懂物流含義的并不多。溫嶺眾多的貨運服務業戶都想把貨運服務業冠以物流名稱。這一現象對物流的發展是有利還是不利?人們從物流的第三方內涵上加以分析就不難得出答案。但無論怎么說或怎么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的主流已漸成趨勢。現代物流業發展將成為提升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構建制造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我市道路運輸物流業現狀
溫嶺陸域面積920平方公里,人口達120萬。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81.46 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29.01億元,財政總收入57.0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47元。2010完成貨運量4084萬噸,增長42.8%;貨運周轉量154.22億噸公里,增長21.3%。港口貨物吞吐量487萬噸,增長32.7%。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全市現有營運貨車14802輛,35346載重噸。其中集裝廂運輸車輛280輛,8465.5載重噸。在冊貨運業戶13021戶(其中個體業戶12116戶),聯托運企業315家,掛物流牌子23家。全市2010年完成公路貨運量3280萬噸,完成值比上年增長3%,貨物周轉量360575萬噸公里,完成值比上年增長6%。
二、物流業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1、溫嶺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且三面臨海,南連玉環,西鄰樂清,北接臺州市區。地處溫臺產業帶,甬臺溫高速和104國道從境內通過,可以直接吸收上海、杭州、福州、寧波、溫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并成為公鐵直運至我國的新疆、云南、廣西等地的“主攻手”。同時,隨著臺州新機場的建設,甬臺溫鐵路的建成,我市的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對外輻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該市的貨運服務業起步較早,在多年拼搏中積累了經驗,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有了堅實基礎。尤其是貨物聯托運及中轉,零擔運輸行業,為中小企業及中外企業提供了生產運輸的便利,運輸業的快速發展,溫嶺稱為省市乃至全國的運輸大市。
3、繁榮的產業成為市場優勢。該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51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25個,生產資料市場26個。2010年成交額434.41億元。成交額超億元市場47個,其中5-10億元的有5個,如鋼鐵市場、水產批發市場、購物中心和工量具交易中心等7個市場,交易超10億元。另外,還有錢江摩托、利歐電子、愛仕達、新界泵業4家上市公司及初具規模的汽車摩托車零配件、水泵業、鞋帽服裝 、模具制造、食品飲料、工藝制品、紙箱包裝、家用電器等產業群,并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良好的產業優勢和充足貨源,為現代物流業的蓬勃發展有了殷實的資源保障。
4、商業配送企業拓展空間大。分布在鬧市區及街道的大型超市——樂購、三和、人本、農工商、世紀聯華、農貿農資市場、家具城等均以公路運輸為載體。這些超市除樂購、三和、人本外內部無連鎖配送網絡,配載空間在50%左右,表明商業經銷商迫切需要物流配送和建立配送網絡系統。
5、工業園區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位于溫嶺城西、城北、城東、橫峰、松門、上馬、東海塘等多個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目前入園的企業有297多家。這297家的企業中,有倉儲設施的僅占27.2%,無倉儲設施的占73%,有貨運車輛的企業占31.2%,無車輛的占68.8%,目前,各工業園區物流全部由企業自理均為零,委托代理的占100%。據調查,要求物流為工業企業生產和銷售提供配送服務以及需第三方物流的分別占76%和81%。如果這些企業完全懂得物流供應鏈,將對工業企業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益,創造出最大化利潤空間,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6、外向型經濟發展看好。據2010年海關溫嶺辦事處數據顯示,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8%。其中自營出口總額26.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9%。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較快,全年加工貿易出口2.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5%。出口企業規模化加速,全市有出口實績企業577家,比上年增加66家,其中1000 -5000萬美元企業有45家,比上年增加14家;超5000萬美元企業有9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有4家企業出口超億美元。七類主導產品均保持了較快增長,鞋類、水泵、電機及電氣設備、摩托車及汽車摩托車零配件、鋁制餐廚用具、空壓機和船舶都有很大的增長;新興市場拓展加速,全年我市產品自營出口銷往179個國家和地區,比上年增加10個。擁有外經權建筑企業6家,占臺州的54.5%。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溫嶺完全具有發展國際物流產業的潛在優勢及建設規模物流園區的顯著條件。
三、當前制約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當前制約市物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多數制造商和銷售商不愿進場委托代理或將物流這一“肥差”委托給關系戶或非本市地車輛配送。因而極大地限制了物流市場的社會需求,因物流產業投入資金多,風險大以及物流業屬服務產品,回報率低,見效慢等因素,影響了資金周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物流業發展進展緩慢。另外,土地資源非常緊張,造成貨運站場建設嚴重滯后。現有200平方以上倉儲能力的站場僅20 多家,均分布于太平、澤國、大溪,倉儲面積以小戶型為主,由于場地有限,內部通道狹窄,無自動化設施,排水防火功能低,90%不適應特種物品及高、精、尖的倉儲,屬于粗放式的傳統倉庫。四是車輛檔次低,裸露運輸,小噸位普通貨車仍然是貨運行業的主要經營方式。五是傳統的運輸模式和落后的運輸方式暴露出組織化程度低,對物流的認識還停留在“運輸+倉儲”這一簡單的理念上。六是貨運市場發育不成熟,政府推動力不足使我市物流先天乏力。七是運輸組織方式的集約化程度不高,集裝箱運輸、甩掛運輸所占比例很低。
四、我市物流業發展前景探索
我市的物流業還是一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每年有1170萬噸的貨物配送量給我市物流提供了殷實的發展基礎,加上隨著我市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及加大市場整治力度,“馬路市場”得到消除,交通秩序不斷規范,工業企業“小而全,大而全”的經營理念正朝著做大做強做優方向發展,預計物流配送量將保持高速增長。因此,該市應找準定位——盡快建設好物流園區,重點培育好物流產業。
1、建議通過科學規劃和功能定位,以甬臺溫高速、104國道和76省道所形成的三角地帶區域為中心,建設一座“物流中心”。
以甬臺溫高速、104國道和76省道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位置優越;甬臺溫鐵路貫穿其中,完整的公路路網將太平、澤國、大溪、橫峰等工業經濟重鎮自然合成,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應將公鐵運輸的結點和樞紐地,需擇地在700畝以上,并以此為依托,建設溫嶺標志性的、具有影響力的集貨物運輸、倉儲、裝卸、加工、包裝、配送、信息處理、商業、飲食業為一體,功能齊全的“物流中心”,起到輻射全國各省市,連接溫州、寧波、杭州、金華、上海,提升門對門的現代物流服務功能,凸現我市在臺州實現進出口的地位。
2、建議在我市的東部產業區建設“物流配載中心”。
建設配送中心,應在有效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內海港口、內河碼頭的物流基礎設施,并加以必要的改造提高,兼顧近期運用和長遠發展需要,構建一個以港口、碼頭為依托的,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貨物配送、集散、中轉、代理,具有規模效應的“物流配載中心”,占地面積在500畝左右為好。在這里建設園區,可以有效地實現港口、航運、空運、公路、鐵路的聯動,能將我市的東部和西部相銜接,有效分擔市區的貨運量,將其成為我市商貿物資流通集散地,促進經濟區之間物流銜接。物流業涉及運輸、倉儲、商業、物資和對外貿易等相關行業,我市的物流園區建設規劃,僅靠交通部門或行業自我封閉建設是難以達到目的的,沒有政府的支持是很難打開工作局面的。為此建議在交通運輸、交通管理、規劃、土地、商業、發展委、工商、稅務等部門相互配合,統一進行可行性論證與規劃認可后,可由交通部門進行立項,組織前期準備工作。
由于物流業是一項投資大、回報慢,但綜合效益高的特殊行業,建議政府在規劃用地、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及必要的扶持。例如提供一定數量的低息長期貸款,優先優惠貸款,同時還要實施對規劃園區內外交通設施建設。
由于我市的物流產業剛起步,因此物流園區的建設不能一哄而起,可在建好“物流中心”后,再建“配載中心”,也可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還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因物流園區屬城市建設區域內的基礎設施之一,一旦建成則很難變動,所以切忌將物流園區規劃等同于一般的貨運站場建設。
3、政府要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引導。
物流產業不同于具有明顯產業界定的實體產業,需要由多個行業在不同側面共同參與,涉及的關系復雜。因此,我市的物流產業發展就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調節。無論從規劃到政策出臺,從土地劃撥到資金扶持,沒有政府的推動,發展物流業則是一紙空文。所以要請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相關的政府規范性文件,共同做好物流的發展規劃和功能定位。同時要把發展物流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它不僅能帶動企業經濟效益,還可以增加我市就業機會,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對于溫嶺而言是一個道路運輸大市,但正趨于一個轉型時期,貨運市場還趨于低層次,物流業尚未起步,在物流市場的供給方面,企業還面臨著諸如基礎設施瓶頸、市場分割等困難。因此,我市物流的發展和物流園區的建設就更加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調節,并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和企業自身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溫嶺運管所 王堅敏)